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眼裡出西施,只是未到清醒時

2019-10-22     普華文化

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會覺得他的一舉一動都充滿智慧和魅力,而在進一步相處之後,你可能會發現對於很多情況自己已有了不同的看法。因為,在戀愛之初,我們總會覺得對方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或許只因對方的外表就認為他 / 她是自己的理想伴侶,而很難察覺對方身上的缺點,一廂情願地認為他 /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對的,縱然別人替你指出了對方的缺點,你可能也會覺得無所謂。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這就是愛情中的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Edward Thorndike)於 20 世紀 20 年代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是只從局部出發而得出的所謂的整體印象,即人常常會以偏概全。在這種心理作用的影響下,人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常常會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質泛化到其身上的其他方面,以為對方的其他方面都像自己看到的那一面一樣。

「暈輪效應」會擴大一個人的缺點或者優點,因此,你在對某個人有好感後,就很難感覺到他有缺點存在;你在不喜歡某人時,就很難看到他的優點,從而覺得他一無是處。心理學家K. 戴恩(K. Dion)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讓被試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無魅力,有的魅力中等。然後讓被試在與魅力無關的特點方面評定這些人。結果表明,被試對有魅力的人比對無魅力的人賦予了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徵,如和藹、沉著、好交際等。

01暈輪效應的產生

那麼,「暈輪效應」是怎麼出現在我們的大腦中的呢?我們形成暈輪效應的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直覺。直覺是右腦的功能,是人潛意識的門戶。例如,一個男生看見一個女生,一見鍾情,這種感覺幾乎沒有來自左腦理性的依據,只是對對方的外貌、氣質、聲音、裝束等外在特徵形成了這種感覺,這種感覺就是直覺。戀愛中的「暈輪效應」也會受到以前生活經驗和情緒的影響,產生一種心理定式,歪曲人們的認知,使人們看不到客觀而真實的世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因為「頭髮長,見識短」這些話,歧視女性;還會因為「無商不奸」的說法,對商人持負面看法。

許多婚戀專家對這種暈輪效應進行了研究發現,當伴侶們初次見面的時候,他們憑自己的直覺認為「自己已經喜歡上了那個人」之後,就會給對方身上的優點尋找種種理由。通過找出足夠的理由,使自己的直覺「正當化」,這樣人們就會更加確信那個人就是自己心中所嚮往的對象。通俗來說,在戀愛過程中人們容易彼此產生暈輪效應心理,即人們通常所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戀人們被光暈所籠罩,彼此的許多不足與缺點被忽略、掩飾,妨礙了雙方對彼此形成正確而深刻的了解。把對方理想化、完美化、偶像化,而對對方的弱點、缺陷卻視而不見,對其評價以主觀色彩掩蓋了客觀現實性。在此種心理基礎上建立的戀愛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情感光暈會消失,感情衝動會逐漸平靜,戀人們便會發現自己崇拜的人其實並不完美,缺點很多,此時人在心理上可能就會產生一種「受騙」的感覺,這甚至會造成日後的愛情悲劇。

02 暈輪效應的負面影響

「暈輪效應」會擴大一個人的缺點或者優點。暈輪效應可能會使伴侶中的一方產生愛屋及烏的強烈感覺,就像光暈一樣,向四周瀰漫、擴散。隨著伴侶之間相處的時間變長,彼此的缺點就會被發現,一旦沒有了光暈,伴侶就會對彼此感到失望,繼而可能會產生矛盾。

俄國著名的大文豪亞歷山大·普希金曾因暈輪效應的作用大吃苦頭。他狂熱地愛上了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麗,並且和她結了婚。娜坦麗容貌驚人,但與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當普希金每次把寫好的詩讀給她聽時,她總是捂著耳朵說:「不要聽!不要聽!」她總是要普希金陪她遊樂,出席一些豪華的晚會、舞會,普希金為此丟下了創作,弄得債台高築,最後還為她決鬥而死,一顆文學巨星過早地隕落。在普希金看來,漂亮的娜坦麗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貴的品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對此,當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我們看到某個明星在媒體上爆出一些醜聞時總是很驚訝,而事實上這個明星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根本

就是他 / 她在銀幕或媒體上展現給我們的那圈「光暈」,對於他 /她的真實人格,我們是不得而知的。

03如何克服暈輪效應的消極影響

暈輪效應會給戀愛中的男女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它總是使我們一葉障目,無法真正地認清事物的好壞真假,也容易使我們被人利用。所以,我們在社交過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要時刻警惕,不能被表象所蒙蔽。

在面對戀愛中的暈輪效應時,《戀愛心理必修課》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理性應對日常生活中和戀愛中暈輪效應的負面影響,分辨對方身上的優缺點。

客觀對待第一印象

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往往會影響我們對日後信息的判斷,故我們在思想上應時刻有改變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心理準備。同時,不要過早地給對方做出評價,要儘可能地與對方多交往,促進對彼此的深入了解。

注意「投射傾向」

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點附加給對方的現象,即「投射傾向」。這種傾嚮往往是不自覺的,一旦我們不加註意,沒有清醒地、理智地進行自我反思,我們就很可能會產生偏見。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要想真實、準確地評價一個人,我們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參考他人的意見,避免個人主觀的判斷失誤。熱戀期間,我們要儘量保持理智和清醒,理智地分析對方的行為以及其中的含義,從行為特點分析其性格特徵,以避免一葉障目。

避免「循環證實」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對他人的偏見,常會得到自動的證實。由於一方感情的偏失導致對方的偏失,反過來又加強了一方偏失的程度。在對某人懷有成見時,我們應自覺檢討自己的態度與行為,自覺走出暈輪效應的迷宮。

熱戀中的男女會對戀人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偏袒」,從而導致一葉障目。要克服這種心理效應的消極影響,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一味地贊同別人的觀點,要經常進行理智的自我反思,注重理解對方的心理、行為等深層含義,做出客觀的判斷。

親愛的你,當你對一個人一見鍾情的時候,千萬不要被戀愛的感覺沖昏了頭腦。當你過於沉迷的時候,搖搖頭,讓自己重回清醒,客觀理性地分析這個人到底是不是你所喜歡的,拋開他 /她那個讓你最喜歡的優點,看看自己到底還喜歡他 / 她什麼,不要迷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9Xk8m0BMH2_cNUgiKHA.html










別說看開點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