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本來就是一種交流工具,李蘭娟院士用什麼語言講課都正常!

2020-04-23     人生如夢LLH

在美國疫情越來越嚴重之際,美國邀請我國的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們網絡授課,傳授中國在疫情控制和治療方面的經驗。我們發現在整個講課過程中李蘭娟院士一直都採用漢語交流,參加聽課的每一個美國專家都自帶翻譯,還有一些人美國專家做筆記。

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沒想到被很多網友大肆宣揚,說李蘭娟院士真為國人長臉,就應該用漢語講課。

個人認為,大家這麼講分明就是認為用中文講課好像多麼不正常似的,中國人上課用中文不是最自然的一件事嗎?這裡怎麼成了長臉呢?

語言知識一種工具,嚴格來講,用啥都行。

實際不管哪國語言,只是一種交流的工具而已,用什麼交流都可以。

鍾南山院士以前和外國專家交流疫情不是全程用英語嗎?還有張文宏醫生接受外國記者採訪也是全程英語回答?難道這兩位專家就不為國家長臉了?

每個人想用什麼用什麼?不用刻意非得再給他們扣上個帽子吧。

我相信這些專家英語說得都很好,李院士可能就不想在公眾場合飆英語,所以才用了中文,大家不要上綱上線才好。



不能說中國人用英語和外國人交流就是媚外或者怎樣。

很多國人就認為國內一些人和外國人交流用英語就是媚外。

看爸爸去哪,那個媽媽全程用英語被批鬥的不成樣子。

實際不管說什麼,我的意思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有的人人家英語就是好,顯擺一下怎麼了。

像馬雲,和外國人交流用英語怎麼了,人家英語和中文一樣好,不可以嗎?

在世界交流越來越頻繁的今天,會兩國語言更彰顯自己的實力。

有人說,就你會英語,就你愛顯擺。

實際在當今這個世界,會兩門語言確實是件值得驕傲的事,至少說明你足夠努力,足夠愛學習吧。

很多人想學英語還學不會呢?學會了有啥可丟人呢?用英語交流又怎麼了?

很多人學不會英語,不等於學會英語沒什麼用。如果你能學會,掌握兩門語言有何不可?不更能顯示你的實力嗎?

論語言的嚴謹上,英語確實更勝一籌。

實際李蘭娟院士,我更希望她用英語講課,原因很簡單,英語更能準確表達你要表達的東西。

中文我們知道,有太多的歧義,有太多的模稜兩可的表達。中文學的不好,真的可能會誤會我們所表達的意思。

醫學更需要專業性嚴謹性,所以如果李院士用英語講課,可能更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

總之,希望網友不要給李蘭娟院士戴什麼高帽子,什麼體現民族自信了,什麼給國人長臉了。如果這麼介意,那就說明我們骨子裡還是不夠自信的。

像袁隆平、鍾南山這些德高望重的科學家,英語功底都是非常深厚的,在與外國人交流時,他們基本都是全程英語對話,難道這些說英語的院士就不體現民族自信,不給國人長臉了?

李蘭娟院士可能不想用英語講課,因為習慣了用中文上課,就這麼簡單!

實際這些科學家用什麼語言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代表的是中國的科學家!如此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wTrqHEBiuFnsJQVQXq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