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3》:票房向左,口碑向右!

2021-02-14   毒藥君

原標題:《唐探3》:票房向左,口碑向右!

從預售到正式上映,《唐探3》的票房堪稱春節檔的「現象級」。不少專業機構預測《唐探3》最終票房將突破40億,甚至50億元大關。

可見,在商業上,《唐探3》成功擊中了最廣泛的觀眾群,牢牢掌握住了他們的觀影心理。

但與此同時,電影的 口碑也出現兩極化。對於《唐探3》這樣的超級商業大片,口碑與票房有時正如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人們茶餘飯後對《唐探3》的討論乃至吐槽,其實也正說明了 這部焦點之作給觀眾帶來的豐富的話題性。

文丨王樂

編輯丨雷伊斯

和前兩部比起來,準確地說,《唐探3》的步伐還是稍微未能跟上陳導建立「唐探宇宙」的野心。

其實早在《唐探2》的時候,陳思誠就已經承認了這一點。

估計這次,他需要出來繼續承認,步子奔得有點大。

主角崩了

在開始分析人物之前,先大概說一下劇情,還請沒看過電影的小夥伴原諒。

《唐探3》的故事發生在日本東京,這是繼曼谷、紐約之後,再一次爆發的系列殺人案年。

此次案件發生在一個四面環水的天然密室居水堂,案發時密室里只有兩個人:利益相爭的商會大佬蘇察維與幫會頭目渡邊勝(三浦友和飾)。

所有現場證據的細節都表明渡邊勝就是兇手,為了洗清嫌疑,他委託野田昊調查案件。

而在秦風與唐仁收到野田昊邀請的三個小時後,Q就在CRIMASTER上公布了這樁案件。

就在他們一路追查此次案件的時候,又陷入了Q操控下的商會秘書小林杏奈(長澤雅美飾)綁架案。

案中案與栽贓嫁禍,讓秦唐這對CP組合迎來了推理生涯中的智商的考驗以及人性的博弈。

值得肯定地說,唐探系列中天才少年和傻舅舅的cp還是能夠捕獲很多普通觀眾的觀影需求,尤其是春節檔這種適合全家人觀看的電影的氛圍。

這一次,「二人組合」又增加了妻夫木聰飾演的野田昊以及托尼·賈扮演的傑克賈,上演四人共同破案的戲碼。

唐探的人物設定依舊是由劉昊然扮演的高智商白凈少年和由王寶強扮演的中年油膩大叔組成。

但是這次,主角對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卻並不理想。

總覽《唐探3》全片,王寶強飾演的唐仁這個形象,貪財好色,黝黑聒噪。

王寶強的表演越來越有種為了搞笑而搞笑的蒼白感,這個人物幾乎承擔了片子一大半的喜劇功能。但他的喜劇感完全是肢體性的,沒有任何遞進與創新。

女神長澤雅美穿著風衣出場,王寶強就能對著她喊「好胸」,讓人瞬間覺得唐仁是一個中年猥瑣男。隨後的劇情,王寶強用人偶36D的胸圍尺寸破譯密碼、被相撲選手坐臉、出汗了說「東京熱」,用「有大痔瘡」來諧音「猶大之窗」。

這些段落沒有那麼好笑,反倒代表了一部分中年油膩男人的惡趣味。

如果說在以前的唐探電影中,主要是王寶強承擔了這樣的一個被「作踐」的「丑角」身份,那在現在的《唐探3》里,更多演員都成為了「丑角」。

電影剛出場就群毆的日本黑幫,讓人莫名奇妙。大哥,都2021了,黑幫就只會成天在大街上群毆嗎?

澡堂子中一群只穿著丁字褲的男人、瞬間引起很多小姐姐的反感。

cosplay玩偶,幾乎和《唐探2》的cosplay小護士場景一模一樣。

秦唐二人在澀谷十字路口撒錢,像極了土豪在國外瘋狂消費的囧境。

這些經典的日本文化都成了被消費的「丑角」。這種「審丑」式的表現方式,也成為了影迷集中吐槽的 點。

由劉昊然飾演的秦風,依然有著極高的智商,他在東京街區呈現3D立體圖像進行記憶,通過恢復東京的地圖從而找到拯救小林杏奈最短的路徑。

這是秦風的經典形象。但是這次,劉昊然飾演的秦風,演技似乎沒有提高,尤其是在和染谷將太在水池邊的那場戲,可以看出,他和染谷將太的演技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劉昊然演的少年偵探不是「推理」,而是在「表演推理」。

劇情本身是否能夠按照推理邏輯發展不重要。秦風推理停止了,要麼就靠唐仁的惡趣味點燃智慧,要是實在發展不下去,就硬是拿「Q」來湊劇情。

這是「Q安排的,Q暗示的,Q在下大棋」。

關於秦風的IQ,有兩次正面體現,一次是漫畫里的260,一次是唐探3預告里的145。

試問,秦風的天才智商就是這?

