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喊孩子起床是無形的傷害,很多媽媽每天都在做

2019-11-16   柏柏育兒漫畫

已經上中班的小莫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大哭一場,發足了脾氣才肯磨磨蹭蹭地下床,無奈之下,奶奶只能提早十分鐘叫小莫起床,給孩子十分鐘發脾氣的時間。可提早喊孩子起床,孩子更沒睡飽,脾氣變得更大,導致惡性循環。

冬天已經來臨,家長們一大早醒來最頭疼的事就是叫孩子起床了,將心比心,要從溫暖的被窩裡爬出來,大人都挺需要勇氣,更別提孩子了。可我們要注意的是,喊孩子起床時得注意方法,有幾個做法是極為不可取的。

一、永遠都是「要遲到了」

小莫奶奶就是這樣,每天早上都非常緊張地跑過來:「莫莫莫莫,趕緊起來了,要遲到了!」剛開始小莫很緊張,以為自己真的要遲到了,可多了幾次,發覺奶奶只是口頭禪,實際上時間還早著呢,於是特別反感奶奶這樣「嚇唬」自己的方式,「明明時間還早,可奶奶就是要急沖沖地喊我起床。」一大早就變得特別焦慮。

二、暴力喊孩子起床

這裡包括行為上和語言上的暴力。語言上的暴力是指非常大聲地喊著「起床了起床了。」孩子幾乎是從睡夢中驚醒的,身體的每個細胞都還沒有舒展開,想繼續賴在床鋪上睡回籠覺。這時家長就上升到了行為暴力,衝過去直接把孩子被子掀開,或者拉開窗簾,破壞孩子舒適的睡眠環境。這種情況下,換誰誰都會有起床氣。

除了以上兩種常見的錯誤喊孩子起床的方法,還有故意製造噪音、唐僧念經式叫醒,都會加重孩子的起床氣。而聰明的媽媽一般都是這樣喊孩子起床的。

首先,得保證頭一日晚上早睡,早睡才能早起,才能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不用提前喊孩子起床,如果孩子不賴床,不磨蹭,在出發前半小時喊孩子起床時間是足夠的,大可以讓孩子多睡一會。

第二、喊孩子起床時,輕輕趴在孩子身上,親吻孩子的小臉頰,溫柔地告訴孩子:「七點半了,要起床咯!」孩子不一定會馬上爬起來,也許會伸懶腰,媽媽依舊可以溫柔地告訴孩子,「再睡三分鐘還是現在起床呢?媽媽先去做些別的事,三分鐘後來叫你起床。」

給孩子心中有個緩衝準備,知道媽媽「特赦」自己多睡三分鐘,這是多麼美好幸福的事情啊!此時孩子也許還會在心中不斷地犯嘀咕:「三分鐘到了沒有啊?」

第三、如果孩子醒來了可是有些磨蹭,《讀懂孩子的心》一書中推薦了一個小方法:同孩子一起玩遊戲,讓孩子在被窩裡換衣服,媽媽配合孩子:「媽媽閉著眼睛來,猜一猜寶貝去哪裡了?」「寶貝躲在被窩裡是在換裝嗎?媽媽可以看一看嗎?」把痛苦地起床變成一件愉快的遊戲。

第四、和孩子提前說好,媽媽不會提早叫孩子起床,但孩子也要做到醒來之後不磨蹭,速戰速決。

美好的清晨,從快樂地起床開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