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多年不見的前同事L,經過歲月的洗禮,大眼睛的L身材有一點點發福,但精氣神還不錯,聊了一會兒才知道,幾年前她就沒上班了,現在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小飯桌」,兼顧著給孩子們課外輔導。
印象中L的上一份工作挺好的,是她自己喜歡的,薪水也不低。我問L為什麼不再上班了呢?L說那份工作總是出差,孩子和家都顧不上,索性就辭職了,加上孩子奶奶身體不好,也幫不上忙,現在自己做點事情,能兼顧孩子和家庭,還蠻好的。
編輯
其實我身邊像L這樣,最後為了孩子回歸家庭的職場女性還真不少。還有一個朋友C,生二胎前也是職場女強人,加上聰明勤奮,一年下來掙得不比老公少。可生了二胎後,C也果斷辭去了工作,回歸了家庭。
孩子小的時候真不覺得,孩子大了上學了,才發現身邊的寶媽們一個個都不再上班了,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是為了孩子和家庭。
01
辭職後的寶媽,最深的感概就是:工作和家庭,對女人來說很難兩全。為什麼呢?
1、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充足的後備力量
孩子上了小學,不說別的,就是放學時間這一項,就逼迫著寶媽放棄工作,無論家裡經濟條件是否允許的那種。尤其是家裡沒有老人幫忙的,把孩子交給其它機構管理,那肯定不是寶媽們的第一選項啊,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啊。
就算家裡後備力量充足,可老人也得放假啊,老人休息的時候,孩子誰管?也是一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設專職人員接送孩子,為孩子做飯,同時輔導孩子的功課,最好這個人還是免費的,綜合來講,孩子的媽媽再合適不過了。
編輯
2、管理家庭,女性更擅長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不用考慮經濟因素,那么爸爸媽媽每天都在家陪伴孩子,那肯定是最好的選項。可是,現實的生活不允許這樣,家裡至少要有一個人付出較多的精力在孩子身上。
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上來講,女人比男人更擅長管理家庭。當女人忙碌了一天,把家裡安排得井井有條,問男人,家裡有什麼變化,男人答曰:沒發現有什麼變化啊!這段對話已經說明了一切。就算把男人放在家裡,除了體力活他擅長,其它雞毛蒜皮的家務事情,指望他嗎?可能有點難。除非先培訓一段時間。
3、社會分工的刻板印象
原始社會,男人外出打獵,女人在家做飯帶娃,這樣的分工模式早已固化在人類的思維模式里,是很難改變的。現代社會,雖然也見證了很多超級奶爸的誕生,可大多數時候,都是通過娛樂節目渲染出來的,背後幹活的,還是媽媽啊。所以呢,普通人普通的生活里,想讓一個男人早早地退居二線,回歸家庭照顧孩子,而女人只需要工作就好,這樣的模式,至少是不常見的。
02
不再上班的寶媽們,後來過得怎麼樣?答案:沒有想像中那麼差。
犧牲工作,回歸家庭,少了一份收入,在很多人看來,也許是一種損失,畢竟現代女性對於經濟獨立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但有失必有得,寶媽們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既然不再工作了,就有更多的時間花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大有益處的。
編輯
很多寶媽不再工作後,也會利用業餘時間去進修去學習,甚至在閒暇之餘開啟屬於自己的一份小事業,因不再受到體制的壓迫,思維被打開的寶媽,反而讓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可能。
就像開頭提到的朋友L,雖然辭去了高薪的工作,但也開啟了人生的第二份事業,現在也做得風風火火,甚至不比之前那份工作收入差。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她,每天都能陪伴孩子,好像也漸漸實現了工作和家庭都有兼顧到的美好狀態。
只要自己內心有追求,只要自己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寶媽在哪都能大放異彩,安全感不是工作給的,也不是老公給的,是自己給自己的。回歸家庭,不是放棄自己的開始,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寶媽從容不迫、努力生活的樣子,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