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289 部 每 日 一 片
昨天,papi醬公司旗下博主「宇芽」在微博發聲:
「我被家暴了,
過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夢裡,關於家暴的一切,我必須說出來。」
隨後,在視頻和長文中講述了自己被前男友(沱沱)數次毆打的經歷。
用腳踩在臉上,把頭重重砸向牆,
從電梯里拖出來暴打……
觸目驚心。
面對前女友的指控,施暴者沒有做出正面回應,
而是在微博更新了三條詭異的動態,裝作什麼都沒發生。
宇芽以仿妝走紅網絡,因工作關係認識了男友沱沱。
起初,宇芽覺得他是一個溫暖、善良、正直、美好的人。
但在後期的相處過程里,男友的暴力行為顯露。
不僅貶低宇芽讓其感覺自卑,還向宇芽灌注自己扭曲的三觀,強行洗腦,會為了意見不合而大打出手。
暴力第一次發生的時候,宇芽看在他認錯態度良好,選擇原諒。
原諒過後,是一發不可收拾甚至變本加厲的暴打。
而這並不是沱沱第一次施暴,在他過往的幾段婚姻里都對妻子實施了暴力。
她們後悔沒有早點站出來,讓更多人遭遇了不幸。
宇芽掙扎了很多次,終於鼓起勇氣跟大家說出事實,
是因為不想再沉默,也不想讓有相同經歷的人再沉默下去。
而昨天(11月25日),也是國際反家暴日。
目前,相關部門介入調查,關於案件的後續發展有待報道。
我們都明白,宇芽的事情並不是孤例,家暴每天都在上演。
01
家暴是如何發生的?
之前《明日之子2》的一位選手張嫮目被爆家暴女友張珂玄。
暴力數次、威脅恐嚇、被逼剪頭髮,掰斷手指、惡意要錢上演了一系列暴行。
事後,張嫮目還在社交平台錄視頻講述自己施暴的心路歷程,絲毫沒有認錯的態度。
跟沱沱一樣,施暴者往往覺得都是對方的錯才造就了暴力。
那麼,真的是被施暴者的錯嗎?
還記得童年陰影《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里的安嘉和嗎?
精準演繹了家暴者的種種。
猜忌懷疑、限制對方自由、精神壓迫、暴力壓制、判若兩人,目的是讓對方絕對地服從自己。
在施暴者眼裡,他們的暴力都是因為對方不夠服從。
以愛為名,綁架對方。
「我愛你,你是屬於我的,所以我可以對你做任何事情」。
極強的控制欲。
小到撒了一杯水,一句意見不合,跟異性說話都會成為暴力的開端。
極端的個性。
把在外面遇到的不爽,通通發泄在伴侶身上。
在暴力過程中,又分為身體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經濟控制。
其中,性暴力徹底摧毀了被施暴者的自尊,身體暴力是最為常見的。
這些身心上的殘害,讓被施暴者苦不堪言。
兩副嘴臉。
在此之前,很多人對家庭暴力的刻板印象是,只有沒有文化、偏遠農村的粗人才會有。
事實上,暴力實施與受教育程度、出身、經濟水平沒有必然聯繫。
也就是說,看上去文質彬彬的人也會成為施暴者。
劇中的安嘉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實生活中的安嘉和大有人在。
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對愛人實施暴力後,認錯態度很好,跪求原諒。
如果說被施暴者有錯,
就錯在第一次發生暴力的時候選擇原諒,選擇忍氣吞聲。
很多隱忍的背後,更多的是害怕。
這種害怕分為很多種。
第一種也是最嚴重的一種,是害怕施暴者報復自己的親人。
每個施暴者都會以家人威脅,
沱沱也不例外,找到宇芽家,把車位損壞等等。
很多女性受害者,考慮到家裡有孩子,選擇忍受。
第二種,被施暴者認為家暴屬於家醜的一種,礙於面子不想讓別人知道。
據調查報告稱,65%的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後,怕被人笑話,選擇隱忍。
第三種,經濟依賴,心理僥倖。
總覺得施暴者有改過自新的時候,
又考慮到自己沒有收入,心想忍忍可能會好。
以上的種種,造成了人們在第一次遇到家暴時,選擇逃避。
逃避又會讓家暴變本加厲。
不站出來,暴力永無止境。
可,站出來,暴力就會停止嗎?
