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智白嗲們
大家應該還記得,摩爾在元旦前夕的年終盤點上對各王室的的「產瓜」能力大大讚賞了一番。沒想到不過短短一周多的時間,英國王室就一馬當先地開啟了新年業務,上線了最新一集。
上周,梅根和哈里王子通過官方社交帳號向外界宣布,他們將放棄擔任王室高級官員,以尋求個人經濟獨立。在這高尚的氣節背後,摩爾聞到了一丟丟另有隱情的味道。
果不其然,這份聲明的發布事先並未通知其他皇室成員,連女王和查爾斯王子也是通過電視新聞才知道。
再仔細品一下聲明,兩口子的「放棄王室高級官員」,翻譯成大白話只是說:以後不出席傳統公務,王室活動別叫我們了。
除此之外,仍保留蘇塞克斯公爵與公爵夫人的頭銜,同時作為王室成員的房產和繼承權一個也沒少。
網友掐指一算,合著兩人什麼都沒放棄,只是不想履行王室義務呢。這一波「騷操作」讓外界對皇室的議論和對梅根哈里的抨擊達到了一個新高潮,甚至造出一個新詞來諷刺這次事件:Megxit(梅脫)。
而一邊的女王在得知消息後,也通過白金漢宮個發布了一封緊急聲明。短短兩行字,用詞克制:
at an early stage = 女王不知道
different approach = 批評
complicated issues = 這不是兒戲
為了應對這次梅脫危機,女王召集查爾斯王子、威廉、哈里和一系列皇室高級官員,在周一開了一次「緊急家庭會議」。
而梅根則在發布消息後的第二天,乘坐航班從英國飛到加拿大,陪兒子阿奇去了!
可能是擔心孫子,也可能是想讓風波儘快平息,女王在這次家庭會議上最後的表態是,尊重哈里夫婦的決定。
雖然事件暫時告了一個段落,但大家討論並沒有就此停止。而曾經一直視梅根為當代優秀女性的摩爾,在這次「梅脫」事件中感受到了好!大!一!個!巴!掌!
今天摩爾要來寫一下,曾經萬人心中的勵志大女主——梅根,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被全民嘲諷的「梅脫」的。
曾是勵志的奇蹟王妃
2017年11月,世界級鑽石王老五哈里王子訂婚了。拿下他的,不是什麼公主或貴族小姐,而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女演員:梅根 · 馬克爾。
隨著吃瓜群眾的深入探索,准王妃的身世很快浮出水面。比哈里王子大3歲,離過婚,生過孩子,不夠漂亮,是好萊塢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十八線演員。
講真,麻雀變王妃的童話故事不是第一次在英國皇室上演了,但這次真是比《灰姑娘》的劇情還要抓馬,堪稱奇蹟王妃也不為過。
不過就像凱特嫁給威廉並不是天上掉餡餅一樣,梅根能成功打入皇室也不是撞大運。
梅根成長在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家庭。梅根的媽媽是一名黑人臨床醫師,爸爸是一名白人燈光導演,小時候的梅根總是不知道該在學校表格上的種族劃分一欄填什麼,黑人?白人?還是亞洲人?
梅根和母親多利亞
好在梅根的母親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她告訴女兒:不論黑白,你就是你自己。她母親也以身作則,人到中年還拿到了美國頂尖學府——南加州大學USC的社會學碩士學位。
同學們也經常有意無意地拿她不黑不白的膚色開玩笑,梅根從此成為了學校里的邊緣人。
在媽媽的影響下,梅根也漸漸走出自我認知的陰霾,小小年紀的她竟然還有了女權意識。
中學時代的梅根
曾經,有一家洗潔精公司打出過「Women all over America are fighting greasy pots and pans.(全美國的女性都在和髒兮兮的鍋碗瓢盆做鬥爭)」 的標語。
梅根雖然年紀小,但也看得出這句話里強烈的性別不公意味,所以她立馬就拿起筆給當時的「第一夫人」的希拉蕊,還有著名女權律師Gloria Allred分別寫了抗議信:誰說洗碗的一定就是女人!
沒想到就在幾個月以後,她的抗議居然生效了。那家公司把標語改成了「People all over America are fighting greasy pots and pans.(所有的美國人都在和髒兮兮的鍋碗瓢盆做鬥爭) 」。
除此之外,她功課也特別好。大學考上了世界排名第20位的名校——西北大學,並取得了戲劇與國際關係的雙學位。這兩項專業,成了她和哈里王子結婚以前的人生主色彩。
取得國際關係學位後,梅根曾在聯合國實習了一年,這段經歷加上她自己的種族身份,讓她對慈善事業始終抱有一種情懷。
儘管她最終立志成為一名演員,但她常年在燈紅酒綠的好萊塢與水深火熱的難民營中轉換。她曾跟隨美國勞軍聯合組織探訪阿富汗的駐地軍人,也曾拜訪過盧安達難民營的女性首領……
後來,她更是成為了「世界宣明凈水運動」的全球大使,致力於世界凈水工程和用水安全等慈善工作。
梅根在採訪中表示:我可以走紅毯,當然我也可以去探訪難民營,在進行自己演藝事業的同時,堅持男女平權和人權方面的工作也是我必須去做的。
2015年,梅根也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講:「我從未想過當一個只會做飯的太太,我要成為靠工作養活自己的女人。」
她在慈善之外的工作就是演戲。大家對她最為熟悉的作品就是《金牌律師》,這部劇被稱為「腐女之友」,梅根在劇中飾演了一個不討人喜歡的」綠茶婊」,所以觀眾對她的印象就是:負分滾粗。
《金裝律師》劇照
當年《金裝律師》的製片組之所以選擇梅根,是因為Rachel Zane這個角色,是一個標準的好學生成功史——努力工作,努力學習,遵守行業的遊戲規則。梅根本人的前半生就是如此。
按照這樣的步伐,梅根可能會如劇中活成一個牛逼閃閃大律師的Rachel Zane一樣,有一天憑藉努力打入好萊塢中心地帶。但最後她遇見並嫁給了哈里,成了全球聞名的英國王妃。
在這段婚姻前,她嫁的第一任老公是導演,據說也是個鑽石王老五,有人形容她特別會嫁人。
她和哈里的愛情故事,堪稱教科書式的甜,甜到大家都說「這就是嫁給愛情的樣子。」但這層糖衣裡面卻包裹著一些不安定。
全民嘲諷的「梅脫」
一手好牌已打爛?
