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先生不朽——痛悼陳光教授

2023-12-21     航空之家

原標題:光先生不朽——痛悼陳光教授

2023年12月19日下午2點27分,陳光教授仙逝,享年93歲。圈裡人尊稱他「先生」,既因身邊陳姓大家有好幾位,又因對他的由衷尊敬。轉過年去的2月14,他將滿94歲,雖未能達至又一個生日,但他已是高壽,平靜辭世,閃光的一生就此定格。

從得知噩耗,到現在,一整天了,腦際間總是浮現光先生的音容笑貌。遂從手機里找出幾張和他在一起的照片。分別是2017年去醫院探視、2019年相約路邊匆匆相會、2021年在先生家中。細細端詳,情境如昨,悲傷不已,思念不盡。

我和胡曉煜去先生家中探望。他好興奮,讓保姆阿姨為我們拍下合影。告辭時,他把親手製作的塑封放大照(30cm*22cm)送到我們手上。

他是北航的大教授,我是北航的學子,當然他是我的老師。但我不是學發動機的,卻與這位發動機領域的大教授、大專家結下深厚情誼。這真是我的緣份。在我也步入老年之時,得此良師益友,亦為我的福分。

十數年來,因工作需要,求學動力知識,多次登門,多次通話,郵件往來,有幸成為先生的非科班弟子與航空發動機有關的難題疑惑,我常求教於先生。在我開設微信公眾號後,凡寫航發主題或有關聯的知識與史實,更是第一時間請先生過目,請他審閱把關。向我薦讀,贈我,向我提供有關史料,給予我一次次細緻的指教與幫助。

於不知不覺間,我增長了航發知識,也深深地懂得了先生。從他身上不僅學知識、學經驗、學是非判斷的能力,還深受他高尚品格的教化,學做人做事的態度與精神。如今,他辭世之時,那麼多人懷念他,從各個不同側面說他的「」,緬懷他時時處處展現的高風亮節,足見他的人格魅力。

先生1955年畢業於北航,留校任教,畢生從事航空發動機結構設計的教學與科研,躬耕不輟,他主講「航空發動機結構設計」,課程教材《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結構》獲國家優秀教材獎;出版專著、合著十餘本,在各種頂尖專業期刊上發表文章百餘篇;計400萬字。他參與多項航空發動機工程研製,科研成果豐碩,為祖國建設和航空發動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弱冠到耄耋,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鍾愛的教育事業,立德樹人,桃李天下,培養了一批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名教授、型號總師為代表的傑出人才。他和劉大響、陳懋章等共同發起,出資設立「航空強國中國心」教育基金。設立幾年來,獎勵15名教師、80名學生,為推動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湧現更多貢獻突出的好老師、好學生髮揮了獨特作用。

在完成教學與科研任務之餘,他以巨大熱情,面向社會,開放式地傳播知識。他曽為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等科研機構開辦專題系列講座,他也曾走進中小學校,向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開講豐富多彩的科普,累計600餘場。他總是那樣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精心準備,更新課件,決不敷衍任何一位受眾。

很難想像,一位如此高齡的老人,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接受新事物的熱情依然爆棚。他的居室里計算機、網絡設備、掃描儀、印表機、印像機、塑封機等,一應俱全,雖聽力和視力稍衰,但使用現代通信與辦公工具駕熟就輕,能力不遜晚輩,令人殊為驚嘆。

光先生又是一位忠於家庭的好丈夫、好父親。在相濡以沫幾十載、同為航空發動機專家的妻子常年抱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漫長日夜裡,他給予體貼入微的照顧,直到她辭世。二位老人間那矢志不渝的愛情佳話令人動容。我小先生17歲,不敢奢望如他那般高壽、那般高潔努力像他那樣,從容樂觀,不怠餘生,應該有可能做到。

2021年2月14日,我曾經為光先生寫過一篇祝壽文末,在慨嘆人世間溫情暖人與生離死別並發的景象時,我寫道:這邊廂,為長者祝壽;那邊廂,與逝者永別。噫吁兮,這人世間啊,真箇是生死相依,悲喜交疊!活著的,好好活著吧,且把逝者的品德與形象,永記心間,這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就用這段話,作此文的結束,也作為向光先生表達的永恆敬意吧!

光先生不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b45928455c80daabe8d054d8b32cb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