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動畫,被成年的你玩壞了!真有神筆馬良

2024-05-30     張書樂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動畫夢。

只是,成年後,夢醒了。

但如果能圓夢會如何?

最近,不少人的社交平台都被一種「粘土風」的照片「硬控」了。

不同於美顏照片,這種粘土AI生成的照片,有點醜醜呆呆的。

但正是這種獨特的「丑萌」風,讓年輕人玩得頗為「上頭」。

在抖音、小紅書上,衍生出各類粘土特效的搜索詞條,「AI玩圖」正作為一種全新的社交方式在年輕人中蔚然成風。

截至5月23日,在抖音上,「粘土世界的另一個我」話題播放量達到4.4億次,「遇到了已讀亂回的粘土特效」話題播放量達1729.3萬次。

小紅書上的「粘土濾鏡」話題瀏覽量達到3236.4萬次。

丑萌,應該是這波粘土特效帶給用戶的最直接感受。

而某相機作為AI圖形應用的代表之一,更是將丑萌的成片效果發揮到極致。

用其工作人員的話說,「AI寫真軟體需要給用戶不斷帶來新鮮感,既要能修圖,更要會玩圖。」

不少用戶由此更發現了「萬物皆可粘土化」的魅力。

網友們利用粘土特效,紛紛開展二創。

《甄嬛傳》二創讓不少博主大呼過癮。

而青春偶像版的二創,則讓當紅小生們再次以「丑萌」的形象二度出圈。

甚至於同一張照片,多次生成也會生成一些小變化。

比如人物的表情、衣著、背景環境。

就跟開盲盒似的,十分令人上癮!

會玩的年輕人也會用這種特性,自發生成「梗圖」,從一款照片濾鏡生髮,形成了社交互動的「場域」。

怎麼看待粘土照片風格的走紅?

年輕人的拍照風格,從精緻p圖風格,到如今向丑萌風轉變,可能反映出哪些年輕人的審美偏好、社會情緒的變化?

對此,《南方都市報》記者林文琪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長大後,終於被你「玩」出來了。

又一場濾鏡的勝利,只是借了AIGC的概念,而有了一些黑科技之感。

一般來說,有趣的濾鏡讓社交網絡有了新的炫耀內容。

當然,緣起於AI圖像軟體Remini的黏土濾鏡,某種程度上也能為AI圖像做一定的科普。

但用戶是善變和健忘的,濾鏡模式的疊代和爆發又是偶發的,用濾鏡去打開AI圖像市場,只能作為選配,算法優化和深度學習才是最終撬動市場的關鍵。

同樣,對於各種手機圖像應用而言,這只是又一波風潮,並不足以佐證下一次濾鏡熱會在哪個角度爆發。

之所以在年輕人之中流行,在於年輕人的訴求。

年輕人的審美偏好其實都有一種炫耀和情懷的偏好,即一定要潮,要有個性,如果能夠有情懷感,會更好,就如國潮那般。

黏土濾鏡事實上就是黏土動畫片的個人實現,也算是對兒時記憶的一種時代濾鏡和情懷反應。

事實上,這種時代濾鏡很容易帶來更多的衝擊。

或者說,每一個童年的動畫片,都可以變成一個時段里的濾鏡衝擊波。

比如木偶風的《阿凡提》、《神筆馬良》,又或者是魔幻風的《魔方大廈》,以及賽博朋克風的《猛獸俠》。

這些,都可能成為下一波潮流的啟發者。

童年的夢想,被成年的你實現了,這怎麼會不讓人上頭。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35535b0a7498b64c90e52d5d25a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