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過敏、中毒等等。其中心血管系統導致的猝死,被稱為心源性猝死,有數據顯示,心源性猝死(SCD)的死亡率僅次於癌症。甚至在一些發達城市,心源性猝死比癌症還多。中國人群的SCD總發病率為41.8/10萬人,依此推算,每年約有近60萬人發生猝死,相當於每天有1500人發生猝死。
今天是第20個「世界心臟日」,保護好您的心臟,做您自己的心臟英雄!
1心源性猝死的發生機制
SCD主要是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其中約80%為心室顫動(VF)。室顫時心室以極快的頻率顫動,不能正常收縮,心臟的泵功能喪失,向機體各處供血中斷,能在幾分鐘內導致死亡。其他疾病導致心臟電傳導異常,如電傳導緩慢或停止,或心臟不能對傳導信號做出反應,也會導致SCD。
2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1)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高,SCD風險明顯增高。
2)性別:男性發生SCD的機率是女性的3倍,兒童除非患有遺傳性疾病,否則很少發生SCD;
3)冠心病:CHD占到所有SCD的近80%,非缺血性心肌病占10-15%,所以有基礎心臟疾病的人更容易發生SCD,如心律失常、心衰等;
4)遺傳:家族中有人猝死;
5)濫用藥物、吸毒、酗酒。
3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4心源性猝死的症狀
猝死是突然發生的,多數人發作前無症狀,只有極少數的心源性猝死者在死亡前6個月內曾因心臟疾患而就診,絕大多數病人則因症狀缺乏特異性而被忽視。
心源性猝死發生時,患者突發意識喪失,心跳停止,摸不到脈搏。在發生前,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心悸、乏力、胸悶、氣短、胸痛、頭暈、噁心等症狀。
5心源性猝死的治療
SCD大多數發生在院外,而且復甦成功率很低。
研究顯示,發生VF後最佳搶救時間是最初的3~5min,每延遲1 min CPR和除顫,SCD的生存率以7%~10%遞減。早期電除顫是治療VF唯一有效的方法。
—— ——除顫時間—— ——1min內實施除顫治療,可使患者存活率達90%2min內實施除顫治療,可使患者存活率達60%3min內實施除顫治療,患者存活率為45%
心肺復甦(CPR)
1. CPR步驟
(1)循環判斷:準確心臟驟停
(2)呼叫、求救:尋求現場人員幫助,撥打急救電話
(3)心肺復甦體位:救護員位置、復甦體位、復原體位
(4)心肺復甦(CAB)
C 胸外心臟按壓:胸骨下1/3交界處;或雙乳頭與前正中線交界處,一手置胸骨正中,另一隻手疊加之上,手指鎖住,交叉抬起,垂直向下用力,藉助上半身的重力進行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胸廓下壓至少5cm,壓下後應讓胸廓完全回彈;
A 開放氣道:仰頭-抬頜法和托頜法;
B 人工呼吸:口對口:開放氣道捏鼻子口對口 「正常」吸氣緩慢吹氣(1秒以上),胸廓明顯抬起鬆口、松鼻氣體呼出,胸廓回落。
注意事項:
1. 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30:2)
2. 5組30:2後檢查呼吸脈搏,時間不超過10秒
3. 若未恢復,繼續重複心肺復甦(CPR),儘量減少按壓中斷時間
4. 口對口吹氣量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氣時間不宜過長,吹氣過程要注意觀察患(傷)者氣道是否通暢,胸廓是否被吹起。
5. 胸外心臟按壓術只能在患(傷)者心臟停止跳動下才能施行。
6. 胸外心臟按壓的位置必須準確。不準確容易損傷其他臟器。按壓的力度要適宜,過大過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氣胸血胸;按壓的力度過輕,胸腔壓力小,不足以推動血液循環。
7. 施行心肺復甦術時應將患(傷)者的衣扣及褲帶解松,以免引起內臟損傷。
快速除顫
指南指出,可以立即取得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時,對於有目擊的成人心臟驟停,應儘快使用除顫器。若成人在未受監控的情況下發生心臟驟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時,應該在他人前往獲取以及準備AED的時候開始心肺復甦,而且視患者情況,應在設備可供使用後儘快嘗試進行除顫。所以,AED一旦到達,立即除顫。
(體外除顫儀的使用指南點擊查看)
目前我國公共場所配置AED逐漸普及,但是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急救需求。而且民眾對於AED的使用認知率極低,更不用說了解如何使用AED,因此,必須加強公眾心血管急症急救知識的普及,提高公眾認知度,強化一線急救人員心血管急症救治能力。
6心源性猝死的預防
SCD的一級預防為基礎疾病的防治,包括降脂治療、戒煙、控制糖尿病及降壓等。去除各種誘因,如糾正電解質紊亂,特別是高血鉀和低血鉀;保持情緒穩定和生活規律,減輕工作壓力。
對於冠心病患者行必要的血運重建術;
對先心病、慢性風濕性瓣膜病應儘早行介入或手術治療;
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臟起搏器,快速性心律失常者行射頻消融術。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戒煙、限酒、合理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等,同時要避免過度疲勞及精神緊張,定期體檢。
2. 藥物治療:β受體阻滯劑是唯一能降低SCD的藥物,應作為AMI和心力衰竭患者預防SCD的一線藥物,只有β受體阻滯劑無效時才考慮應用胺碘酮。
3.非藥物治療:大量循證醫學證據證實ICD是預防SCD的最有效和唯一可靠的手段。ICD能夠迅速有效地轉復室速、室顫,有效防止SCD。
對於發生過心源性猝死但倖存患者,再次發生SCD的風險很高,ICD 值得推薦。
END
說明:
如果你想把你的臨床診斷,治療經驗,與更多的心血管同道交流分享,讓更多的人看見你,更多的人獲益,歡迎投稿給我們!醫無止境,我們的每一份付出都會以另一種方式被這個世界銘記。
投稿郵箱 :Alice.hou@haoyi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