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鼓勵和認可至關重要

2020-01-04     爸媽精讀

作者:謹寧(爸媽進化論主筆)

《原生家庭》這本書中提到,我們很多人的性格缺陷,大多是來自於我們的家庭,且主要是受到父母的影響。

那些深藏內心的自卑、自我懷疑和焦慮,其實都和得不到父母認可有關。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鼓勵和認可至關重要。

父母的態度

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英國文學家培爾辛曾經說過:「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自信心了。

確實如此。自信心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可或缺,不管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沒有自信心的人,就如同空有軀殼卻沒有支撐。

一位讀者非常優秀,但她卻很自卑。因為打記事起,父母就沒有表揚過她,每次都把她和鄰居家的小孩比較,儘管她很努力,但在父母口中永遠都是那個「不如鄰居」的孩子。

在她心底,仿佛一直有一個聲音在說:你就是不如別人,你就是差勁……慢慢的,她越來越自卑了。

因為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長大後的她不懂得如何交朋友,不知道如何開口和別人交流,生怕自己不注意,就會惹別人生氣。

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被拿去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父母認為這樣的對比能激勵孩子,免得孩子驕傲,殊不知往往適得其反。

就像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說的: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

比起和別人比較得到的激勵動力,父母的認可和肯定,更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還記得《都挺好》里的蘇明玉,從小母親就不待見她,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了兩個兒子身上,蘇明玉想考清華大學,母親卻說沒有錢,只讓她上了一個師範學院。

畢業後蘇明玉拚命努力工作,賺了很多錢,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她的骨子裡,依然還存有自卑,那是原生家庭帶給她的無法抹去的印記。

其實一個人的自卑,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得到父母的認可少了,就慢慢喪失了對自己的肯定,也無法建立起自信。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

自信的孩子

背後都有父母的認可

知名心理學者哈德菲爾德說:人在自信的情況下,能夠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500%以上,而沒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發揮自己能力的30%。

因為自信,能力才得以加倍施展,《銀河補習班》中的馬飛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在老師、同學的眼裡,馬飛就像「缺根弦」一樣,做什麼事都比別人慢半拍,就連他的母親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了。

但是馬飛的父親馬皓文卻不這麼認為,他堅信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他不斷鼓勵馬飛「你是最棒的」,最後,馬飛成為了世人矚目的太空人。

從班級倒數,到飛向太空,馬飛從一個叛逆自卑的孩童,成長為自信的青年,這其中,少不了父親的認可和鼓勵。

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信力量的強大,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從小就充滿自信的人,在未來的學習和事業上,會比自卑的孩子做得更好。

在黃磊和妻子孫莉的微博里,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對女兒多多的誇獎,在父母這樣的薰陶下,多多從小就很自信。

在曾經的巴黎大秀上,T台上的多多昂首挺胸,走路生風,氣場不輸超模。她還跟著名電影導演史匹柏同台交流,全英文對話絲毫不怯場。

在多多的身上,不僅讓人看到自信的光芒,更多的,是父母的認可。

正如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的: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黃磊夫妻倆給女兒的自信培養,讓孩子從小就堅信自己可以做到,然後所向披靡。

鼓勵、認可孩子的方法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一對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學習時,並不直接告訴孩子怎樣做才是正確的,而是會尊重孩子的想法,然後聽孩子說這樣做的原因,如果最終的做法不正確,只要孩子進行過獨立思考,他們都會加以肯定。

就這樣,孩子從小學到中學,一路跳級,直到高考時成為了全省狀元。

在面對記者採訪時,孩子談起她考上狀元的心得,她說:是我的父母從小認可我的想法,很感謝他們,讓我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哲學家詹姆斯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肯定就是促進他們遠離自卑、走向自信的力量。

那作為父母,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孩子滿懷自信,不再自卑呢?

1、 不要輕易打斷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

每個人都希望有人傾聽自己,其實孩子也一樣。很多大人會認為孩子不夠成熟,他的想法或做法是沒有邏輯也毫無意義的,從而不去認可自己的孩子。

然而小孩的心很敏感也很脆弱,有了一次的打擊,他的積極性就會大大降低,漸漸的就會產生自卑心理;相反,如果多加鼓勵,那他就會更加樂意去思考,信心也會慢慢建立。

像上面的高考狀元的父母一樣,對於孩子的想法,認真傾聽和肯定,而不是否定與忽略,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認可。

2、 口頭上和行為上都要認可孩子

當孩子以一件事情問父母的意見時,有的父母會很敷衍地說「挺好的」,但是孩子想要的是來自父母心底真誠的肯定。

《銀河補習班》中的父親,他並不只是口頭上認可孩子,而是從行動上認為自己孩子是最聰明的,並堅信他可以成功。

父母越敷衍,孩子就會越傷心;父母越上心,孩子也就越認真。

3、 不要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

考試成績下來,很多家長都會問別的孩子成績怎麼樣?回過頭就對自己孩子說:你看別人多厲害,你看你……這樣的話不自主就脫口而出。

說得多了,孩子就會倍感壓力,也會變得自卑,覺得其他人就是比自己優秀。

這看似「鞭策」的教育方式,其實是在把孩子往自卑的深淵裡推去。

武志紅老師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中說道:「自卑與自信,其實是由我們小時候獲得的愛的多少所決定的。

如果從父母那裡獲得了足夠多的愛,那麼不管一個人的外在條件如何,他都會很自信。

相反,如果從父母那裡沒有獲得多少愛,甚至相反,是被蔑視、被傷害,甚至被虐待,那麼不管一個人的外在條件如何,他都會很自卑。」

所以,歸根結底,孩子自信還是自卑,都取決於父母的做法。

要想孩子一輩子都自信滿滿,不活在自卑中,身為父母,就要多認可和肯定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他們愛我們,我們也要好好愛他們。

作者簡介:謹寧,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95後情感勵志寫作者,筆下有理性觀點,也有細膩情感,寫有溫度的文字,做溫暖的人;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1s6dW8BMH2_cNUgmJ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