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鑫被控,暴風停息,或因52億收購

2019-07-29     字母榜

資本市場沒能一直眷顧暴風和它的操盤手馮鑫。

7月28日晚間,暴風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

上月中旬,字母榜(ID:wujicaijing)記者曾聯繫過馮鑫採訪,馮鑫答覆,「對不起,我最近一直之所以不出來(接受採訪),肯定是有客觀原因的。」

此時的馮鑫剛參加過一個暴風影音新品牌的發布會,還在努力為重重危機的暴風尋求新轉機。

4月底,暴風集團披露的財報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其營業總收入為7120.5萬元,同比下降81.6%。另一個大幅下滑的數字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一季度期末僅余不足700萬元,這一數字在2017年末是超10億元,即便是在2018年第三季度末,凈資產也還有近9億元。財報同時披露,公司總資產為12.17億元,總負債為21.14億元。暴風集團已經走到資不抵債的懸崖邊。

最新的財務方面的消息來自上周。7月24日,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連續發布的兩篇與暴風集團相關的執行裁定書提到,法院對暴風的銀行存款、車輛、房產、股權以及其他資產進行調查,結論是,未發現暴風有其它可供執行財產。

人們見到了暴風的下墜,但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的消息,還是足以讓外界驚訝。據第一財經報道,馮鑫此番被控制,主要涉及暴風集團2016年與光大資本共同發起收購的英國體育版權公司MP&Silva(以下簡稱為MPS),馮鑫在此項目的融資過程中存在行賄行為。目前,關於馮鑫被控制原因,尚未有權威機構公布。

傳言中致使馮鑫被控制的這場MPS收購案始於2016年。當年3月,暴風全資子公司暴風投資與光大證券旗下的光大浸輝(光大資本全資子公司)成立上海浸鑫投資基金(以下簡稱為浸鑫基金),專為收購MPS65%的股權。

幾個月後,該筆收購順利完成,這在當時還被馮鑫看做是暴風入局體育產業的「最後一張入場券」。直到三年後,光大浸輝起訴暴風,要求其支付因不履行回購義務而導致的部分損失及利息,共計約7.5億元,外界才得以窺得這場爆雷併購案的全貌。

浸鑫基金由暴風出2億,光大出資6000萬元,這數目看上去並不大,但背後是一場以小博大的資本遊戲。整支基金規模高達52億元,另有出資28億元的招商銀行、4億元的華瑞銀行等資方。

而之所以暴風和光大得以用小額資本撬動多方大額資金,在於浸鑫基金進行了結構化設計,上述兩家出資方均為優先級合伙人,他們出示的光大資本蓋章的《差額補足函》顯示,在優先級合伙人不能實現退出時,由光大資本承擔相應的差額補足義務,即為資方補還投資資本。

到今年2月25日,浸鑫基金投資期限屆滿到期,未能按原計劃實現退出,於是招商銀行向光大資本提起訴訟,要求履行差額補足義務,涉及金額34.89億元。

光大資本也反手提起對當年組局的者暴風集團的訴訟。原因在於,2016年3月2日,暴風集團、馮鑫及光大浸輝曾簽署過意向性協議《關於收購MPS股權的回購協議》,協議提到,雙方應盡合理努力儘快進行最終收購,且原則上最遲於初步交割完成後18個月內完成。

顯然,暴風沒能在基金投資期限到期內將MPS注入到上市公司——轉入2016年,監管機構對將文娛類公司注入上市公司的監管愈加嚴格,而MPS已經在2018年10月破產清算。

這筆耗資巨大、引入眾多知名投資方的併購案,如今再看是漏洞百出,未與賣方簽訂競業協議,作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版權資源也即將到期。

按照當時完成收購時的官方新聞稿,MPS擁有90多個全球賽事產權,每年超過一萬小時的播放時長,有超過30個賽事權利機構合作夥伴、200多個全球電視客戶。但有包括意甲、英超等數個重要版權合作將在2018年、2019年到期。

而MPS賣方之一拉德里扎尼,在離開MPS後,還新成立了版權公司Eleven Sports,成為了MPS的競爭對手,其後拿下了西甲、意甲在英國和愛爾蘭的播出權。

一位從事風控行業的人士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表示,未簽訂競業禁止是因為版權資源具有唯一性,且交易對方若不再任職,簽訂協議限制也有限。「標的公司的問題出在版權即將到期和續期不確定性,導致持續盈利能力有問題。」

