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月入六位數的背後,不止是敬業,還有這3條職場技巧

2019-11-05     秋葉書友會

文章作者:白四——努力趕超昨天的自己,用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稿件來源:秋葉寫作特訓營

助教:笑四月

編輯:燕子


@Rabbit每日爆料 最近在微博發布了一篇「粉絲懇求愛豆學習李佳琦努力上進」的微博,一時引起熱議,把李佳琦送上了當晚的熱搜第一。

李佳琦是誰?1秒售出8000個護膚套裝,3分鐘成交量超600萬,15分鐘賣出15000支口紅的淘寶主播一哥,月入六位數的90後。 我的媽呀,這也太厲害了吧!

當然,這與他對待工作的認真勤懇是密不可分的:堅持在自己的嘴唇上做口紅試色,一晚上直播試色189支口紅,一年365天直播389場,休假旅遊還惦記著直播並和粉絲互動。粉絲心疼他,他卻回應說:「這是我的工作,你沒有必要去因為我的工作而可憐我。」

作為一名月入六位數的90後,李佳琦可以說是多勞多得的典範。可是,類似的情況放到普通職場,有的人兢兢業業、甚至加班加點,怎麼到頭來什麼也沒撈到?

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幫你分析原因:

01 你的目標是否明確?目標、行動是否一致?

著名的個人成長大師博恩·崔西認為,大多數人的一大誤區是目標不清晰。沒搞明白自己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也就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使勁。要麼停滯不前,要麼努力、盲目地走在錯誤的道路上。 而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不僅目標清晰,並且不斷比照,及時修正,使行動與目標相匹配。很多人都覺得李佳琦是「帶貨網紅」,但他把自己定義為「主播」。你以為他只是在賣產品?其實他賣的還有人設和陪伴:做觀眾的「知己」,帶動觀眾的情感共鳴。「販賣情緒比兜售產品更具品牌價值。」

李佳琦的最終目標是:完善自己,沉澱粉絲,做出自己的品牌。

為此,他付出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長期在線、日日直播、精準招商、事後復盤。即便做到「一哥」,也不敢有絲毫懈怠:生怕自己一不留神,粉絲就被另外的9999場直播吸引走了。

其它的淘寶主播呢?可能單純地為了賣貨而賣貨,即使有李佳琦的情懷,也做不到如他一般地努力和投入。

當然,你不能指望一個想要生活、事業兩手抓的主播去做「李佳琦」。畢竟,他三年幾乎沒有娛樂生活,而且經常凌晨還在工作。

職場裡,有的人求財,有的人求權,有的人求穩。一個想要生活穩定的人去做銷售,那是沒有搞清職業目標和崗位匹配;一個想要升職、加薪的銷售不跑業務,那是行動模式和既定目標不符。

試想一下,當你想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你會怎麼做?自然是先打開GPS,輸入正確的目的地,按照導航不斷修正路線,最後抵達終點。


02 你是否做到了提前卡位

目標和行動一致是不夠的。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即便是行業大牛,也害怕被同質化。不過,通常大牛早就掌握了超前的卡位意識。

卡位意識,是指結合外部環境、分析自身優勢、尋找突破點,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那一個。

B站上有一位新人UP主「兔叭咯」,負債1萬元購入了視頻錄像設備。可是萬萬沒想到,正值開學期間,B站流量大幅下滑。為了還上欠款,兔叭咯開始了他的卡位之路。

通過一番評估和比較,他發現學習區尚有發展空間。並且,經過具體分析和辨別,還發覺學習區里沙雕型的UP主幾乎沒有。結合自身比較幽默的性格,兔叭咯迅速找到突破口,把自己標籤設定為:既能開玩笑,又能傳播學習乾貨的醫學博士,並以平均三天一集的速度開始更新。 4個月後,他做到漲粉50萬。不僅有粉絲打賞,還接到了廣告。還上了債,還賺到了錢。

在職場上,我們也得有點兒兔叭咯的卡位意識。不僅要分析行業、公司和領導的需求,還要結合自身的特質和優勢,快速識別「卡位點」。

否則,目標再清晰,行動再努力,不過是和你的那些同事一樣任勞任怨罷了,隨時可以被替代,很難讓領導記住。

秋葉大叔說,要想讓自己被記住,就要植入一個只屬於你的標籤,用標籤卡位。

03 你是否懂得主動「邀功」?

談到邀功,通常大家都很反感。公司里總有那麼幾個同事,熱衷於邀功,把別人的功勞變成自己的,把自己的功勞無限放大。同學們,這是「邀功精」,不是「邀功」。

什麼是「邀功」?

小羅原本是企業里的一名普通員工。業務能力不錯,還很善於總結彙報,巧妙地向老闆展示團隊和自己的業績、成果。3年內,小羅實現了兩次崗位晉升,從一名高級專員榮升高級經理,工資水平也翻了兩番。

這才是邀功,是職場必備的上下級溝通技能!

可是大部分職場關係中的下屬並不懂得刻意培養自己的邀功技巧,以為只要埋頭苦幹,總有一天能夠脫穎而出。

在這個信息量爆炸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方賣貨還要靠明星、網紅幫忙吆喝兩聲,宣傳一下。何況我們普通職場人?

行為學家保羅·赫塞和管理學家肯尼斯·布蘭查德的「情境領導理論」模型提出,「授權式領導」對應「高能力高意願下屬」:也就是說,領導願意授權並放任下屬自由發揮,而下屬也能夠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務。

授權的前提是什麼?

前提是,老闆能看到員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熱情,並且對員工充滿信任感。

可是,老闆們日理萬機,你不適當、適時地邀邀功,展示你的能力和熱情,老闆可不會打著燈籠找到你。就像傅首爾說的:「你不是新大陸,老闆也不是哥倫布。」

那麼,如何正確地「邀功」呢?

第一, 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成果。第二, 重點突出團隊取得的成績。第三, 點明自己為此付出的努力。

當然,邀功要注意適度。領導們可不喜歡頻繁邀功、獨攬功勞的下屬。千萬別把自己變成眾人聞之色變的邀功精。

最後多提一句。我們往往以升職、加薪來界定職場收益。事實上,這種認知很狹隘。

「多得」,得到的可以是物質報酬,也可以是精神財富。

比如,我的微信群里有一位大姐,她的職業是一名社工,而社工通常並不是一個高收入的職業,但她樂此不疲。重要的是,她從幫助別人的過程和受助人的感謝之中獲得了無以倫比的精神富足。

世上本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那些以為多勞不一定多得的職場人,其實並不知道:

1.要設定明確的目標,並且付諸與之相符的行動。

2.要有卡位意識,讓自己搶占先機、無可替代。

3.要懂得適當地主動邀功,向老闆展現成果。

明白以上3點,又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用心耕耘,多勞一定會多得!即使沒有升職和加薪,工作本身也會成為一筆值得感恩的精神財富。

更多乾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秋葉圖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l9SP24BMH2_cNUggW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