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一個家庭的,或許就是「媽蟲」,這個稱呼背後都有本難念的經

2020-08-08     育兒小香

原標題:撕裂一個家庭的,或許就是「媽蟲」,這個稱呼背後都有本難念的經

導讀:"媽蟲",原本被用來貶低沒把小孩管教好的年輕媽媽,現在也用來諷刺沒有收入,專靠老公養活,在家裡無所事事,只帶孩子的全職媽媽。

3O歲的閨蜜在小區亭子裡和我哭訴:今天晚飯時,大兒子一邊吃炒米飯一邊玩,她看不下去,呵斥了幾句,誰知孩子說不吃啦,

隨手就把飯倒

了。閨蜜指責他不該浪費糧食:

"這些都是辛苦種出來的,也是花爸爸媽媽的錢買來的,你就這麼不珍惜嗎?"

誰知道孩子頂嘴,又不是你的錢買的,你就不掙錢!說到這裡,當了五年全職媽媽的她,委屈的哭了起來。"當初辭職,是為了能更好的照顧他,現在他大了反而這樣說,

真的太傷心了。

"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為家庭放棄事業

,在現代女性中,

成了一種政治不正確

。在觀念傳統女性就業率並不那麼高的韓國,甚至出現了專門形容全職媽媽的貶義詞"媽蟲"。而在我國它的同義詞是

"家庭婦女"《82年的金智英》

中有這樣一個片段,金智英帶著孩子在公園散步,孩子睡著了,她買了一杯咖啡慢慢喝著。卻聽見旁邊的職業女性竊竊私語,說她是

"媽蟲

",可以拿著老公的錢買咖啡,遊手好閒不用上班。讓她非常尷尬的走開了,

回想起來依然氣的發抖

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大寶剛出生的那段時間,由於突髮狀況,家中老人都沒辦法來幫忙帶娃,

不得不放棄工作

,在家做全職媽媽。同學聚會時,大家問起彼此的近況,我甚至不敢說自己是全職媽媽,直說暫時在家帶娃。即便這樣,也收穫了內涵複雜的羨慕:有老公養著你,你可真好命。

言下之意,我不過是個寄生蟲

每個"媽蟲"背後都有本難念的經

因為類似《

我的前半生

》這樣的電視劇,全職媽媽這個話題又被重新拿出來討論。在很多人,甚至職業女性看來,回家做個"媽蟲"就是對女性權利的背叛,是一種想要"

吃白飯"的

懶惰。

但如果深入了解,每個全職媽媽背後都有一些不得已的理由。像是雙方老人身體不好,沒辦法看孩子。6個月的孩子要託付給誰好呢?

頻發的保姆虐童事件下,

哪個心大的媽敢留孩子和保姆單獨在家呢?

有位朋友,笑言自己是"半

路出家的全職媽媽"

,原來產假結束後,她把婆婆接來幫忙照顧孩子,自己回公司上班了。但是沒上幾個月班,在孩子吃輔食的問題上,就和婆婆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儘管她一再強調剛吃輔食的孩子不能加鹽,婆婆卻說:"

你上班後,我給孩子做的飯也有鹽啊,他可愛吃了。

"猶豫再三後,朋友辭掉了她的工作,

回家踐行自己認同的育兒觀念

現如今

"科學育兒

"成為了主流觀念,專家一再在媒體上強調孩子三歲前的母親陪伴作用。國家的"

二胎"政策引發的家庭壓力,

中年女性在職場上面臨的困境,任何幾種因素組合,就足以讓一個媽媽選擇放棄工作,成為媽蟲。這並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一種逃避或者一種輕鬆的選擇。除去全天24小時一周7天的工作狀態,沒有任何保障外,

被稱為"媽蟲"的身份焦慮更是"全職媽媽"群體的隱痛。

全職媽媽的"身份焦慮"

以我做了3年全職媽媽的經驗而言,自我喪失、財務無法自主、身份焦慮成了壓在全職媽媽群體身上的"三座大山"。

前同事的朋友圈是我永遠的痛

閨蜜陳怡對我說,她已經許久不刷朋友圈,因為怕影響心情。陳怡曾經在國內知名的經紀公司工作,結婚前也是各種時尚派對,影視圈頒獎典禮的常客。陳怡懷孕時,適逢老公接到總公司晉升調令,要出國工作一段時間。看看

