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冠狀動脈造影仍然是冠心病診斷的重要手段,為實現「今天做造影,明天就上班」的安全、準確,熟練掌握冠狀動脈造影技術是重中之重。
本期,我們步步為營的講解方式,手把手向您介紹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細節,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本文內容歡迎轉發分享,既可以用作新手入門的參考,又可以用於教學資料。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知識的共享,讓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提升自我。
常規消毒橈動脈及股動脈穿刺區域:經橈動脈途逕行冠狀動脈造影已為主流,但橈動脈穿刺不難見到高位橈動脈、嚴重迂曲、血管直徑過細、嚴重血管痙攣等情況,所以股動脈區域常規消毒有備無患。
橈動脈及股動脈區域常規消毒鋪巾
下圖中列舉了冠狀動脈造影術中所使用的器械,現廣泛使用的多功能造影導管,即可同時用於左右冠狀動脈造影的導管。這種導管在經右橈動脈操作時極為方便,但有時通過左側橈動脈和股動脈途徑,型號便偏小,可藉助其他類型造影導管進行操作。介入器材多為親水塗層,沾水便極為滑利、便於操作。
豬尾造影管用於左心室造影檢查,但左心室造影並非所有中心都常規開展的項目。
每個中心常規配製的藥物不太一樣,部分中心還喜歡使用混塔的「雞尾酒」。我中心常規配製藥物:肝素鈉(用於術中肝素化,60-80U/Kg),維拉帕米及硝酸甘油緩解血管痙攣。
「雞尾酒」配置及其濃度
穿刺點定位:約橈骨莖突上一橫指,橈動脈搏動較強處。此處橈動脈搏動一般較為良好,且血管走形較直,便於穿刺。且此處橈動脈離橈骨骨面較近,便於術後壓迫止血。
為何不直接選擇腕關節橈動脈搏動最強處呢?是因為此處雖便於穿刺,但可能術後不利於止血,故非上上之選。
橈動脈穿刺置管採用的是廣為使用的Seldinger穿刺法,如下圖所示。
Seldinger穿刺法
局麻:在擬定的穿刺點處進針,避開體表靜脈,於皮下打一皮丘,再進針,回抽未見血液後方繼續推注利多卡因。儘量不要局麻便刺到橈動脈,導致血管痙攣以致穿刺困難;亦不要遠離擬定穿刺點
持針方法:筆者持針多喜以拇指、食指捏住穿刺針內外鞘連接處,針尖斜面朝上,沿局麻針眼進針,針身與患者上肢大約成角30-60°,沿血管走形緩慢進針;待針回血後繼續進針
穿刺切忌急於進針,首當仔細感受血管走形,避開血管彎曲處,沿血管走形進針。初學者穿刺不成功多因進針前未能體會血管走形,盲目進針,首針未見血管實乃常事,此時不要忙於退出穿刺針,仔細感受此時穿刺針與血管搏動之間的關係,再將穿刺針退到皮下,調整後進針成功率應會提高很多
外撤穿刺外鞘時,切忌快速外撤,切忌扶鞘不穩,切忌見血心慌
撤出穿刺針的內針後,緩慢外撤穿刺外鞘,待回血十分良好後,送入直導絲
送入直導絲時須無阻力方可繼續送入導絲,切忌暴力,必要時可藉助X線觀察導絲走向
在導絲送入過程中,須用左手按壓住血管穿刺點附近,放置導絲進入時出血
沿導絲切開皮膚後,可用止血鉗尖端鈍性分離,不易損傷血管
沿直導絲送入血管鞘時,導絲尾端須退出血管鞘內芯尾端;植鞘過程中導絲尾端應與鞘同步前進,若導絲不進反退,表明血管多有彎曲,此時在射線指導下植鞘則更為安全;沿導絲植入血管鞘時須無較大阻力,若有明顯阻力或患者訴明顯疼痛,提示血管直徑過細或血管彎曲,切忌繼續植鞘
置鞘後便是給預先配置好的「雞尾酒」,首先從橈鞘中抽出少量血液排出氣體
排氣後給予肝素鈉行全身肝素化(60-80u/kg),維拉帕米2.5mg及硝酸甘油200ug緩解橈動脈血管痙攣。給藥時切記注射器尾端朝上,不可推注氣泡進入血液
將三聯三通僅與造影劑及壓力感受器聯通,其它中心還會在中間孔中連接生理鹽水用於導管沖洗
