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總需要和別人來往。
和三觀一樣的人,一拍即合;和三觀不同的人,矛盾繁多。
面對矛盾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有人選擇報復,有人選擇原諒,更有人選擇忽略。
對待別人的態度,往往體現了一個人的層次。
弱者報復
歷史學家塔西佗曾說:人們更願意報復傷害,而不願報答好意。
對於和他人產生的矛盾,人們總是第一時間為自己爭論,當落下風時,心裡自然而然起了報復心。
荀子曾言:人之初,性本惡。
其實此話說的不是所有人,而是那些面對矛盾只懂報復的弱者。
2018年年底,重慶某路公車上的女乘客因坐過站,要求司機停車無果,和正在駕駛的司機發生肢體衝突,導致公車衝出大橋墜入江中,全車人喪命。
女乘客因為自己坐過站的疏忽和司機無理取鬧,奪走了全車人的生命,不得不說是將小事惡化成了悲劇。
這位女乘客便是典型的弱者,她心中的憤懣已經遮住了雙眼。我們若能夠少一點報復心理,社會上定可以少很多矛盾,多一些美好。
常言道,冤冤相報何時了。
然而,報復無法解決問題,只會滋生更多事端,將你我都拉入無盡深淵。
如果報復是人的本能,那學會控制這種本能,是我們生而為人的一種修養。
放下報復心,用更寬的胸襟去面對矛盾,才能活得更通透。
強者原諒
和弱者不一樣,強者多了一份原諒。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殘缺;世界上也沒有相同的葉子,每個人都會存在分歧。
而強者做到了如何包容分歧和殘缺,而不是讓它們惡化成激烈的矛盾。
正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
那些能幹大事、能有一方天地的人,都是因為包容了他人的不同、也消解了無數的矛盾。
孟子曾言:人之初,性本善。
此話說的,便是那些心存大智慧、願意原諒他人的強者。
強者比弱者多了一個「理解」,因為理解,才知道人世的艱難,也才能寬容和原諒他人;
弱者比強者多了一個「自私」,因為自私,所以才無法換位思考,無理地為自己爭取所有利益。
做強者,對世間雜事多一份原諒,才能自在遊走於人世間,過得豁達開懷,遠離可避免的災禍。
智者忽略
忽略,是一種比原諒更超脫的處世修養。
做到忽略人與人之間的一切凡塵俗事和矛盾,可稱智者。
強者,眼中有矛盾,選擇了原諒;智者,不止原諒,而是學會了忽略,矛盾過眼,卻不過心。
有些事情,越在乎,越難釋懷和忘卻。
智者只在乎有意義的事情,和三觀不同的人糾結,沒有意義,
去報復和自己有過節的人,更是給自己添堵。
人生苦短,想要過得快樂輕鬆,要把精力花費在快樂的事情上,面對人生種種不快時,學會忽視。
三種不同的人生境界,造就不同的人生。
人一生,總要努力擺脫弱者心態,拋棄報復心理。
當個強者,學會原諒自己和他人的過錯,就能快樂知足;
當個智者,讓生活諸多的憤懣和爭執如過眼雲煙,便可洒脫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