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張迪,他在畢業後成功進入一家頂尖的研究院工作。不出意外,他很快將娶妻生子、升職漲薪。他辛苦了一輩子的爸媽將可以放心退休,他的奶奶將親眼見到自己的小重孫呱呱落地。對於張迪和家人而言,他們的未來充滿光明和幸福。
可惜這一切只是剛開了個頭,就因為張迪確診了白血病戛然而止。
張迪的故事曾吸引了很多記者前來報道。生命彌留之際,張迪對他們說了兩句話。
一、被白血病「擊倒」的上交大碩士
張迪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男孩。談起兒子,哀傷的張媽媽會流露出一絲驕傲。她跟張爸爸兩人都是一線工人,平時沒空看照看孩子,張迪從小就跟著奶奶生活。
但是,即便沒有他們的照顧,張迪依舊成長為了讓他們欣慰的模樣。張迪從小成績都位列前茅,後來更是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動力工程研究生。他陽光開朗,平常還喜歡打藍球、跑步。
2018年7月,張迪從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畢業,更是被高薪聘請到一家研究所工作。張爸爸張媽媽那段時間只覺得走路時腰杆都挺直了。有這麼一個好兒子,他們對生活還能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但誰也沒想到,命運跟他們開了一個惡意滿滿的玩笑。
入職兩個月後的一天,張迪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了很多密集的小紅點,不時還會往外滲血。年輕的張迪並沒有深想,他身體一向很好,沒有生過大病,不久前的入職體檢還顯示一切正常,張迪覺得這可能是皮膚病,他從藥店買回一隻藥膏簡單塗抹。
不成想,小紅點沒有消除,身上出血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張迪這下慌了,連忙去醫院做了檢查。
跟張迪不一樣,醫生一看到他身上的狀況就知道不簡單,當即安排做了抽血化驗。
而檢測的結果,連經驗豐富的醫生都嚇了一跳:幾乎每一項血常規都呈現異常!
醫生最後診斷:張迪患上了「急性白血病」。
至此,張迪順利了二十多年的人生戛然而止。
二、絕望的父親:只要能救他,我做什麼都行
病來如山倒。
張迪確診白血病後,就住進了病院。僅僅住院幾天後,他的病症就徹底爆發了,他的嘴角出血,身體也高燒不退。
醫生告訴他,這是病情迅速惡化的徵兆,如果不及時採取骨髓移植等有效的治療措施,後果誰也不敢保證。
懂事的孩子長大後總是習慣報喜不報憂,張迪也一樣。在起初,張迪本想一直瞞著父母,自己抗下全部。但想要骨髓移植,必須進行親屬配對。因為直系親屬跟患者的骨髓匹配最高。
張迪反覆斟酌後,在醫生的勸說下,最終還是決定打電話給父母。
跟張迪想的一樣,張爸爸張媽媽收到消息時只覺得天都要塌了。但冷靜過後,爸爸張純生的第一想法是:我做什麼都可以,只要能救他命都行。
2018年4月,張迪接受化療。
2019年1月,張迪成功移植了張純生的造血幹細胞。
1月到3月,張迪的身體漸漸恢復,一切都朝著大家期待的方向慢慢進展。一家人互相打氣渡過難關,他們還約好了等張迪痊癒了要一起去海邊度假。
但4月的到來再次將一家人籠罩在陰霾之下:張迪復發了!
三、「告訴奶奶,我出國留學了」
如果你身患絕症,此刻擺在你面前有兩個選擇,你會怎麼選。第一個選擇,再次接受手術移植,這需要承擔一筆昂貴的開銷,而且不一定能成功。第二,放棄治療,選擇赴死。
張迪選擇了赴死。
病情復發是讓人絕望的。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藥可以治療張迪了。即便選擇二次移植可能也只能再延續幾個月的生病。
最重要的是——錢。在命面前,錢也什麼都不是。但在醫院,想要救命就得花錢。而張迪第一次移植骨髓已經花了50多萬,這已經掏空了全家的積蓄。
張迪清楚,為了救自己,爸媽就是砸鍋賣鐵也心甘情願。但他不能同意,如果自己手術後還是走了,那爸媽背著那麼一大筆債該怎麼活?
張迪找來父母,堅決地表示放棄治療。
在決定赴死後,張迪又做了另一個決定。他找到瀋陽紅十字會,決定死後捐獻遺體。他說:「我唯一的心愿是捐獻遺體,就想讓醫生通過研究我的病體,讓其他人有活下來的可能。」
生命中最後幾天,張迪又強撐著身體去看望了自己80多歲的奶奶。面對疼愛自己的奶奶,張迪撒了最後一個小謊,臨走時他告訴奶奶:「奶奶,我馬上要去國外留學了,以後怕是不能常來看你了。」
2019年5月7日,這一天張迪因病去世…
四、超過30年的癌症患者,有這3個特點
張迪的故事讓人唏噓,也讓人想問:難道確診了癌症真的就是死路一條嗎?
實際上,還真不是。也有不少人確診了癌症後,依舊生存期超過了30年。所以即便確診了,也不必陷入絕望。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表示,得了癌症的病人要活過30年以上,一般符合以下幾種情況。
1、年齡不超過50歲
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因為如果病人已經七八十歲了,他餘下的壽命也很難超過30年。畢竟正常人藥活到90歲、100歲已經屬於小機率事件。所以癌症病人想要活過30年以上,首先是患癌時的年紀不能太大。
2. 被確診的癌症存在治癒的可能性
癌症患者想要活過30年,需要其被確診的癌症有治癒的可能。一般來說,早期癌症和少數的一些晚期癌症(比如生殖細胞腫瘤等)就存在幾率。
3、不能治癒的晚期癌症生存超過30年的可能性
這是目前醫學努力的方向。以原發性高血壓為例,目前就可以通過藥物控制血壓以及生活方式的管理,讓病人實現帶病長期生存。但要注意的是,這需要按時按量用藥,也要管理生活,而很多人往往做不到。
參考資料:
【1】《「上交孝心學霸」張迪捐獻遺體回報社會,奶奶至今以為在留學》.中國人體器官捐獻 2021-09-11
【2】《腫瘤醫生總結:生存期超過30年的癌症患者,一般有這3個特點!》.健康時報.2022-08-0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