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漢族傳統節日。指陰曆臘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漢族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守歲等。
大年三十的風俗習慣
1、吃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家家戶戶的餐桌上的菜色都會比以往的豐富。
2、貼窗花
在漢族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貼上窗花,整個房子看起來會更加的有朝氣。
3、貼年畫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寄託了老百姓對未來的希望。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4、燃爆竹
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國漢族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在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戶戶都燃放爆竹,辭舊迎新。
5、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大年三十的禁忌:
1、忌過早睡覺
守歲,其實就是在除夕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守歲」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另外,除夕之夜不要只玩手機或電腦,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
2、不可說不敬之語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霉。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
3、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錶的指針走過12點後,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對於中國人來講,今天過後,才算是真正進入新的一年。在此,話不多說,祝各位咖友牛年吉祥!
圖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