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數據
1、2019上半年城市GDP三十強出爐
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30強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佛山、濟南、南通、東莞、煙台、西安、泉州、常州、合肥、大連、徐州、福州、唐山和濰坊。江蘇進了6個城市(江蘇一共只有13個市,半數入圍),廣東進了4個,山東4個,浙江進了2個,福建2個,其餘各1個。
2、上半年賣地收入杭州蟬聯第一
8月22日,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消息,上半年城市土地收入排行榜出爐,杭州1494億元蟬聯第一,武漢1046億元次之,北京929億元排名第三。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共通過招拍掛供應土地45378宗,占地面積為14.46萬公頃,同比增長5.2%;成交土地35509宗,面積為11.47萬公頃,同比增長2.2%,均保持低速增長。從土地成交價款看,35個大中城市中,8個城市增速超過100%,其中有5個城市屬於西部地區。
3、合肥12家銀行二手房停貸!多城首套房利率上浮20、30%成主流
據悉,合肥地區已有12家銀行不做二手房貸款,分別是: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杭州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渤海銀行、農業銀行、廣發銀行、郵政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其中,杭州銀行和華夏銀行也停止了新房貸款。有消息稱,南京、青島、蘇州、合肥、武漢、無錫普遍地區銀行執行首套房利率基準上浮20%,甚至30%。
4、今年前7月棚改已開工約207萬套 占年度目標任務71.6%
今年全國棚改計劃新開工289萬套,1—7月已開工約207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71.6%,完成投資6000多億元。
今年是實施三年棚改攻堅計劃的第二年。2017年5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實施2018年到2020年三年棚改攻堅計劃,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兌現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的承諾。去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626萬套,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投資1.74萬億元。
城市政策
1、上海全面啟動向非滬籍家庭供應共有產權保障住房
從上海市房管局獲悉,上海市已在全市16個區全面啟動非滬籍家庭的共有產權保障住房諮詢及受理工作,計劃於2019年9月底前完成。非上海市戶籍家庭需同時滿足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且積分達到120分,在上海市無住房、且在提出申請前5年內在上海無住房出售或贈與行為等條件方能申請共有產權保障住房。
2、武漢開發區新政:高端人才父母入住每年補2萬配保姆
繼上月出台鼓勵支持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政策之後,8月18日,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又發布了招才留才貼心新政,並正式上線人才服務「利器」——「車都人才一卡通」。「車都人才一卡通」分鑽石卡、鉑金卡、金卡和菁英卡,服務內容包括人才項目落地、產業提升、安居保障、交通出行、醫療保健、子女教育、配偶就業、養老服務、體育健身等,共計10大類16項。
3、杭州引才生活補貼:本科1萬、碩士3萬、博士5萬
8月22日,浙江省杭州市人社局發布對赴杭工作畢業生髮一次性補貼政策。補貼金額由原碩士2萬、博士3萬,提為本科1萬、碩士3萬、博士5萬,即日可登錄人社局網站申報,7個工作日後補貼就發放到位。
行業動態
1、逾30家A股房企已公布半年報,業績總體表現超預期
截至8月23日,已有超過30家A股房企公布了2019年半年報。有業內人士用「超預期」概括了對房企上半年整體業績表現的直觀感受。從目前已披露的房企半年報數據來看,2019年上半年,隨著房地產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大多數規模房企業績穩中有增,土地投拓更趨謹慎並向一二線城市回歸;在融資環境趨緊市況下,房企紛紛抓銷售促回款,同時積極調整財務結構降負債。一大批房企正主動或被動地從粗放式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
2、中國聯通回應4G降速傳聞
今日,針對近期網上部分媒體發表關於運營商「4G降速」的傳聞,中國聯通公司發表聲明稱,聯通從未收到工信部關於降低或限制用戶4G網絡速率的通知,也未對用戶的4G速率進行降速。聯通表示,近年來,中國聯通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提速降費要求,手機上網流量價格持續下降,用戶流量快速增加。隨著流量爆髮式增長,在尖峰時段熱點區域可能會造成部分用戶連接不暢和速率下降。目前,中國聯通正在加緊進行5G商用的網絡建設和業務準備。
3、阿里巴巴將在鄭州設立中原區域中心 全面參與河南數字經濟發展
8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鄭州市人民政府同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將發揮阿里巴巴的技術優勢加速數字經濟發展,助力河南打造中國數字經濟強省,力爭3到5年內將鄭州打造為全國數字經濟領先城市。根據協議,河南省政府將支持阿里巴巴在鄭州建設中原區域中心,建設飛天國產區域雲平台,支持阿里巴巴參與河南數字經濟建設。
4、60餘家房企披露中期業績,龍頭房企毛利率持續攀升
截至8月22日收盤,131家A股房地產企業中,已有超過60家披露了半年報或中期業績預告。多數赴港上市的內房股也密集發布了半年報業績信息。整體看,已公布中期業績的房企過半數業績出現同比增長,企業之間業績分化明顯。一線龍頭房企融資、拿地、回款優勢明顯,毛利率持續攀升。中小房企則整體業績欠佳,土地儲備和融資成本與大型房企比相差較多。
