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搖擺」的三缸機丨 汽車產經

2020-03-16     汽車產經

多數汽車巨頭的重心都在向電動化轉移,代表溫和改良立場的三缸機,似乎已經很難在車企們的布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 | 梁秋夢

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放下押注三缸機的激進姿態。

據路透社報道,2月初數百家經銷商在集團會議上,聯名遊說通用汽車放棄「三缸機」搭載計劃。或許是迫於壓力,上汽通用已悄然重啟四缸發動機。工信部新車申報信息顯示,別克英朗和雪佛蘭科魯澤均新增了四缸機車型。

另外,此前全系三缸的吉利繽越也發布了4缸發動機——2020款吉利繽越1.4T車型保持現款外觀和內飾設計風格,但是新增了一台1.4T四缸發動機。

上周,又有消息透露,福特正與長安探討藍鯨發動機搭載於長安福特產品上的可能性。有人分析,藍鯨平台下排量最小的發動機NE1.4T採用的都是四缸,福特有可能將旗下的三缸機車型如福克斯、蒙迪歐等重新換上四缸機。

儘管上一年,我們仍能夠從許多車企老總口中聽到說,公司正在堅定地推行三缸機策略。但是,越來越多的新車信息顯示出,跟消費者看待三缸機充滿猶疑一樣,車企們似乎也開始畏首畏尾、半信半疑。

而如果再聯想到福特宣布在全球增加110億美元的電動化投入,通用也在北美向外界展示了其第三代全球電動車平台等等舉動,則愈發使人覺得,這些車企在重倉電動車的同時,是否暗示著,原本他們押注的三缸機——這一某種程度上算是「油轉電」的過渡產品——開始走向邊緣化。

通用發布下一代純電平台

1 在中國賣三缸機,賠大了

消費者牴觸三缸機,主要是因為在他們的慣性認知里,三缸機有先天的噪音和抖動問題。

而實際上,為了改善甚至是克服抖動和噪音,各大車企在研發三缸機車型的時候,已經是出盡奇招。比如,福特的EcoBoost設計了偏心式飛輪,通用的Ecotec採用鐘擺式雙質量飛輪,寶馬填充了巨多的PUR材料等等。

除此之外,他們還驕傲地聲稱,他們已經將能用上的新技術堆砌到這些新發動機上,使其功率數據明顯超越了被替換的老一代的四缸發動機,同時測試環境下的油耗還大幅降低。

調校的成績的確很傲人。通用的ecotec發動機曾獲得2016年沃德十佳提名;福特的1.0T EcoBoost三缸發動機更是連續兩年被評為「沃德十佳發動機」、連續三年獲得「國際年度發動機」大獎;PSA的1.2T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也連續四年獲得「國際年度發動機」大獎。

獲獎無數的福特1.0T EcoBoost三缸發動機

要使原本就有先天物理缺陷的三缸機獲得一項國際大獎,這背後巨大的成本投入是無法想像的。針對三缸機的改造成本,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便曾在演講時多次強調:「三缸機的研發投入,一點也不必比四缸機少。千萬別認為減少一個氣缸就降低了成本,完全不是這樣的。」

然而,這筆巨額投入的回報成果又如何呢?市場以無比猙獰的面目,粉碎了這些大型車企的良苦用心。

首先是上汽通用,2019年,上汽通用累計銷量為146.33萬輛,同比下滑25.72%。「三缸化」程度最兇猛的別克和雪佛蘭,分別同比下滑19%和24.8%。全系三缸的英朗,以銷量26.2萬輛的年度銷量挽回了轎車銷量榜前十的顏面,靠的卻是常年不斷的4至5萬元的終端優惠。

同樣在三缸上跑得飛快的福特福克斯,換代之後,2019年也僅售出新車50738輛,月均銷量基本保持著2018年產品生命周期末期的狀態。

換代的福克斯,因搭載三缸機而備受爭議

吉利繽瑞、吉利繽越下面的三缸機車型,經常處於隱匿不可查的狀態。

而諷刺的是,結合《2019小排量發動機市場趨勢與使用滿意度白皮書》不難發現,沒有體驗過當下三缸機的潛在用戶與真實車主之間,在認知方面有著明顯差異。也就是說,造成三缸機車型銷量停滯不前的主因,不是產品問題,而是潛在消費者對於三缸機的「誤解」。

98.5%的用戶對三缸機長距離行駛表現表示「滿意」

要殺死三缸機的偏見肯定不是一時半刻,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大型車企的品牌效應完全輸給了這種偏見,而且輸得十分慘烈。

在新車銷量上,車企們靠三缸機嘗不到甜頭,在油耗政策上是否能得到安慰?

