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上一直存在一種說法:北大清華就是美國的人才基地搖籃。
當然,大家這麼說,也是不是信口開河的。
清華大學曾在2018年發布了一份《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報告顯示,每年的清華畢業生,有30%的學生會選擇出國留學,這些出國留學的最終有三分之二會選擇留在國外不再回來。
報告一出,大家都震驚不已,更是憤憤不平。
國家給清華北大的撥款最多,但清華北大的優秀畢業生卻服務於他國。這不是全國人民花錢給別國培養人才嗎?
人才都走了,誰來建設祖國?
誰知道一場疫情,又讓我們見識到了一群小留學生,比清華北大生更讓人震驚。
震驚他們的年齡如此小。
平均年齡不到14歲,有的甚至小學就去了,這些孩子究竟要去國外學什麼?難道學古詩詞?學抗日戰爭?讓人怎麼相信?
震驚他們的規模如此大。
光英國就有1.5萬人,還不說稍大點的留學生。每年留學費用至少得幾十萬吧,可見這些孩子的家庭都是非富即貴呀!在我國那可都是上流社會的人物。
可能是高官;可能是富商;可能是企業家等等,但就是這些人,想方設法讓孩子早早留學,居心何在,可不可怕?
這些小小留學生,真的比清華北大還令人震驚,他們連國家的義務教育都不想接受,未來還奢望他們回來建設祖國嗎?
所以,未來真正建設祖國的還是大多數普通院校的孩子,以及那些留守兒童,他們才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軍。
這些孩子,將來會遍布祖國的所有行業,你孩子的老師,你身邊的醫生等等,可能都是他們。他們沒有很顯赫的頭銜,沒有很耀眼的榮譽,但就是這些人,會死心塌地留在祖國,粉身碎骨地建設家園。
一場疫情,更是讓我們見識到了各行各業人的付出與偉大。
武漢方艙醫護的護士,基本都是20來歲的年紀,她們有的連編制都沒有,可能上的也不是什麼有名的醫學院,但就是這樣一群孩子,在用生命為我們保駕護航;
還有各地區去武漢支援的醫生,估計他們的畢業院校也不是北大清華,很多連高級職稱也沒有,大多數估計也沒怎麼留過洋,但就是這樣一群醫生,把多少人從死神身邊拉回來!
還有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保安、警察、基層公務員,送外賣的,他們是那麼的普通,就像你我一樣,但就是這些人的共同努力,我們才有了疫情後的安定祥和。
高知分子,有錢人,清華北大的,以及那麼多富二代官二代,他們見多識廣,財力雄厚,總會認為西方的國家更好,制度更好,所以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出去的,把他們的孩子也早早地送出去。
指望他們以後回來建設國家,希望有多大?
白岩松曾說過:要關注非985非211大學生,他們才是國家的基石。
我國教育經費有百分之九十給了985,211學校,大多數的普通院一共才占10%。但985,211,清華北大大多是為美國西方服務的,非名校大學生才是真正為國家做貢獻的。
所以我們懇請國家,給那些普通院校也多撥點錢吧,這些孩子成就可能沒有清華北大的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會把他所學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祖國。
都是祖國的孩子,雖然天資不同,但真的不能厚此薄彼。
那些普通院校的孩子,那些留守兒童、農村孩子,他們才需要國家更多的關愛!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善待你身邊那些普通孩子吧,他們可能沒有那麼優秀,但他們才是未來建設祖國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