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柳柳找我周末聚餐,我說:「這個星期答應了同事一起吃飯聚會,可能沒時間。」
沒想到我的一句話讓她鬱悶了好久:「你和同事關係都那麼好的嗎?為什麼我在公司半年,同事吃飯從來都不叫我,她們是不是排擠我啊。」
言語間無不表達了,和同事之間的相處不和諧,甚至對同事有抱怨。
我知道柳柳是個慢熱的人,有時候不說話讓人很難以接近。
職場上,同事聚餐悄然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你的情商、人緣、同事關係、人脈等,在一場聚會中都暴露無遺。
特別是「公司午飯糰」文化,如果你不和同事一起吃午飯,那麼別人就會認為你不合群,連領導也會覺得你不團結。
像柳柳遇到的「同事吃飯不叫你」這種情況,甚至可以升級為職場矛盾了。
她一味地在抱怨是同事排擠欺負她,可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或許問題遠沒有她說的這麼簡單。
同事聚餐看似是一頓簡單的飯,其實背後是你必須懂的職場潛規則!
1、別抱怨同事,問題或許在你身上!
每個人站在自己的立場,總會為自己說話。
《你的燈還亮著嗎》的作者溫格伯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在53%的情況下,問題其實出在問題解決者自己身上。也就是說,大多情況下,問題的根源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與其抱怨同事排擠你,我們不妨想想為什麼同事吃飯唯獨不叫你。
(1)生人勿進
一個人的面相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總是對誰都一臉「生人勿進」的樣子,同事自然不會接近你。
我們公司找了兩位實習生,一位嘴甜做事麻利,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都願意幫她,事後小姑娘還會偶爾請喝一杯奶茶表示感謝。
但是另一位實習生,從一開始就不願說話,總是埋頭苦幹,我們找他吃飯聊天,她也拒絕,久而久之我們就放任不管了。
職場上,沒有人願意熱臉貼冷屁股,你用什麼態度對別人別人也會用什麼態度回敬你。
朋友柳柳平時就是不愛說話,和同事之間有距離感,大家吃飯是為了高興,當然不願意找個冷場的人一起吃飯。
所以想要收穫好人緣,不妨先給別人一個微笑!
(2)挑三揀四
吃飯這件小事,也是要講究合拍的。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吃飯,食慾大開,但是和挑三揀四的人一起吃飯,就令人食不知味。
部門聚餐的時候,人事詢問大家的口味,為了均衡大家就決定吃火鍋,但是有一位同事就站出來說:「火鍋這麼多人吃,這不是在吃口水嗎,太不衛生了。」
大家面面相覷,為了緩和氣氛就說吃浙菜,這位同事又一臉嫌棄的說:「浙江菜這麼寡淡,還不是吃湘菜呢。」
在說了三四樣之後,她總是有各種理由,最後這場聚會也因為氣氛不對沒有組織成功。
之後,即使再小的聚會我們都沒有再叫過這位同事。
你吃飯的樣子,就暴露了你的教養。
職場不是你家,同事不是你父母,更別把自己當成小公主。
學會適當妥協,在職場才能雙贏。
(3)風評太差
我一堂姐,從事人事工作。從她進入工作的第一年開始,就總是絮絮叨叨在公司受到同事針對。
剛開始我們還會為她支招安慰她,但是漸漸發現即使她一年換3家公司,還是處理不好同事關係。
那麼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不是別人和你合不來,是你和所有人都合不來。
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表姐在公司的風評都太差:
仗著自己是負責考勤,每天遲到還修改數據,而同事遲到一分鐘她都要帶著人不放,甚至有一次還被抓到私吞了罰款。
這樣的行為,令同事感到不滿,各個都疏遠她,這才是「被針對」的真相。
職場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印象分太差只會沒人緣,正所謂「做人留一線,今後好相見」。
所以,在我們抱怨同事針對排擠自己,連吃飯都不願叫上你的時候,先反思自己是否犯了以上幾點錯誤。
有時候我們自己才是最大的問題!