毒藥君作為唐探資深影迷,表示不服。

比如片中,在一次匆忙為他設計的選擇遊戲中,他作出了選擇,然後就悟到了善惡不是涇渭分明,而是互相糾纏。

可以說,秦風的黑化傾向在片頭還讓人期待,但最後的解決方案卻顯得有些粗暴草率。

推理也垮了

回顧三部影片的故事結構,可以明顯地發現:

《唐1》是經典的推理情境密室殺人,具體為黃金失竊案+頌帕被殺案。

案件的難度在於破解「密室之迷」兇殺手怎樣設計出一個封閉的密室,完成不在場的兇殺。密室殺人類的敘事手法就需要抽絲剝繭的探案過程。

《唐2》是連環殺人案,具體為五行殺人案+順風車殺人案。

案件的難度在於尋找殺人動機,這就需要從受害人的關聯性入手,也就是說兇手是基於什麼理由來選擇受害者和行兇地點,但作案方法本身並不複雜。

《唐3》也採用密室殺人案件,具體為密室本格+秦風殺人,但是但是該片的密室本格一般,套路是推理小說中很常見的套路。

本格推理的核心在於詭計,然而《唐3》的密室詭計甚至比不上《唐1》的水準。

在《唐探1》中,本格推理融合了很多經典作家的經典橋段。

如,埃勒里·奎恩的《暹羅連體人之謎》

阿瑟·柯南·道爾寫的福爾摩斯系列第一部《血字的研究》

歌野晶午 《求道者密道》

傑克·福翠爾《遺失的鐳》

青琦有吾《體育館殺人》

巴特爾《犯罪心理學》

東野圭吾《白夜行》

但是,在《唐探3》中,很難看到這些經典的假設,本格推理實在進行不下去,就在影片的最後環節就往東野圭吾型的社會派推理靠攏,想要用情感給故事拉點分。

詭計不夠煽情湊,殺人動機硬生生地扯出一段社會派推理的感人橋段。

為了加快引出唐探系列的宇宙,《唐探3》的有兩條主要敘事線索,一條是神秘的Q,一條是密室殺人案情。

Q這條線的著墨在這一部又加重了,加上推理部分又沒有很出彩,所以兩條都顯得有些平庸。

其實,要很好地講述完其中一個故事,就已經很滿了。

所以觀眾能感覺到整個故事行進的速度非常快,快到來不及給時間讓觀眾建立起對一些新角色基本的感情投射。

從推理本身來說,《唐探3》顯然削弱了很多。

片中主推的『密室講義』由美國籍推理小說家約翰·狄克森·卡爾於1935 年在其推理小說《三口棺材》之中發表。總結了十三種密室手法,但其實幾十年前的東西早就過時了。

而且二階堂黎人在《惡靈之館》密室講義中也明確了幾種特殊的密室類型:

1、偽裝成被殺的自殺  

2、看似被殺的意外事件  

3、由被害者本人導致死亡。  

4、利用窗戶的間隙等,利用飛刀等工具從外面行兇。  

5、從外面直接殺害室內的人。

6、利用室內的機械裝置殺害室內的人。 

7、利用其他動物或植物殺害室內的人。 

8、 讓兇器從室內消失而作成看似兇手在密室內行兇的狀況。

影片在案件推理邏輯上其實很簡單,並且死者並非死於密室之類,從本質上來說不能算作是完全意義上的密室殺人案,但秦風千辛萬苦地排除了十三種密室類型後,「令人震驚」地自創了第十四種密室殺人類型,自殺。

這怎麼可能符合秦風的人設?

要知道,人家是出生與警察世家,智商一流,超級聰明的。

元素太雜了

《唐探3》元素滿到爆炸,像東北大菜,一鍋亂燉。

從影片風格上看,秦風思考摺疊的地表太像《盜夢空間》了;偵探組去救小林在密室里看那個氛圍依然很像陳國富導演的經典懸疑片《雙瞳》;還有一關過一關的做法都很像《電鋸驚魂》。

可以看出主創很用心、很用力,但 元素太雜只會產生觀影疲勞。

單論日本元素,就有卡丁車、溫泉湯、禮儀文化、強迫症潔癖、JR新宿線、東京熱、36D、相撲、忍者、密室、黑幫、秋野原cosplay、涉谷十字路口、聖鬥士、櫻桃小丸子、日本壽司等。

但是這些元素都蜻蜓點水地略過,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內容,似乎這些文化符號只不過是為電影服務的道具。

而且片中還夾雜了各種匪夷所思的廣告,這一方面說明了電影商業化運作的成功,另一方面也確實影響了觀眾的觀感。

毒藥君三刷電影,整理出一些廣告植入場景,並象徵性地就「突兀感」 給出評級。

1:劉昊然喝的光明牛奶(突兀感1級)

2:Kiko女神探用的華為筆記本(突兀感1級)

3:招商銀行的旅遊廣告貼(突兀感1級)

4:男神探打鬥喝的東鵬特飲(突兀感5級)

5:和平精英小隊(突兀感7級)

和平精英五靈童出現,翻跟頭打贏一大群黑幫分子,實在略顯浮誇。

尤其當泰國偵探托尼賈拿出東鵬特飲一頓狂喝的時候,坐在毒藥君旁邊的小姐姐都驚叫了起來:「ao, my god!」

《唐探3》由於元素太過混雜,試圖講述太多東西,想要面面俱到,反而難以做到。

當然,這也是系列電影的通病。隨著系列電影影片數量越來越多,故事內容的創新性會面臨更多壓力。而且電影公司為了成本和發行考慮,也不得不增加更多商業元素。

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風格已經陷入固定的模式,幾乎觀影之前就可大致判斷其內容。

隨著《綠巨人》、《鋼鐵俠》、《美國隊長》和復仇者聯盟的推出,一部《驚奇隊長》把整個漫威宇宙系列的弊端都放大了。

《唐探3》作為中國式系列電影的開路之作,也面臨各種創作上的暗礁。如何平衡商業與創作,唐探系列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隨著中國電影觀眾和市場的逐漸成熟,大家也不妨拭目以待,一個更加成熟的唐探宇宙的誕生。

(看推薦影片請添加此號,有最新電影、話劇、圖書,線下電影活動等多重福利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