文|糖小糖
「快點吃飯啦!」「速度快一些!」「別磨磨蹭蹭的!」這些話你是不是經常對你的孩子說呢?如果是的話,請停止你的催促,因為問題不在孩子身上,在你身上。這也就是為什麼你一直這麼催著,孩子依舊龜速前進。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孩子因為能力有限導致的速度慢,那不叫拖拉,媽媽不能以大人的速度來要求孩子也要跟上。
就像當你老了,腳步肯定跟不上年輕小伙子,你能說老了的你拖拉嗎?那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想快也快不起來啊!
所以,當你界定孩子拖拉時,要分清是他有意而為之還是無意的。如果是有意地,那麼請往下看:
一、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嘗到動作快的甜頭。
有的媽媽看孩子一小時就把作業做完了,覺得大好的時光不能浪費了,又給孩子布置了一份課外的試卷,這樣孩子就會覺得,反正早寫完也要多做卷子,那我還不如磨蹭到十一點,媽媽總不好再讓我做作業吧。於是,就導致孩子做作業拖拉的情況了。
所以,不要看孩子速度快就多布置作業,在布置任務前,就定好任務數,早完成早玩耍,遲完成就直接睡覺。這樣孩子才有動力提高寫作業的效率啊!
二、不大包大攬,讓孩子嘗到拖延的後果。
有的孩子一大早起來,就各種磨蹭,媽媽更是一大早就快得高血壓,一邊罵罵咧咧地催促孩子快點,一邊眼疾手快地幫孩子收拾書包。孩子壓根不著急,因為媽媽口中的「來不及了!要遲到了!」永遠都來得及。
所以,不妨讓孩子自己嘗試一遍拖延造成的惡果,要遲到就遲到吧,反正被老師訓的不是媽媽。
三、給予孩子緩衝時間或提前約定好時間。
孩子在玩玩具,媽媽提醒好幾次要去洗澡準備睡覺了,可孩子依舊著迷似的沉浸在玩具中。孩子覺得頂多就被媽媽罵一頓,不痛不癢。
與其這樣,不如給孩子約定好時間:「再玩十分鐘就要去洗澡了!」「你這個小房子搭好我們就來洗澡好嗎!」如果孩子超過了約定時間,那媽媽大可以不理會孩子,讓孩子知道拖延的後果。
當然,如果孩子及時做到了媽媽要求的事情,媽媽也要給予口頭表揚,激勵孩子繼續保持。
四、事先與老人商量好標準。
如果家中是由老人幫忙帶的,常常會出現一個家庭兩套標準,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更肆無忌憚。
在這些規矩上,媽媽就該事先和老人溝通好,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該由孩子自己來做。雙方達成一致,孩子才能做到有規矩可依。
五、自己不能有拖延。
如果媽媽自己有拖延症,說要去洗澡,半天還在那滑手機,孩子當然有樣學樣,做事也變得磨磨蹭蹭。
看完以上五點,是不是發現每一點都和你有關呢?不要再責怪孩子,改變你對待孩子的方法,就能消除孩子的拖延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