此過程在於多多熟悉橈動脈-肱動脈-腋動脈-鎖骨下動脈-頭臂干動脈-主動脈-主動脈竇底這一血管路線,操作切忌粗魯急躁,避免損傷小血管。
小動脈血管損傷亦有大後果,尤其是冠脈介入治療多使用雙抗,甚至更強的抗栓措施,導致大出血的事件並不少見。
沿導管將超滑導絲送入主動脈的操作手法,部分醫院使用的是J形導絲,因長度較短,需將導絲和造影導管一前一後同時推送
將超滑導絲送至主動脈竇底盤圈後,便可沿導絲送入造影導管。此過程初學者建議緩慢推送,切忌暴力,畢竟初學者對所謂阻力體會不深刻,導致上肢動脈夾層者亦不少見
將造影導管送到位後需再次排氣:回抽少量血液即可;連接三聯三通,然後豎立三聯三通,再次回抽少量血液;在射線下「冒煙」,再次排氣。
反覆排氣是為了避免將氣泡直接推入冠脈血管,導致氣栓這一嚴重併發症;若少量氣體進入冠脈,一般無症狀,囑咐患者咳嗽數次便可;若進入中量氣體,可採取反覆推注動脈血進入冠脈,沖刷氣體;若進入大量氣體,危及生命,需立即抽吸導管抽吸血液及氣體,積極搶救。
使用帶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回抽少量血液排空氣體
將造影管與三聯三通連接,此後操作中,環柄注射器應始終處於傾斜狀態,避免將空氣推入冠狀動脈
排氣過程中,同時應觀察主動脈有創壓力圖形:正常壓力圖形呈光滑無頓挫的波浪形態,頂點即為收縮壓,谷點即為舒張壓。觀察有創壓力及心電圖應貫穿於整個冠脈造影過程,此為患者生命線,重要性不可言喻。
上圖為冠狀動脈內壓力室化表現,呈深「V」形態,當冠脈壓力變為此圖形時,意味導管開口處發生嵌頓,因進入冠脈開口過深、導管開口緊貼血管壁或冠脈嚴重狹窄、冠脈痙攣等所致。壓力室化是冠脈介入中的常見現象,需及時識別及處理
基本操作:右手旋轉導管,左手進退導管;在進退中旋轉,在旋轉中進退,初學者常不能同時旋轉及進退,此需台下多練習;切忌一直同一方向旋轉(部分術者認為不可超過270度),易致導管折斷、打結損傷血管;任何旋轉及進退導管都應在有創壓力檢測下進行;多冒煙、少採集;應全程關注有創壓力曲線變化。
右冠狀動脈造影:應該選擇在左前斜位進行導管操作。
右冠狀動脈造影導管操作流程分解
左冠狀動脈造影:多選擇正位(後前位)或左前斜位。
左冠狀動脈造影導管操作流程分解
行多體位採集電影:多體位可充分展露冠脈各節段真實情況,單體位展示的血管造影是不可信的。採集電影時應注意豎立環柄注射器,避免注入空氣。
左前斜45°:較好的展示RCA近段至後三叉以近
頭位30°:較好的展示RCA遠段、左室後及後降支
右足(右30,足20-25):LCX開口、全程及OM、LM開口、體部、LAD近段
右頭(右30,頭20-25):LM開口、LAD近中段,極近段可能與LCX重疊,遠段可能短縮、LCX遠段
正頭(頭25-40):LAD中遠段、對角支及穿隔支、LCX遠段、LM主幹
左頭位(頭20-25,左前30-45):LAD中遠段、明確區分對角支和穿隔支、對角支開口、LCX遠段
蜘蛛位(左45-60,足25-35):LM開口、體部、前三叉、LAD和LCX近段分支的開口
足位(足30):較全面的顯示左冠,LCX開口、全程,前三叉,LAD近段
經橈動脈途徑拔出造影導管,應沿導絲緩慢退出,以免損傷血管。拔出部分鞘管,摸清穿刺內口(血管穿刺口,而非皮膚切口),將橈動脈止血器氣囊上綠點對準標記的穿刺內口,固定後向氣囊中打氣15-20ml氣體,遠端能感受到橈動脈搏動為宜;造影后4-6時可去除包紮器,換用紗布加壓止血。
橈動脈止血器包紮示意圖
說明
本文作者:黃大軍 孔令秋
本文來源:孔較瘦
如果你想把你的臨床診斷,治療經驗,與更多的心血管同道交流分享,讓更多的人看見你,更多的人獲益,歡迎投稿給我們!醫無止境,我們的每一份付出都會以另一種方式被這個世界銘記。
投稿郵箱 :Alice.hou@haoyi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