一場各方懷揣各自心思的併購案就此戲劇性收場。

而這場爆雷案始於暴風最風光的時刻。很多人都記得2015年的暴風。

2個月間,30餘個漲停,股價從開盤價的個位數漲至超300元。那段時間,馮鑫總是想表現得理智、清醒,未受股價大漲的影響,看得清也看得開。但站在今天誰也沒能料到的結局回頭看,依舊是那場巨大的財富來臨,讓暴風失速,也逐漸失控。

2015年7月,《財經》雜誌報道,在那之前的一個多月中,暴風密集接觸了大量的創業公司,「他們看了上百個項目,目前同時操作的標的有二三十個,僅馮鑫手頭就有七八個項目在談判中。」

從2015年下半年始,新的產業基金也在不停地成立、成立,甚至於每拓展一個新領域,便要成立一支。這其中還有迅速殞命的基金,2016年3月,暴風集團與富國大通成立暴風富國產業投資基金,用於投資其同行業上下游企業,主要為網際網路及文化創意產業,但僅5個月後就宣告解散。

那個時候的暴風也被看作是樂視的效仿者。

「樂視做影業、做體育,我覺得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學習。可能(我們)體育(業務)也馬上發布,這塊我覺得可能要跟他們學習。TV,我們去年就已經跟進了。VR,我們先做了,他們馬上要跟進。」2016年5月,馮鑫接受知名媒體人尹生的專訪時把暴風和樂視做了個全方位對比,「樂視和我們的邏輯相同的程度非常高。」

但2017年樂視陷入危機,暴風和馮鑫也開始被貼著「下一個樂視」和「下一個賈躍亭」的標籤,馮鑫不得不澄清,暴風與樂視有區別,暴風是穩健的。

當時,與賈躍亭相似,馮鑫也進行了多次股權質押。截至當年8月5日,馮鑫被質押的股份已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69.98%,占總股本的14.82%。」2017年9月的一次群訪中,馮鑫還特別回應了這一質疑——暴風上市發展需要基礎資金支持,但基本上還是用他個人的質押做戰略布局的輸血。「我們還是有底線的,現在質押不到70%,還是有安全點的,我覺得應該不至於到0和1的風險這個問題。」

當話題又回到樂視,馮鑫還表示,樂視危機的導火索,手機和汽車,暴風都未曾涉足。他把這歸於暴風擴張的「三個不做」的原則,第一,和核心業務協同不夠;第二,沒有獨特競爭力的紅海市場;第三,回報時間過長超過5年。

「如果我們上市後既不做電視也不做VR,我們老老實實經營一份利潤每年增長30%的暴風影音,今天你還會對暴風感興趣嗎?」馮鑫在那次採訪中說,不管環境好壞,只要發展就是冒險,但作為企業家而言,任何時間都有義務和權利發展。

但當年馮鑫跟隨樂視進入的影業、體育、電視,以及暴風一度押注的VR,也已經讓暴風難以轉身。

2016年10月開始,暴風VR業務暴風魔鏡數次傳出大規模裁員消息;2017年3月的投資人溝通會上,馮鑫承認,從上次(暴風影業對稻草熊影業)收購失敗以後,暴風的影業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2018年7月,暴風體育CEO在集團內部發文,稱暴風體育進入「冰封期」。

從2017年中,在公開場合,馮鑫幾乎就只談論電視業務。但在整個2018年,暴風TV為暴風集團貢獻著營收,也拖拽著利潤。當年度,暴風營業收入為11.27億,同比下降41.15%,其中硬體收入9.02億元,同比下降29.76%。共帶來9.38億收入的暴風TV子公司,營業虧損9.48億元,凈虧損11.91億元。今年年中,暴風TV已經深陷裁員、破產傳聞。馮鑫股權也早已100%地被質押或者法院凍結。

但相比於一直被拉來比較的賈躍亭,在很多人眼中,馮鑫的形象要正面的多——他並非主動作惡,而是在商業競爭中敗下陣來,對全局、對資本操作認識不足,人才積累沒跟得上鋪開的戰局,資本又後繼乏力,在那場巨大的財富到來後,依舊是慌了陣腳。

2016年5月,馮鑫接受尹生的那場採訪時透露,如果不是股市奇蹟,暴風可能已委身某大平台。如今再看,也不知這對暴風和馮鑫來說,是幸也不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95XPmwB8g2yegNDTe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