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討好,不迎合,親疏隨緣

2020-01-03   心成一閱


電影《山河故人》有句台詞,「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人心隔肚皮,無論是「點頭之交」,還是曾經的「知音」,終有關係變淡的可能,不可強求。

俗話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不高看關係,就不容易掃興;不做試探,設置多餘的難關,關係才可能維持長久。

人與人的關係,比你想像的脆弱

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對人來說,善良、寬容是需要費勁的,而貪慾則是順勢而為;畢竟,趨利避害是我們的本能。

人與人的關係很脆弱,別誤以為很堅固。

去借一次錢,求助一次,不難發現彼此的關係根本經不起考驗。

弗洛伊德說,「我們看似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但之中充斥著謊言,欺騙和許多難以言表的東西。」

高曉松的朋友出了名的多,可在他因酒駕出車禍之時,曾經觥籌交錯的「兄弟」一鬨而散。

人有貪念,一旦利益不再,關係也就處於崩潰的邊緣。

何不把期望值調低一點,對於口無遮攔的朋友,不該說的話別說;對於利益為主的朋友,不要輕易談錢。

你以為,幾十年的交情了,一點「小忙」,還不是一句話的事;你以為,關係這麼好,照顧提攜自己理所應當;你以為,拆穿對方的偽裝,笑一笑關係更好。

結果,當「你以為」的一切付諸實踐,關係便走到了盡頭。

每個人總有不可觸碰的地方,關係再好,也不要輕易提及,更不要輕易讓人難堪。

除非,你對彼此的關係,早已不在乎。

付出,比索取更重要

金庸說,「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

人與人的關係,過猶不及,看得太重則容易受傷,用情太深則容易崩壞。

不對彼此要求太高,並非冷淡,而是對關係的尊重。

多少人,仗著關係好,一味索取,不知付出,還一臉心安理得,殊不知是給彼此的緣分種下禍根。

哪天對方忍受不了了,這場關係也就走到了盡頭。

有一次採訪魯豫問李安,「現階段你最大的幸福是什麼?」

李安說,「我的太太能對我笑一下,我就放鬆一點,就感覺很幸福。」

李安很有智慧,知道哪怕是最親密的婚姻關係,也不能絲毫懈怠;他對自己要求很高,對妻子卻要求不多。

得到了就欣喜,得不到則加勉自身,小心翼翼地維護好關係,捨不得對方不愉快,才能走得長遠。

畢竟,人的關係一旦出現裂隙,很難恢復以往,你的回憶會不斷重複傷害的時時刻刻。

婚姻關係都要如此,其他關係更不必說。

能夠相互給予的關係,好比空谷迴響,通過心意的傳達,彼此的關係越發固若金湯。

不討好,不迎合,親疏隨緣

有人說,「人最值得高興的事:父母健全、知己兩三、盜不走的愛人,其他都是假象,別太計較。」

人的一生,有太多不夠穩固的關係,他們只陪我們一程。

唯有父母、愛人、孩子能長久陪伴。

其他關係,則不能苛求太多,或親密或疏離,都不必太過在意。

深入往來了,則珍惜;來往尚淺,也無需感到遺憾,尊重而保持距離便好,不討厭也不討好。

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志趣相投」,「酒逢知己千杯少」,講的便是人與人之間緣分的深與淺。

你對一個人好,對方不一定會領情,友誼不一定能再進一步;如果雙方一拍即合,一切則水到渠成。

周國平說,「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酒肉朋友,沒有酒就聚不到一塊;利益之交,沒有利益就形同陌人。

這類關係,沒有物質的聯繫,則一拍即散。

所謂高山流水遇知音,契合的關係,總開始於彼此的欣賞;缺乏認同的關係,如同土雞瓦狗,疏離是只必然。

有人說,「最好的關係是,我們認識後,彼此變得更好。」

深以為然。

人與人的相知,如果都能給雙方添磚加瓦,則不枉相識一場。

如果不能,也並非是遺憾,因為剩下的,才是最真、最誠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