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窒息事件頻頻發生!這些爸爸媽媽必須會的急救技巧

2019-08-21     育兒學說

剛出生的新生兒,一般還不會主動去做什麼,都是在安靜地睡覺。但你們知道麼,正是因為這樣,嬰兒窒息的悲劇才會發生的更頻繁。

如果遇到了窒息的情況發生,寶寶沒法求救,也沒法自救,所以這個時候就只能靠大人們的警覺了。

上個月,浙江嘉興一四口之家,一對雙胞胎的誕生本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可沒想到,一個粗心大意,雙胞胎中的妹妹被塑料袋包住了腦袋,等寶爸寶媽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沒了氣息。

這樣的事件無獨有偶。

某些情況下,甚至有些家長為了圖省事,會在寶寶身邊,或是只有頭部底下放上個隔離物,比如塑料袋之類的一次性物品。

這裡請所有寶爸寶媽注意!雖然寶寶經常吐奶,也不能把塑料包裝袋鋪在頭部下方,因為風一吹,塑料袋就會蓋在寶寶臉上,寶寶沒有能力把它移開,而且新生寶寶本能的會張嘴吸吮嘴邊的任何東西,會導致寶寶窒息。

如果寶爸寶媽這麼做了,相關人士看到後一定要阻止,然後從寶寶身邊移走這些危險物品!

嬰兒窒息事件需要每一位寶爸寶媽的警惕!

除了塑料袋這類物品放置不當引起的窒息,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原因會導致悲劇的發生,所以姐妹們一定要細心!


據統計,1歲以內小嬰兒因喂奶不當、包裹不當或睡姿不當而引發的事故機率是最高的。

往年新聞回顧

2016年11月26日

揚州晚報就報道過江蘇儀征一名僅2個月大的女嬰不幸身亡的事件。而導致這悲劇的原因竟是,孩子在睡夢中翻身後趴在床上造成窒息。

2015年4月7日

大河報也報道過一名53天大的寶寶,因媽媽夜間躺在床上側身喂奶時太困睡著了,而導致寶寶被乳房悶住了口鼻,窒息死亡。

2014年1月16日

武漢晚報同樣也報道過一名43天大的嬰兒與父母同睡時,意外被子蒙頭而不幸窒息死亡。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類似事情的再次發生呢?

喂奶注意

用母乳喂奶的寶媽們,不建議哺乳初期躺著喂奶。如果躺著喂奶,還沒有適應撫養寶寶的寶媽們,會因為疲勞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乳房的壓迫,會使寶寶窒息。如果是大一些的寶寶,會因為痛苦而反抗,但是只有 1~2 個月的寶寶還沒有力氣反抗。

寶爸也一定要時刻注意著,如果真的寶媽在喂奶時睡著了,咱們必須要時刻注意著,保證寶寶的安全。

同時嗆奶吐奶也是引起寶寶窒息的一個重要因素!寶寶吐奶也是一件麻煩事情,應注意吐出的奶塊容易堵塞到氣管。

1

與寶寶同睡的七大注意事項!

1.首先新生兒不建議睡大床,大床軟,不利於脊柱發育,還容易吐奶嗆奶。當寶寶大了後,與寶寶同睡時,不可以讓寶寶睡在家長中間,以免大人睡熟後擠壓到寶寶。

2.與寶寶同睡時,最好選擇大床,因為寶寶睡覺不像大人,寶寶會來回翻身、轉圈,即便寶寶不轉圈、亂動,空間太小,家長一旦睡熟就很可能擠壓到寶寶,這樣對寶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3.如果大人與寶寶同蓋一張被,寶寶身形小小的,大人一旦動一下或是拉一下被子,寶寶就很可能被悶在被子裡,或是被子蓋不嚴,所以即便和寶寶同睡一張床也最好和寶寶分開蓋兩個被子。 

4.寶寶睡的床墊最好選擇比較硬一點的,這樣更有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5.有些寶寶睡覺會非常不老實,為了寶寶的安全,家長可以在床邊多鋪一塊小毛絨地毯或者瑜伽墊,上面鋪一些比較柔軟的東西,比如海綿墊、泡沫墊、厚毛毯、舊衣服等。這樣即使寶寶不小心掉下了床,也不會出現嚴重的損傷。

或是給寶寶自製一個小「圍欄」,用被子和枕頭把寶寶圈在裡面。當然,也要給寶寶留出一個空間供其活動,這樣寶寶就不太容易會翻出去。當然,如果採用這種方法,家長務必要小心寶寶口鼻被被子悶蓋而發生窒息!

6.如果床靠近窗戶,就將窗簾上的灰塵清理乾淨。如果床剛好對著天花板的通風口,那麼就把床移到房間的其他位置,避免在寶寶睡著的時候被出風口的風直接吹到而著涼。

7.離床比較近的地方最好不要放置桌子、熱水瓶等危險物品,以免誤傷到寶寶。

發生窒息時該如何緊急施救?

1.確保氣管暢通

首先如果是異物窒息,第一條就應該是清除異物。然後將手臂墊在寶寶的背下,抬起他的下顎,把寶寶平著抱起來。



2.確認呼吸

把臉頰和耳朵靠近寶寶的口鼻,確認呼吸聲。並用5秒鐘確認寶寶的胸和肚子是否在上下起伏,如果沒有呼吸,則進行人工呼吸。



3.人工呼吸

用嘴同時蓋住寶寶的口鼻,吹氣1-1.5秒讓寶寶胸部輕微隆起,重複兩次。



4.確認脈搏

將食指和中指併攏,按在寶寶上臂動脈(手肘以上的手臂內側)或大腿動脈(大腿根部)5秒鐘,確認脈搏。若感覺不到,則進行心臟按摩。

5.按「1、2、呼——」的方法進行人工呼吸

若寶寶有脈搏,則按照停2秒吹氣1次的「1、2、呼——」節奏進行人工呼吸。在救護車到達前,一直持續。



為了寶寶的生命安全,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謹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oX4tmwBvvf6VcSZvZ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