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種過黃瓜的農民都知道,黃瓜植株對水分的需求量很大,但由於黃瓜根系分布比較淺,加上吸水能力弱,要求土壤的絕對含水量在20%左右,因此,只有根據黃瓜不同生育期對水分的需求,及時合理澆水,才能獲得高產。
在黃瓜種植上,關於澆水管理,農戶朋友經過多年的種植經驗積累,總結出一套比較合理科學澆水管理方法,供大家參考學習。
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澆水?
(1)看龍頭
正常葉色從下到上由深到淺,龍頭舒展肥壯,有2片以上未放展的幼葉攏包,顏色鮮綠,毛茸發達,各小葉生長均勻,葉柄與莖呈45角,葉片較平展。但是在植株缺水時,龍頭表現出瘦小而尖,已放展的葉片與龍頭間距離近,葉色發黑隔夜不變色,葉柄與莖的夾角增大,葉片稍下垂狀。在水分過多時,葉色淡、葉片薄、葉柄與莖的夾角縮小。
黃瓜龍頭
(2)看卷鬚
正常黃瓜卷鬚粗壯,卷鬚與莖呈45度角。缺水時,卷鬚呈弧狀下垂狀。水分過多時,卷鬚呈直立狀。
黃瓜卷鬚
(3)看瓜條
在缺水時,瓜色深綠,瓜條呈錐形。水分過多時,瓜色淡,瓜未長大而彎曲或尖頂。澆水不勻,出現大肚瓜或細腰瓜。
黃瓜瓜條
此外,澆水與否及澆水量的大小,還要看天氣,是晴天還是陰雨天,看土地的乾濕狀況,或採用測試土壤含水量,看土壤負壓指示表,進行綜合判斷,採取相應澆水措施。
黃瓜不同時期如何澆水?
(1)緩苗期澆水
定植後到幼苗開始生根長新葉的時期,春黃瓜定植時最好不澆明水(澆暗水),定植後3~4天再在定植行間開小溝或挖穴灌澆水,即能緩苗。
(2)苗期澆水
一般澆緩苗水後不再澆水,進行蹲苗,以中耕為主,促根系發達,控莖葉生長。但蹲苗要適當,切不可過度,應根據品種特性、生育狀況、土壤等情況靈活掌握,早熟品種宜輕蹲苗。蹲苗後的第一水對協調瓜與秧的生長關係至關重要,澆水過早營養生長偏旺,幼瓜發育遲緩,甚至產生「化瓜」。
但在未澆緩苗水或基肥燒根的情況下,如不及時澆水,專等根瓜坐住,反而會誤事,以致瓜秧不長,葉子抽縮,光合產量下降,也會引起化瓜或助長根瓜苦味的發生,因此在根瓜坐住前建議澆一次小水, 也不致引起化瓜。
澆水過遲,水分不足,植株生長受挫,嚴重時發生「花打頂」。一般在根瓜瓜把發黑,瓜長達15厘米左右,葉色深綠,生長點缺乏光澤,葉片中午略有萎蔫,而傍晚尚能恢復時結束蹲苗,及時澆催促秧水。
(3)結瓜期澆水
進入結瓜期後需水量逐漸增加,此期缺水,不但影響植株生長,而且成瓜速度緩慢,會出現尖嘴瓜,嚴重影響瓜的品質和產量,但澆水宜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澆水後進行淺鋤,否則連續澆水地面板結,蒸發更快。有條件的最好採用滲灌。
結瓜初期,植株小、結瓜不多,以龍頭下2片真葉黃綠色時為澆水指標,一般每隔5~7天澆一水。
盛瓜期,產品大量形成,氣溫升高,需水量大增,以龍頭下3片葉子黃綠色時為澆水指標,每隔2~3天澆一次水或隔日澆水,促幼瓜迅速膨大。春露地栽培,雨量多時,灌水次數可適當減少,保護地內,灌水次數相應增加。
採收後期,植株衰老,根系吸收能力降低,結瓜數減少,以不缺水為原則。澆水宜在採收前一天進行,每次澆水後加強通風降濕,防止病害發生。
澆水方法
(1)冬暖大棚澆水因冬季氣溫低、 光照弱,應不澆明水或少澆水防止地溫下降。
(2)高畦澆水可從溝中少澆水洇畦,或在定植時將小高畦整成雙高壠,即每隔1.2米左右做成2個寬30厘米、間距20厘米、高15厘米的小壠,壠間小溝深10厘米左右,淺於壟溝,用一幅膜將兩壠和畦溝蓋住,每壠栽秧1行,澆水時在畦頭掀起地膜順小溝在膜下小水洇澆。
(3)平畦澆水應開小溝洇澆或點澆,大水漫灌會使黃瓜停止生長或銹根死亡。
(4)根據溫度澆水 天氣轉暖,溫度升高,澆水可加強,但應控制濕度。白天溫度高時可通風調節,夜間溫度低,空氣相對濕度易增大,並在葉片上凝結水珠,促使霜霉病發生。除保持土壤濕度適宜外,夜間開小通風口通夜風,適當降低濕度和夜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