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媽都聽過,「上懷吐,下懷尿」的說法,但是對其深層次的含義卻不是很了解。我們先來談談什麼是上懷與下懷吧。
通俗來說,上懷和下懷是指肚子的位置,上懷孕媽上腹部比較凸出,肚子位置整體靠上;下懷則相反,肚子凸起的位置偏下。造成兩者不同的原因就是胎兒在子宮著床的位置及胎盤位置不同。
而「上懷吐,下懷尿」是人們對兩種孕肚不同妊娠反應的總結,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哦。
上懷:胎兒位置集中在子宮上半部分,對胃形成壓迫,有些孕媽還會有喘不上氣的感覺。這類孕媽通常孕初期就會表現出孕吐嚴重,孕期的中後期因胃液被頂的向上反流,引起燒心、反酸的不適感。等到胎兒入盆後,這種胃脹難受、胸悶氣短的現象會好轉很多。下懷:胎兒位置集中在子宮下半部分,壓迫膀胱和腸胃,導致孕媽無法一次性儲存過多尿液,頻頻上廁所,睡眠也會受到影響
不論是上懷還是下懷,胎兒月份越大,這種不適的身體反應會更強烈,這裡也給孕媽說說「上懷吐,下懷尿」的注意事項
上懷:因向上的壓迫,孕媽在孕後期常會感到呼吸困難,睡覺時可採取左臥睡
姿,並且胎兒位置靠近胃部和心肺等器官,很容易因為受到擠壓而影響孕婦的食慾,因此對於上懷孕媽,可以多餐少食,避免消化不適的同時保證營養攝入。
下懷:因胎兒位置靠近膀胱、直腸等器官,所以,容易出現尿頻、便秘。因此,對於下懷的孕媽,睡前,能不喝水就不喝水;其次,為了防止便秘,建議可多吃一些含有易於消化的膳食纖維的食物。
此外,下懷的孕媽通常水腫症狀更為嚴重,假性宮縮更頻繁,孕媽要適度運動,飲食清淡,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
其實孕媽媽不用太在意上懷下懷,不管是上懷下懷,對於胎兒來說區別並沒有太大,只是在肚子裡的位置有些不一樣而已。無論是上懷還是下懷,整個孕期孕媽都會很辛苦,孕媽需要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只要定期檢查,寶寶健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