02
遭到家暴,我們能怎麼辦?
有數據統計,世界範圍內每個站出來的受害者,都在此之前經歷了起碼30多次的暴力。
而在早些年的中國,很多人經過長達3年的暴力後,才會報案。
不是她們不站出來,而是她們在第一次遭到毒打時,沒有意識到這屬於家庭暴力,沒有意識到可以尋求幫助。
不少偏遠地區理所當然的認為男人打老婆是應該的
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被施暴者知道,自己受到侵害可以跟婦女協會說、可以報警、可以去當地的組織尋求幫助。
但,問題又來了:
求助無門。
忍無可忍的被施暴者鼓起勇氣揭開傷口,可警方會說這是家務事,
要麼民事調節,要麼安慰兩句;
婦女協會有心幫助,可礙於沒有執法權,無法對施暴者予以處罰。
跟家人說,家人會覺得這是家醜,不能外揚,勸其忍忍就好了。
旁觀者的心態:「為什麼我要管別人家的閒事」。
這種情況下,尋求幫助的受害者會換來更加嚴厲的毒打。
「拿我沒辦法」也讓施暴者更加猖狂。
這就是為什麼沱沱敢多次威脅被打對象,
「反正你沒有證據,你敢說出去,我就搞死你。」
情緒積壓到頂峰,很多被逼無奈的受害者,選擇了「以暴制暴」。
在中國第一部反對家庭暴力的紀錄片《中國反家暴紀事》中,分享了很多現實案例。
導演組到訪陝西省女子監獄,採訪了因反抗家暴,殺死丈夫的女人。
她們講述著自己長達20多年的非人生活,因無法忍受家暴而犯罪的人數,逐年遞增。
第一位出現的李翠翠,是所有人里最為慘烈的。
她與未婚夫商量婚期時意見不合,被未婚夫挖去了雙眼。
這是她遭遇的第一個噩夢。
而後,她經介紹嫁給了另一個男人,迎接她的還是地獄般的暴力。
這任丈夫不僅把她當成生育機器,還在她懷孕的時候毒打她,並威脅「如果你流產,就把你的頭砍下來。」
原以為順利生下兒子,李翠翠就能過上好日子,沒想到,丈夫依舊實施家暴,還逼她自殺。
再也忍不下去的李翠翠,將刀揮向了丈夫。
以暴制暴是一種極端,另一種極端是陷入「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因為對施暴者病態的愛,而心甘情願縱容他的行為,甚至幫其傷害他人。
之前新聞里,女子被桶60刀生命垂危,兇手就是陪她來醫院的男友。
女子卻表示不願讓自己的男友坐牢,願意原諒他。
還有幫丈夫滿足性慾,姦殺好心女孩。
這兩種極端,都是我們最不願看到的事情。
2016年3月,我國施行了反家庭暴力法,明確提出了相關處理辦法,合法切實保護受害者身心安全。
法律的健全給了我們不再沉默的底氣。
還有一點,是我們不可忽視的:
儘管90%的家暴受害者為女性,
但家暴不止發生在女性身上,男性同樣會遇到;
家暴也不止發生在伴侶關係里,親子關係里同樣會遇到。
我想起之前看到過的一個實驗短片,裡面從街頭調查入手,觀察路人在看到家暴時的反應。
當人們看到女性被毆打時,反應都很激烈,並會迅速伸出援手。
但當男性在公共場合被毆打時,卻沒有人伸出援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大部分路人把男人遭女友的毆打當作笑話一樣置若罔聞。
可在暴力面前,沒所謂性別,每一個遭到暴力的人,都是受害者。
身為旁觀者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再冷漠。
或許你的一個鼓勵眼神,就會讓害怕的受害者有底氣不再逃避。
在宇芽被家暴的這件事情里,有兩個不幸中的萬幸。
一是她及時止損,離開家暴男;
二是她有一定的網絡曝光量,發生了這種事情可以更大面的被人知道,獲得幫助。
比如,馬伊琍、papi醬等人第一時間轉發微博,呼籲大家抵制家暴。
還有很多被家暴的人,沒有這麼幸運,他(她)們的發聲很少人聽到。
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些少數人也能夠被關注。
反家暴這條路,我們還有很遠要走,再弱的微光,也會有希望。
不要怕,不要沉默,勇敢地站出來,去迎接該有的光明。
你對家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