2018年大婚當天,梅根這邊的家人只來了母親多利亞,而理應牽著她走進教堂的父親,以及同父異母的姐姐和哥哥都沒有出席。雖然官方給出了原因,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三位極有可能搞砸婚禮。
和梅根斷開聯繫有十幾年的父親老托馬斯,為了能夠被受邀,在婚前開始了一些列「擺拍作秀」。
擺拍1:雖然好久沒和女兒說過話,但也要去網吧刷刷女兒的新聞。
擺拍2:雖然老了,也要為了女兒學學英國歷史。
擺拍3:為了參加女兒婚禮,要去定製個禮服。
精心準備之後,這組「狗仔偷拍的王室好岳父」的照片,在離大婚只有十天的時候,被放了出來。然鵝,幾天後就被《每日郵報》曝光,這些都是老托馬斯與狗仔的「密謀」作品,兩人還靠此大賺了一筆......
而姐姐薩曼莎則是在梅根和哈里戀愛公布於世後,寫了一本名為《野心王妃的姐姐的日記》,來曝光梅根的暗黑成長史。
哥哥小托馬斯呢,則在八卦雜誌《In Touch》上給准妹夫寫了一封《致王子信》。
他寫道:「你的婚禮將是王室婚禮歷史上最大的錯誤,王室應該終止這個假得不能再假的童話。」
這封長信和「擺拍門」事件成了梅根婚禮前的兩大醜聞。
雖然最後婚禮甜蜜喜慶,但在大家心中,「美國女人是英國王室的噩夢」已經悄悄種下種子。
婚後,作為一舉一動都被放在放大鏡下的王妃,梅根很多行為都觸碰著英國民眾心中的紅線。
在當代,各國王室基本沒有實權,更像是一個國家的「吉祥物」,但同時又擔任著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因此,王室成員需要為國家盡職盡責服務,完成各自的工作。
而哈里梅根履行的王室工作,遠少於威廉凱特、查爾斯、女王,甚至女王的女兒——70歲的安妮公主。
在過去的2019年聖誕假期中,梅根和哈里還一口氣休了6周假。在大家眼中,兩口子屬於怠工+KPI不飽和。
更令大家不滿的是,低工作量的梅根,卻有著超高的消費支出。剛嫁進王室那年,梅根置裝費就趕超凱特成為全歐王室成員最高。且與凱特的服裝走英國親民風不同,梅根更偏好歐美奢侈大牌。
2019更是花費近200萬添置衣服,最貴一套83萬。
兒子阿奇出生前,她飛到美國辦的迎嬰派對共花費約2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67萬。因為英國沒有這個傳統,所以這次美國行顯得尤為高調。
後來被英國前王室管家批評「比起王妃身份,梅根似乎更像是社交名人。」
原本住肯辛頓的梅根哈里與威廉分家後,搬到新家Frogmore莊園,並斥資近3000萬人民幣進行裝修。
這些事件的累積,一點一點消耗掉了民眾對史上首位美國+黑人血統王妃的新鮮與包容。被封為蘇塞克斯公爵與公爵夫人哈里和梅根,甚至被蘇塞克斯當地民眾請願剝奪他們的名號。
而這次的「退出王室」聲明中存在的一些「小算盤」,則徹底將民眾的不滿炸了出來。
據BBC報道,每年政府撥8400萬英鎊用於王室,女王會分配給所有成員和支出,到哈裡頭上只有幾十萬英鎊,而這部分是正是聲明中哈里梅根決定放棄的。
但大部分重頭戲都保留。比如哈里一家有6名全職保鏢,以後英國和北美兩頭跑,還要增加一倍安保,100多萬鎊由納稅人付;
宣布退出公務,但每年海外訪問要保留,約13萬鎊由納稅人付;
雖然定居美加,但在英國的Frogmore莊園要保留,其中的維護費也由納稅人付。
瓜鵝們還發現,在這次發布聲明前,兩口子已經用王室名頭,註冊了一系列商標,從筆記本到睡衣,應有盡有。而英國王室是禁止藉由王室名號來從商牟利的。
現在不止在英國,全世界看戲人眼裡這些舉動只能用四個字形容:吃相難看。
這個曾經一步一個腳印、靠自己努力奮鬥的梅根,現在卻成了利益的嗜血者,摩爾不禁唏噓。這樣的她,還有辦法贏得民心嗎?
摩爾不禁想起當年的凱特大學畢業後,待業在家不去工作,被英國媒體和民眾冠為「等待的凱特」,諷刺她等著威廉王子娶她。
不過這些年,她出席各種活動、承擔各種義務,親民敬業,現在誰還記得「等待的凱特」?
也許梅根能從中,學到一些經驗。
- 內容原創,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聯繫公眾號 -
責任編輯:陳泰山 / 編輯:Delvu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