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294 部 每 日 一 片
今早張譯在微博上發了張照片,讓很多人瞬間淚奔。
成才,吳哲和史今。
陳思誠、李晨和張譯再聚首,才發現一晃眼,《士兵突擊》已經過去13年了。
13年,再也沒有哪一部軍旅劇讓人如此難忘,這群主演的每一次聚首,都讓人留下了回憶的眼淚。
可能00後很多人都沒有看過這部劇,
但對8090後來說,有多少人將這部劇刷了兩遍三遍無數遍,看這群人衝鋒陷陣、出入生死,看他們相互扶持著成長,仿佛從來不曾分開。
要知道,作為一部沒有一個女主角和愛情戲的電視劇,《士兵突擊》創造了當年的收視奇蹟。
超過9萬人在豆瓣打出9.3分。
而比《士兵突擊》口碑好、評價人數多、時間早的,只有三部劇。
《紅樓夢》、《西遊記》和《武林外傳》。
《紅樓夢》和《西遊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著其二,當年開拍就創造歷史,國民性自不用說。
而《武林外傳》開創了大陸章回體古裝情景喜劇的先河,一集二十分鐘,填滿了多少人茶餘飯後的無聊。
再看《士兵突擊》。
片名像主人公許三多一樣的人生經歷一樣,只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普通士兵的成長史。
沒明星、沒女人、沒愛情。
也難怪在最早的2006年,各大衛視都不願意購買《士兵突擊》的版權。
只有兩個地方小台因為實在便宜才買。
首播收視率確實不行,甚至不到2%。
我還記得當年飾演史今班長的張譯,眼看收視率要慘不忍睹,自告奮勇在百度創建《士兵突擊》貼吧,當了吧主和網友每天在線討論劇情。
圖片來自張譯的博客
卻沒想到播完,反響意外的好。
2007年,《士兵突擊》一躍成了2007年收視大滿貫,掀起一陣觀劇熱潮。最高收視率達到9%,平均收視突破7%。
從第一集班長史今下地方招兵,「龜兒子」許三多被自己老爹攆著跑。
到眼睜睜看著這個農村草根兵,從偏遠的後勤班走進鐵骨錚錚的鋼七連。
再到老A。
王寶強演活了「許三多」這個角色。
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傻小子,全憑自己的努力獲取成功。
他告訴我們什麼叫不拋棄不放棄,他的成長曆程讓我們明白一個人只要有腳有信念,終究會走到所有人前面。
而不只是許三多,出現在許三多生命中的每一個人,都讓我們難捨難忘。
張譯,史今。
他其實是和《士兵突擊》結緣最早的人。
19歲那年,張譯還服役於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還是話劇的《士兵突擊》讓他擔任袁朗B角兼場記,還有全劇的龍套。
也就是說,如果演袁朗A角的演員不出意外的話,他就永遠沒有上台的機會。
可惜直到最後一場戲表演結束,張譯也沒有當成袁朗。
後來,當得知《士兵突擊》要拍成電視劇,張譯寫了足足3000字的自薦信給康洪雷導演,標題幾個大字《我的請願書》。
聲淚俱下的告訴康洪雷自己有多想演「許三多」這個角色。
張譯的「請願書」
儘管最終沒能演上「許三多」,卻也為自己贏得了史今班長。
靠3000字的自薦信拿到角色。
全中國估計也就張譯一個人。
雖然事後康洪雷說,早在看到張譯自薦信之前就決定讓他演史今班長。
史今這一角色雖然在《士兵突擊》中的戲份不算多。
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是他破例招收了「龜兒子」許三多,教會了許三多如何在部隊里生存。
他帶給了許三多太多的溫柔和溫暖,像師長,像父親。
卻也是許三多心裡的最後一把草。
《士兵突擊》里史今退役那一幕。
許三多嚎啕大哭像個孩子,撒潑吵鬧,以為抱住了史班長的包,他就能不走了。
可史今卻說:
「我走了,能幫你割掉心裡邊最後一把草。」
他讓許三多第一次面對離別。
讓他明白每個人都只能陪彼此一段路,人都是邊走邊告別的,你總有一天要學會自己站起來。
殘酷而現實。
而他自己呢?
表面上雲淡風輕。
卻在連長帶他去看他們保衛著的首都,路過天安門廣場時,只是一句「開慢點」,就讓上一秒還在微笑的他再也繃不住哭得撕心裂肺。
懂得那麼多大道理,卻依然在離別時忍不住流淚。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士兵對連隊有多麼不舍。
即便是鋼鐵的戰士,也有肝腸寸斷的感情。
陳思誠,成才。
劇中他聰明圓滑,跟笨拙的許三多完全相反。
他的能力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一路成才,逢源機會,早早成為整個集團軍的「兵王」。
但他的經歷又是坎坷的。
因為太過自我和功利,因為自己對戰友的拋棄,反而失去了得之不易的機會。
還記得在一次訓練中成才對許三多說:
「我已經打聽好了,三連缺一個狙擊手,我去那裡可以當班副,升士官,鋼七連的好兵太多了,想出頭太難……」
成才為了前程選擇離開鋼七連。
可走的那天,雨下的很大,他站在雨中對許三多說:
「我以為就算沒有處下全連的人,也該有半連的人……」
那時的他不懂什麼是「不拋棄、不放棄」。
就像他不懂為什麼沒有人來送他走。
因為他唯一懂得的只有前程。
後來,在一次次的打擊之下,他終於明白了軍隊里什麼才是最被看重的。
成才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上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的選擇。
在得失中求索,在背叛和被背叛中成長。總得掉進坑裡才知道坑改怎麼填,最終才能越走越遠。
李晨,吳哲。
和許三多以及成才比,吳哲的起點很高。
三十九號吳哲,外語雙學士,光電學碩士,卻只比成才大倆月。
而而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卻是「平常心 ,平常心」 。
他讓我們看到了軍人的另一面。
不僅僅有一擊必中的「神槍手」,對連隊感情深厚的老班長。
還有這樣在某一領域有著深入研究,並且在有所成就的技術型軍人。他自信,又有原則,並且對未來充滿樂觀和希望。
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誘惑也好,挫折也罷,始終懷揣著對夢想的敬畏和對原則的堅守。
這也是對那句「不拋棄、不放棄」另一種註解。
這部劇里讓人難忘的角色不止他們。
還有極具個人魅力的袁朗;
鋼七連連長高城;
心氣高的伍六一;
三連五班的戰士們;
......
比起各大IP劇霸屏、婆媳拌嘴。流量當道的當下,《士兵突擊》顯得太難得。
而《士兵突擊》之所以在十多年之後依然讓人念念不忘,很大程度上因為在這個故事裡,每一個人都值得被挖掘,被塑造,被演繹。
它讓我們看到了在軍旅題材中,不只是將軍元帥值得被書寫,士兵的故事也應當被挖掘。
而它又不僅僅講的是一個普通士兵的故事,更是一群士兵成長的故事。
有人在偏遠的地方不被人知道,平淡度過一生。
有人拼了命的努力終於被看見。
有人天資聰慧,卻誤入歧途。
有人刀子嘴豆腐心,剛烈外表下儘是男兒柔情。
在這個特殊又平凡的部隊里,它書寫的是每一種人的人生選擇。
《士兵突擊》里最令你難忘的畫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