2、做到三點,職場好人緣非你莫屬!
既然知道了問題的本質,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在職場上收穫好人緣呢?
(1)刷存在感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同事吃飯不叫你,是你「存在感」太低了,也就是你是個職場小透明,被大家遺忘了。
開會永遠做最後一排;
同事討論八卦你也不參加;
待人接物也不親切不主動。
你無形中把自己放在了同事的對立面,在公司沒有形成存在感,和歸屬感,同事自然不會想起你。
其實刷存在感,只需要作出細小的改變,就能讓同事記住你。
比如:
每天早一點來辦公室,向周圍的同事打招呼,除了早,還要叫出大家每一個人的名字。
當你跟別人打了招呼,大部分同事都會回應你,這樣也就起到了破冰作用,同事叫你的名字這個習慣就建立起來了。
這可是職場上最低成本且最省時間的社交了。
再或者我們可以在臨近中午的時候,主動提出要一起吃飯,可以說:「公司附近開了一家新店,在打折,我們中午一起去吃唄。」
事事不要等著別人去主動,有時候自己主動一次或許就會有人應和你。
學會融入同事,是職場很重要的一節情商課。
(2)建立自身價值
受歡迎的第一步,永遠是建立自身的價值,並儘可能地去提升價值。
是人都會辜負你,但你的本事卻是永遠忠誠的。
吃飯如何與價值聯繫起來呢?
我有一位同事做ppt很厲害,我們想讓他幫忙做一期PPT的案例,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況且還是跨部門的,不好直接麻煩別人。
於是中午的時候,我找到這位同事說:「一起吃個飯唄,我有些ppt方面的東西想諮詢一下你,有時間嗎?」
同事欣然答應,在飯桌上也就把這件事情談攏了。
所以,只要你有價值,就不愁沒人找你「吃飯」。
就像每一屆的網際網路大會聚餐,取得都是網際網路大佬,坐在一起其實就是「人脈價值」的體現。
少點抱怨,如果你還沒有人緣和人脈,不妨先讓自己「值錢」!
(3)分層維護關係
有時候我們也不用介意同事吃飯不和你一起吃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不必硬擠。
所謂好的同事關係,是需要我們分層維護的。
每個人交往的人不同,建立人脈的目的和側重不同 ,可分為:互利圈、人情圈、交心圈。
互利圈「互利圈」,就是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你無需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感情來維護,只要儘量保證你自身價值的不斷提升,在價值交換時做到等價交換,或者略吃小虧,這個層次的人脈資源會源源不斷。
人情圈。相對於「互利圈」有利益關係之外還多了不少的人情往來。
它往往是不等價交換。更多類似於《增廣賢文·朱子家訓》中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因此,對「人情圈」的關係維護所耗費的精力要遠遠多於「互利圈」,你要時刻追加投資。
比如,逢年過節時的問候,同事生病、有困難時的慰問等。
交心圈。這個圈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都說職場沒朋友。這句話過意果斷。
「交心圈」里的人脈關係已經脫離了世俗的「利益互換」範疇,它是價值觀層面上的共鳴和相互認可,俗稱「三觀一致」。
這樣的圈子可遇不可求,比如古代的伯牙和子期,國外的恩格斯和馬克思等。
「交心圈」的關係維護很簡單,不要刻意,隨心而為即可。哪怕平時可能交往很少,但一旦有難,雙方必會鼎力相助。
3、寫在最後
同事吃飯往小了說就是一頓飯的事情,但是往大了說就關係你的職場社交。
想要維護好同事關係,要做到以上三點:
(1)刷存在感
(2)建立自身價值
(3)分層維護關係
另外別忘了時刻反思,同事聚會不叫你,這是一個職場信號,在提醒你:我是不是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
成熟的職場人,少抱怨,多反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4oc8XABiuFnsJQVOu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