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2010年前後,各個國家和地區出台了嚴厲的排放法規——2020年歐盟要求百公里油耗達到3.8L,中國的「雙積分政策」裡面則要求油耗需達到5L。三缸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重新孵化出來。

然而,十分尷尬的是,中國的油耗成績算法,竟可以用新能源車「打掩護」。在計算車企的油耗實際值(CAFC)時,新能源汽車可以倍數記入車企生產數量,從而拉低平均油耗。

這幾年,很多車企通過生產新能源汽車來拉低CAFC,使得國家CAFC核算值與傳統車油耗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2018年已達12%。自主品牌企業更甚,這一比例高達30%。換句話說,你辛辛苦苦賣出好幾輛低油耗的三缸機車型,別人賣出一輛新能源車型就達標了。

國家CAFC核算值與傳統車油耗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圖片來源:iCET

從新一版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GB2799-2019)來看,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的關聯性有所降低,但是新能源汽車優惠核算還將繼續。

對於中國市場來說,在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分野當中,三缸機越來越像一個委曲求全又搖擺、可疑的角色。在消費者心目中,它沒有四缸機討喜。對環保政策的擁躉,它又不如電動車來得徹底。也許就是在這樣的時刻,三缸機的激進戰略痴迷者們開始力所不逮。

2 被電動化戰略掣肘,三缸機還有遠方嗎

跟中國市場相比,歐盟國家以及日本等對三缸機都有著更高的接受度。

中國三缸機市場滲透率僅為4%,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三缸機在歐洲市場的滲透率已經超過15%,並涵蓋不同價位、不同用途、不同動力形式的車型。

而在日本市場,得益於「K-car」的長足發展,三缸發動機車型在日本汽車市場的銷量占比正逐年提升。根據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的統計,2019年,銷量榜前十的車型中,K-car占了5席,排名和位次以及銷量數據都非常靠前。

搭載三缸機的本田N BOX在日本廣受歡迎

美國市場則呈現出由四缸發動機取代六缸、八缸產品的趨勢,從21世紀初到2017年,美國市場的汽車排量平均降幅達到了15%。如果對小排量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不排除三缸機空降美國市場的可能,此前便有消息稱通用準備在2020年把三缸機引回美國。

不管從哪個市場來看,隨著全球「減排」和發動機小排量化的深入,三缸機作為汽車走向電動化的橋樑,它似乎都是全球汽車市場與各大車企必選的發展方向。

然而,最不確定的因素是,都說電動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到底多漫長,它是否漫長到能讓三缸機有一個完整的產品生命周期,我們都無從得知。

而且,從目前各大車企出爐的電動化戰略來看,多數車企的重心都在向電動化轉移。

大眾已經計劃在2020到2024五年間投入330億歐元布局電動化,到2028年,它將向全球交付2200萬輛電動車;

豐田已經將「普及EV」的時間提前5年,它宣布到2025年,其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占比要達到50%以上;

在三缸機領域玩到飛起的福特和通用,也先後在這兩年間發布了全新的純電動汽車架構平台,並野心勃勃地聲稱要與特斯拉展開正面競爭;

而有「汽車發明者」之稱的戴姆勒,也在去年9月透露,他們將停止燃油發動機的未來研發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電動汽車的研發上。

大眾汽車CEO迪斯宣布未來十年推出70款新電動車

福特想長安尋求最新的發動機技術是一個徵兆,它意味著,這些汽車巨頭押注新能源之後,再面對新一代發動機的研發,已經開始力不從心、抓襟見肘。

研發電動車到底有多耗錢?此前歐洲一位業內人士便稱,任何一家汽車製造都無法單獨承擔開發電動車、車及智能汽車平台的費用、精力,汽車行業每周在產品研發和工具成本上的浪費值就達到20億歐元左右。這也是為什麼PSA集團和FCA集團會嘗試建立合作,聯合開發用於生產電動車的「超級平台」,目的就在於減少投資成本。

這樣一來,代表溫和改良立場的三缸機,似乎已經很難在車企們的布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繼續押注三缸機的企業,就像一個不徹底的環保主義者,想蓋新房子,卻也不願意放火燒掉舊房子。

當然,也有人認為,三缸機有其必然存在的理由,混動技術的最佳伴侶非他莫屬。按照混動技術的思路,內燃機在整個動力系統里的作用將會逐漸減弱。不管是搭載插混/48V輕混,還是作為增程式電動車的增程器,內燃機的生存空間會進一步被壓縮。換言之,內燃機必將從100%動力介入向50%、20%轉變,二缸、單缸都將成為動力系統的發展方向。

這種論斷多少還是保留了關於發動機的慣性思維,畢竟發動機一直是由八缸到六缸、再由四缸到三缸依次演變過來。

但是,這種慣性思維,放在電池技術不斷被突破的今天來看,它是否仍舊正確,這是值得商榷的。在全球售出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特斯拉,顯然已打破這種連貫性的操作。

而寶馬i3,一個在6年前就嘗試將燃油機與電機的比重降至最小的二缸機作品,如今已接近停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OYmDnEBfwtFQPkdSV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