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與領導大吵一架,被扣了500塊」,職場上的委屈,我錯了?

2020-04-03     秋葉書友會

看到一個網友提問,說:

當眾與領導大吵一架,領導在上個月的績效中扣了500,應該找他嗎?

說實話,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

這個提問的網友肯定沒有當過領導……哪怕是一個小團隊的小leader

而所謂的「應該找他嗎?」,會問這個問題的,會因此感到猶豫,多半是受到了兩種影響:

一種,影視劇中常出現的,主角們從底層一路打怪升級,用於挑戰權威的形象;

另一種,是現實生活中,可能偶爾被教育的「做人要低調」的說法,通常來自於我們父母。

所以,從心理上,我猜提問的人其實是覺得自己很委屈,非常想給自己「討回公道」的,但不知道應該怎麼「討」,希望獲得的答案不是「去找領導」或者「不去找領導」,而是「怎麼找領導」才能順利要回這500塊錢。


先說我的答案:不用找。

一方面,確實有方法要,但需要很好的情緒控制力。就從提問中說道的「當眾與領導大吵」來看,對這位提問者來說,難。

另一方面,錯誤已經形成,比起把心思和精力花在「要回扣掉的500塊錢」上,不如想像如何在後面的工作中,再多賺500塊錢,甚至翻倍。


一、不是不能吵架,但「當眾」是大忌


問題中,三個關鍵詞:「領導」「吵架」「當眾」。

如果是只是「領導」+「吵架」,還可以就事論事,但如果變成了「當眾」,這就不不單單是「爭論的事情」本身對不對的問題了,而是一個「管理問題」了。

「當眾」或者「不當眾」的區別是很大的。

前者,意味著這場溝通只需要說服一個人,考慮的往往是事件本身,比較容易放下「面子」。

而後者,意味著「觀看」這場溝通的所有人,其實都是參與者,對他們的影響以及因此帶來的對工作的影響都需要考慮進去。

從管理的角度看,如果這件事,領導是對的,本身在理(或許只是當事人沒有理解,或者沒有看到的層面,畢竟如果你理解,就不會吵架了。),遇到員工質疑,當面做出回應,哪怕態度強硬,手段激烈,也是應該的。

否者,作為管理者,對正確的事情都無法堅持,這個團隊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職場不是過家家,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計或夢想努力,你也不想跟著一個這麼窩囊的領導吧。

反過來,如果這件撒,領導的決定,確實沒有你的好,以至於發生了爭吵,不是不能據理力爭,但絕對不應該「當眾」。

管理者最怕什麼?

最怕「管不住人」,也就是「說話沒人聽」。

如果今天他你態度良好,證據充足,就事論事,領導接受,這叫大度;

如果是「吵架」,領導接受,那麼請問,今天你可以這樣做,明天是不是其他人也可以這樣做?時間久了,領導就不是領導,而是保姆了,你覺得他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所以這種時候,哪怕你是對的,為了將來長久考慮,為了團隊其他人還能夠接受指揮,不要散,領導也會堅持自己的建議,甚至比之前更加強勢。

「得理不饒人」在職場上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職場不僅僅有「理」,更有關係,更有人。

對很多管理者來說,只要團隊人心不散,彌補一件事帶來的損失就有很多方法,最不濟也就是直接承受;但如果為了一點小事導致團隊人心不齊,那可就是得不償失,後患無窮了。


二、情緒是一種工具,不用的時候,要收好

「吵架」其實不是一件壞事,至少這也是一種溝通的形式,不過比較激烈和激動罷了。「冷戰」「那你說吧」「隨便你們吧」,這種現象才是最可怕的,因為它完全阻斷了溝通的通道。

曾經聽以為紅學家講過,現代人為什麼要研究《紅樓夢》?因為《紅樓夢》中,所有故事發生的場景,都是「公開」的。

舉個例子:

賈母無論說什麼話,身邊有丫鬟吧?有時候看著賈母是對著寶玉在說話,但內容,可能是說給旁邊的黛玉聽的。

這種場景,是不是在職場中也很常見?

有時候老闆表揚一個員工,當著全公司的面,可能不僅是說給這個員工聽,潛台詞可能是:

說給其他員工聽,沒有努力卻天天喊累的,自己對比一下,還好意思開口嗎?

說給團隊聽,付出回報,這點我說道做到,你們也看到了,那就繼續努力吧。

說給客戶聽,看看團隊積極的氛圍以及對待工作的嚴謹態度,等等。

回到「吵架」這件事。

現在我們大多數的辦公室都不是私密環境,你在辦公室的一言一行,也可以看做「公開」的。

如果你特別容易「吵架」,性子一點就燃,時間長了肯定不招人待見;

但如果你平時很少發脾氣,只在關鍵問題上「非常堅持」,甚至「有點固執」呢?同事們可能誰說你可靠,靠譜。

這就是區別。

把「吵架」當做一種表現是工具和特定的溝通形式,在需要的時候有意識的使用,這種技能其實是可以學習的。

就像前面說的領導,如果遇到自己團隊的利益受到威脅,哪怕明明知道也許這事已成定局,也要當著團隊的面「吵一吵,掙一掙」,不然團隊成員是會傷心的。

另一種,如果和你意見有明顯的不合,而兩人恰好是評級,找個機會當著領導的面「吵一架」也是可以的。把你們之間的矛盾公開出來,不要藏著掖著,這樣,萬一有什麼問題,或者有人打小報告,領導也不會當做是大事,畢竟他「早就知道你們合不來」。

所以說,「吵架」不是不可以,甚至你把它當做一種工具來用,都是可能的,不過一定要拿捏時機和火候,平時就不要隨便使用了。



寫在最後

一個問題引發的思考,說起來,如果真的能想明白,這500塊的學費,交的不虧,遲早能賺回來,不是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YxKT3EBrZ4kL1ViEop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