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有責!孩子花錢玩遊戲,能退多少

2024-05-29     張書樂

未成年人遊戲消費怎麼退?

退多少?

責任在誰?

這些在過去存在一定社會爭議的問題,眼下有了更加明晰的標準和參考依據。

首個未成年遊戲退費標準在近日出爐。

29日晚間,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發布《未成年人網絡遊戲服務消費管理要求(徵求意見稿)》團體標準(以下簡稱:團體標準)。

這是國內首份關於未成年人遊戲退費的標準,一經發布,便迅速在業內引起熱議。

針對未成年人遊戲退費問題,該團體標準明確:

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監護人等過錯方應當根據各自過錯情況分別承擔相應的責任,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經濟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監護人、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應承擔各自責任。

其中,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未接入實名認證系統,或未落實充值限額要求,導致未成年人超額充值的,將承擔100%責任。

如果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已經依照法律法規,配置了防沉迷措施,是因為監護人幫助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限制,或監護人未充分履行監護職責的情況……建議責任比例為30%-70%,並由監護人承擔剩餘責任。

團體標準還指出,退費後,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可基於未成年人保護、網絡遊戲防沉迷、實名制要求和監護人請求等情況對退費申請所涉遊戲帳號進行帳號封禁等合理處置。

據悉,《徵求意見稿》適用於指導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調解機構等組織開展未成年人網絡遊戲服務消費管理及調解,也可以為相關行政部門、司法機關提供參考。

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被稱為「史上最嚴防沉迷新規」。

新規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這之後,未成年人遊戲沉迷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但有關未成年人遊戲消費的和退費問題,則一直是一個社會熱點。

未成年遊戲退費新規,意味著什麼?

對此,29日夜,證券日報記者李豪悅、第一財經記者劉曉潔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有關未成年人沉迷遊戲亂花錢的糾紛,有解了。

家庭教育的責任,在防沉迷問題中確實占有一定比例。

對此進行一定規定,確實對理清企業和家庭的責任邊界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現階段的標準更多是導向性的,具體到理清真正責任邊界和比例,以及相應的劃分難點,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技術性的劃分。

但這一標準,也意味著過去防沉迷從單純的企業責任和技術達標,走向全社會同防同治的新階段。

同時,這一團體標準還從另一個方面,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未成年人沉迷遊戲,家長有責,而且責無旁貸,更要負擔一定的損失比。

對於遊戲廠商而言,過去糾紛的難題,也有了依據。

儘管更多的時候還是會選擇應退全退,但不再獨自背著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鍋了。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69346d5f6b12a8f6af7434e6cc496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