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白(爸媽精讀主筆)
孩子不應是父母宣洩情緒的工具
上月,寧波機場發生了一件令人氣憤的事,一個僅有2歲的小男孩獨自在候機樓哭得傷心,小男孩茫然不知所措的背影,令人十分心酸,作為一個老母親,真心看不得這些。
後來,小男孩被民警發現了,馬上把孩子抱起來,看了監控錄像才了解到,孩子父母兩人發生了激烈的口角。夫妻間的爭吵,見怪不怪了。
但是,接下來的一幕,實在是令人髮指:媽媽放下孩子轉身離去,而登機的爸爸則走向了登機口,眼看父母各自離去,小男孩只好在候機樓道,望著媽媽離去的方向發獃。
民警從監控錄像中的車牌號碼中找到小男孩父母的聯繫方式,但父母雙方的電話無法接通,幾番轉折後,最終聯繫上孩子的伯父。
當晚11點半左右,孩子的伯父來到了候機樓,孩子看到伯父,原本還在蹣跚學步的小男孩,一下子認出了親人,幾乎是飛撲過去,泣不成聲。
伯父對民警解釋:他們兩口子鬧矛盾,下車時還在吵,然後,可能是覺得「你不管,我也不管」,互相置氣就把孩子扔在候機樓里了。
夫妻吵架就把孩子扔機場,這麼小的孩子,難道就不怕他有危險嗎?對父母的做法,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
社會學家扎克說: 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望著小朋友孤立無助的背影,不敢想像他內心的恐懼和絕望有多嚴重,這恐怕是他這一輩子的陰影。
都說每對夫妻在婚姻里都有1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
夫妻之間發生爭吵,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沒錯,有情緒發泄出來就好了,但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很多都會在他們內心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
父母的爭吵,不管誰贏了,輸掉的都是孩子
在家庭教育里,最大的死敵就是父母的情緒和脾氣,要知道,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其殺傷力無法想像。
去年年底,一則因夫妻在家吵架而釀成的慘劇,令人唏噓不已。
事情是這樣的:
4歲的兒子,攤上這樣的父母,實在是人生中的不幸。
孩子想要的是正常和睦的生活,他們本是愛的結晶,不是恨的替罪羊。
如今,4歲的兒子用他的生命來為自己父母的行為來買單,這代價太大了,他的父母,恐怕是一輩子都在愧疚和後悔中度過餘生。我們為孩子感到心痛的同時,也替這對夫妻感到可悲。
有人說:小吵怡情,大吵傷心。我們都明白,夫妻之間,真的沒有多少人是一輩子都不吵架的,但是,一般都是「床頭打架床尾和」,風雨過後就是艷陽天,何必要把結局弄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呢?
父母吵架帶來的傷害,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無法把控情緒的人,談何把控人生?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傷害最大的往往是年幼的孩子。
我的一小學同學小美,今年三十五歲,至今未婚,原因是她很怕面對婚後的關係。
在小美很小的時候,父母吵架是家常便飯。
記得那時上幼兒園,有一天爸媽又開始吵架了,剛開始是爸爸的聲音,然後是媽媽回罵,再接著是砸東西的聲音,最後就是媽媽的尖叫聲和哭聲。
那次,小美躲在廁所里縮成一團瑟瑟發抖。從那時開始,小美萌生了離家出走的念頭。
專注研究婚姻衝突與兒童發展的聖母大學心理學家Cummings認為: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以此作為判斷家庭環境是否安全的依據。
長此下去,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
1、 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一個自幼在爭吵中長大的孩子,自卑、懦弱、缺乏安全感,覺得所有人都在針對他,甚至覺得自己不應該存在。
2、 孩子脾氣差,有暴力行為
因為孩子聽慣了爭吵,害怕與別人發生爭執,一旦發生爭執,便會升級到暴力行為,這是耳濡目染的後果,從小目睹父母的行業,讓他認為暴力能解決問題。
3、使孩子產生消極情緒
對任何事情缺乏耐心,一直接受負面情緒的孩子,消極、懶惰,每天負能量滿滿,久而久之,身體像被掏空一樣,精神恍惚。
4、影響孩子的婚戀觀
多疑、焦慮,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父母的婚姻給他造成了巨大的錯誤引導,對戀愛、婚姻始終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害怕重蹈覆轍。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其傷害極大,長此下去,對孩子的影響是長遠的,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如何才能避免傷害孩子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會充滿幸福感。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
但是,再恩愛的夫妻也避免不了爭吵,當爭執即將發生,而又面對無辜的孩子時,怎樣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呢?
1、 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前面列舉了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傷害,但人都是有情緒的,那麼,當夫妻的負面情緒需要宣洩時,請儘可能避開孩子。
陳小春和應采兒都是暴脾氣的人,但他們從來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2、 如被孩子看到,請向孩子解釋
有一次,我和老公忍不住大聲吵了幾句,4歲的女兒一臉茫然地看著我們,我們馬上跟她解釋:爸爸媽媽有不同意見時,聲音可能會有些大,但現在事情解決了,爸爸媽媽和好了。
隨即,女兒臉上露出了往日的笑容。
3、 讓孩子知道,父母吵架並不是他的錯
電影《怦然心動》中有一段, 朱莉看到父母在飯桌上吵了起來很難過,後來在朱莉的房間裡,父母分別過來安慰她。
爸爸告訴朱莉「這不是你的錯」,媽媽說「大人的事情會有解決的辦法,而且爸爸媽媽會一直相愛,並且愛著你。」
朱莉很快從悲傷的情緒中走了出來。
孩子不是父母情緒發泄的工具,一旦遇上壞情緒時,夫妻雙方要控制好自己,適當地宣洩,並尋找機會補救。
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他們和睦而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作為父母,我們別無選擇,應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
給孩子一個和諧有愛的家,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願天下的孩子都能被父母溫柔以待。
作者簡介:首白,爸媽精讀主筆,富書持續投稿變現營學員,85後五年經驗幼兒園教師,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註:文章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uW8F3IBnkjnB-0zWw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