5、8月再現房企產權白菜價甩賣
8月19日消息,統計顯示,8月以來,房地產領域的企業產權轉讓較今年前7個月密集不少。參與主體也包括不少上市公司、央企下屬企業和國資企業。例如,大悅城旗下鵬源發展近日在北交所平台擬掛牌轉讓名都地產100%股權,轉讓底價為1.32億元。
此外,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國航天建設集團近日擬掛牌轉讓陝西航天地產100%股權及2.41億元債權。綠地集團(貴陽綠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近日被掛牌轉讓15%股份,轉讓底價為1萬元。河南中新置業51%股權也以1元的「白菜價」被掛牌。
6、傳阿里推遲赴港IPO進程
8月21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阿里巴巴推遲香港IPO,對交易的想法「存在變數」,此前預計8月底進行IPO,推遲後最早可能10月份進行。阿里巴巴對此消息不予置評。
此前有報道顯示,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規模估計高達200億美元,不過消息人士指出,籌資規模更有可能介於100億至150億美元。
7、萬科上半年凈利潤增長三成
近日,萬科公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1393.2億元,同比增長31.5%;凈利潤118.4億元,同比增長29.8%,每股收益為1.06元。此外,萬科上半年銷售金額3340億元,同比上升9.6%。
上半年,萬科新開工面積為1953.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9%。截至6月底,萬科持有貨幣資金1438.7億元,遠高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的總和666.5億元;凈負債率35.04%,持續保持行業低位。
8、華為連續四年蟬聯中國民企500強冠軍
8月22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以7212.02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一,這也是華為連續4年蟬聯冠軍。並且,對比2016年初登榜首時,華為的營收整整翻了一番,增勢十分強勁。
此外,海航集團、蘇寧控股分列二、三位,營收額分別為6183億、6025億。正威國際集團、恆大集團、京東集團、碧桂園控股、恆力集團、聯想控股、國美控股進入前十。本次500強上榜門檻為185.85億。
9、宜家明年將在中國投資100億元
8月22日,宜家中國區總裁Anna 表示,2020年宜家將在中國投資100億人民幣用於商業運營、數字化等方面,該投資額將成為宜家在華歷史上年度最大投資額。
接下來,宜家中國將進入開店速度最快的時期。在未來四個月,宜家將在廣州、鄭州、貴陽和長沙再開4家新商場。值得一提的是,總面積超8500平方米的首家小型商場也將於2020年春節前在上海市楊浦區國華廣場開業。
人物聲音
1、任正非:若要中國在貿易上讓步,那我寧可不要美國放寬制裁
繼1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延長華為「臨時通用許可證」90天,並決定把46家華為附屬公司加入「實體清單」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在20日就華為問題作出最新表態:美國在華為問題上沒有發送含混的信號,美國認為華為對其所謂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同樣是在20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美聯社採訪時稱,他預計美國不會鬆綁出口管制,但華為依靠自身技術仍然可以蓬勃發展。而對於之前特朗普提出的將華為納入中美貿易磋商中,任正非坦言,如果減輕對華為的制裁需要中國在貿易摩擦中讓步,那他寧可不要美國放寬制裁。
任正非日前在接受英國天空新聞電視台採訪紀要中也指出:「華為自己可以生存,雖然有可能活得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中國沒有必要把中美貿易和華為捆在一起給美國讓利益,這樣做我覺得對不起中國老百姓。」
2、萬科:每天都是賣樓的好日子 不會在三四線城市拿地
8月21日,萬科營運長、執行副總裁張旭在2019年中期業績推介會上表示,每天都是賣樓的好日子,萬科堅持快速銷售,積極回款。拿地的時候,我們是根據收了多少錢回來,才去拿地,所有沒有固定的拿地計劃。我們拿地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這些區域,三四五線城市不會去進。
3、孫宏斌:公司下半年基本沒有拿地指標
孫宏斌表示在拿地方面,公司下半年基本沒有指標,除非是特別好的地,拿地基本是停止的。此外,近期一些政策主要是控制資金往房地產流動。這次嚴控房地產,對發債、信託、開發貸都作出了一定限制,是從融資端切入的調控。
4、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期將發布個人房貸利率政策公告 新LPR不會使房貸利率下降
央行日前宣布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推動利率並軌改革,促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央行副行長劉國強20日表示,對於房地產市場要堅決貫徹落實「房住不炒」的原則,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經濟刺激的手段,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基本穩定。「具體怎麼操作,過幾天央行將發布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的公告,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房貸的利率不下降。」
以上信息來自各種官媒、私媒、外媒等,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