要還的房貸

,和老家年事已高的父母,小兩口一再權衡,決定陳怡辭職回家做全職主婦。

雖說衣食無憂,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

。但每當孩子睡了,隨手刷刷朋友圈,總是能看到前同事生活的多姿多彩,在事業上的晉升和精進。陳怡覺得自己好像迷失在了紙尿褲和黏糊糊的輔食迷宮中,

生活完全被孩子占據,找不到自我。

每個全職媽媽幾乎都會感覺到這樣的"自我喪失",尤其是本來已經在職場上占據一席之地,自信滿滿的女性,

突然急流勇退回到家庭中時,更是如此。

老公的錢再多,也不是我的

《我的前半生》里

,職場女強人唐晶勸自己的朋友、全職媽媽/主婦羅子君時,說:"你一口飯一碗湯,

都是因為你取悅了人家,人家賞你的!

"我的朋友張悅晨也持有同樣的自覺,即便每月老公給足家用,自己名下擁有兩套房產,她還是覺得深深不安。在朋友們看來,她完全沒必帶著孩子辛苦跑代購,做微商,她還是用那句話回應,

老公的錢再多,也不是我的。

其實在這點上我感同身受,這也是為什麼,即便不去上班,也會堅持寫作,讓自己哪怕有一點點收入。花著"別人的錢",連給自己買條裙子,給老公買個禮物,都覺得理不直,氣不壯。

最可怕的是孩子的"鄙視"

如果說"迷失自我"和"經濟上無法自主"還能通過自我調整和努力有份額外收入而解決,那麼最讓媽媽們恐懼的,可能就是成為孩子作文里"無用的中年婦女"

。正如閨蜜和我哭訴的一樣,如果我一心想要照顧人,都覺得我的付出毫無價值,那麼放棄了自我,放棄了事業的,冒著極大風險去做的事情還值得麼?

如何向孩子解釋"全職媽媽"是怎樣的存在

今天w 不太想和大家談,如何做一個"有價值"的媽媽。因為每個人面臨的生活現實不盡相同,有些媽媽有條件僱傭育兒嫂,有些媽媽有靠譜隊友在身邊的守望相助,確實更有條件實現除了媽媽之外的"價值"。

但那些"獨擋帶娃一面"的媽媽們的付出也是有價值的

。而整個社會最需要承認的是沒有被計入GDP的這部分價值,包括我們的孩子。

金錢不是價值衡量的唯一標準

儘管人們寫了很多話語讚美母親,但實際上母親這個角色被賦予了很低的威望,我們的社會崇尚的是金錢和權力的成就,而不是哺育孩子。在這種價值觀下,孩子有:你不掙錢,所以你不能教育我的邏輯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要讓孩子對全職媽媽這一身份有客觀的認識,就要讓娃明白,僅僅用金錢來衡量一件事情的價值是非常狹隘的。

做全職媽媽,是整個家庭的"戰略決策"

在孩子的叛逆期,對父母生存狀態的懷疑和反對,是他們突出自我的一種必經之路。有網友在論壇里留言,說自己的女兒在一次爭執中,說自己對家庭毫無貢獻,這麼長時間,只是爸爸在養家,

自己長大絕不會如此讓人看不起。

我認為,如果孩子不理解為什麼媽媽會選擇成為"全職媽媽",爸爸有義務出面解釋。一方負責經濟,一方負責家務

,是整個家庭的"戰略"

。就像公司中有負責支持的財務、行政人力等部門,也有在一線的銷售部門。公司不能不承認,服務部門的工作價值。

成長心態,全職媽媽並非"常態"

大寶上幼兒園後,有一次小朋友們課上討論父母的職業,問到媽媽職業的時候,他有點方。於是回家問我:

媽媽你是做什麼的啊?

為什么爸爸去上班,但是你卻不去。當時我一度還非常尷尬。只能支支吾吾的說我是在家工作的,誰知一語成讖。

其實在對孩子解釋自己職業的時候,

不必因為"全職媽媽"這個身份遮遮掩掩。

不如和孩子一起聊聊你對未來的規劃,比如等你上了小學,媽媽可能會做什麼,有什麼計劃。做孩子

"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好榜樣

枕邊育兒寄語:

無論是在職場和家庭兩頭奔忙的

"職業女性"

,還是在家中孤軍奮戰的"全職媽媽"其實都各有各的難處和苦衷,然而媽媽的愛卻沒有高下之分。努力工作能給孩子樹立奮鬥榜樣,理解全職媽媽的處境,也一樣能教會孩子,一種多元的價值觀:

應該尊重別人的選擇,允許他人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一位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yVo0HMBLq-Ct6CZ8e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