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2024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及解析

2024-06-07     搜狐教育

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制的語文作文試題共3道。試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教育強國」重要論述的精神,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著力考查學生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文字解決真實問題,學會溝通、善於表達。

激發探究意識,發展創新思維。「答案與問題」聚焦技術發展背景下「問題」內涵與外延的變化,思路開放、多元;「抵達未知之境」突出不懼失敗、不斷嘗試、放眼未來的品質;「真正的相遇」引導學生結合切身的體會或對社會的觀察去思索成長中的典型問題。3道作文題均以「好奇心、想像力、探究欲」為中心,融合社會與個人、科學與人文,強化對拔尖創新人才潛質的考查。

貼近學生生活,彰顯青春氣象。作文題與考生生活息息相關,每道題可寫的空間與切入角度都很多,學生既可以書寫時代主題,也可以結合個人生活與學習,從身邊具體事例談起,表達個人成長中的感悟與思考,彰顯直面成長、勇立潮頭的青春擔當。

精選典型素材,引導解決問題。作文材料文字簡潔,意蘊豐富,引導學生針對特定的現象去觀察、歸納,凝鍊想法、提出問題,或生動記敘,或深入論證,體現思維的形象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

2024年高考3道作文試題緊扣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強國」重要論述精神,精心選材,合理布局。試題言簡意賅,不在審題立意上設置門檻,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或社會議題都能找到寫作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個性寫作,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一起來看,2024年普通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思路報告——

全國甲卷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每個人都要學習與他人相處。有時,我們為避免衝突而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設計思路:

本題選擇「相處」「相遇」這樣一個高中生的常見話題,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現象出發構建作文素材,希望藉此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自己的理性思考或真情實感。

「每個人都要學習與他人相處」,是作文材料預設的一個前提,更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多數青少年為此迷茫過、困惑過。「我們為避免衝突而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青少年在「學習與他人相處」過程中遇到的常見現象,「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成為封閉型人格形成的一個起點,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材料最後提出問題的正確解決之道——「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不迴避矛盾與分歧,充分表達自己,坦誠交流,才能交到知心的朋友,與他人、與社會和諧相處。材料三層語境,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真正的相遇」是青少年成長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材料中的關鍵詞語,意味著你我之間,心無芥蒂,無話不談,共同成長。

材料是一個觀點的陳述,沒有設限定性的情境任務,這給考生的寫作留下了足夠多的思考空間。考生可以圍繞這個論題,針對三層語境,結合個人的生活體驗,及觀察到的相應社會現象,通過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認識。考生可以針對整個材料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辯,可以將其中的前提、現象、答案作為立論的基礎,也可以圍繞其中的關鍵詞語凝鍊觀點。而用「相處」與「真正的相遇」、「衝突」與「交流」、「坦誠交流」與「真正的相遇」等進行組合思辯,也可寫出切合題意、思想深刻的好文章來。考生如果選擇「相處」「相遇」「坦誠交流」等話題,切合作文材料內容,擇取一個現象、一個故事、一段經歷寫出有真情實感的記敘文,也是我們所期待的。

新課標I卷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工智慧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麼,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設計思路:

本題材料由兩句話組成。「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工智慧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這句話,聚焦於在科技發展應用的背景下「遇事不決問搜索」這一人人皆知且時時為之的常見現象;而「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則把話題導入「答案與問題」這一對核心概念。材料以問句作結,結合引導語「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可知,本題並不局限於要考生就問題本身回答「是」與「否」,而重在考生的「聯想和思考」上。題面文字簡潔,指向明確,審題並沒有難度;話題發人深省,意蘊豐富,給寫作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間。本題具有較強的思辨性,考生可以思考的維度很多:比如問題的「多與少」,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工智慧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類還在不斷思考,伴隨著舊問題的解決,新問題會不斷產生,推動人類不斷邁上新台階。又如問題的「淺與深」,最容易藉助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迅速得到答案的,往往是知識性的問題,而更深層次的開放性問題、複雜性問題、涉及價值判斷的問題,卻很難直接通過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找到答案。「淺問題」的迅速解決會助推人類更好地向「深問題」探尋。再如問題的「得與失」,當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人類是否會變得習慣於讓機器代替思考?缺少了知識的積累過程和難題的探索過程,人們是否會越來越喪失提問的能力?表面的「問題」少了,但深層的「問題」是否會更嚴重?

本題立足於學生創新性思維品質的培養,考生可以就某個論題加以充分論證,對某個現象進行深度揭示,甚至也可以從更為樂觀積極的角度去暢想未來科技的發展。一篇回應時代之問的議論文、一篇感悟獨具的記敘文、一篇情真意切的抒情文,都是本題的合適表達。

新課標II卷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試卷現代文閱讀I提到,長久以來,人們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號」探月任務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隨著「天問一號」飛離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遙遠的深空……
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設計思路:

本題從本試卷內的閱讀材料引出相關的作文話題。作文材料關聯本試卷現代文閱讀I,以材料三為主,兼及材料二,並以「太空之旅」一詞照應材料一,展現出人類的月球探索歷程。作文材料最後一句「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將偉大的人類探索之旅拉回到考生的生活學習情景,其中的關鍵短語「抵達未知之境」,既包含了「抵達未知之境」之前的探索進程,充滿艱辛,飽含期待;也蘊含著「抵達未知之境」之後永不止步的願望,充滿信心,渴望再度踏上征程。與考生此刻身處考場的情境不謀而合。

考生立意作文,不能止步於對「航天精神」的謳歌,而要回到「我們每個人」這一語境,使「抵達未知之境」的太空之旅與青少年的成長發展之間構成一種新的觀照維度。成長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新的人生起點的憧憬與期盼,都是考生展開聯想與思考的著力點。材料中的「未知」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未知」背後的「不確定性」,讓探索變得迷人,而好奇心在驅遣我們去想像,推動我們去思考,由此考生可以生髮出深邃的議論與獨到的觀點。如果考生能以日常學習生活的成長進步為切入點,寫出生動形象、感情真摯的記敘文,寫出學習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探究精神」,都是符合作文命題指向的。

來源:教育部教育考試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91fc29736be06f90be4d0f7aa7c5b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