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國家對生態環境的建設和動物保護的成果,這些年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許多野生動物的數量在增多,而它們闖入人類世界的現象也更頻繁發生。
以往在農村地區也很難見到的野獸,而今在城裡出沒也不算新鮮事了。比如南京頻頻發現野豬,深圳也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還有野生的老虎,這幾年在吉林等一些地區也經常被人們目擊到。
野生動物數量增多,與人類之間的交集自然也更頻繁,如何與它們更好、和諧相處,成了必須面對的局面。
隨著動物保護意識逐漸深入人心,人們在遇到闖入人類活動區域的野生動物時,不再像以前一樣捕捉或者打殺了,而是選擇上報有關部門,對它們進行救助。
重慶城口縣的民警近期在畜牧村路段巡邏時,就發現了一隻長相怪異的「松鼠」,它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受傷了,臥在地上行動不便,於是民警將其用毛巾包裹住送至林業部門救治。
經過專家鑑定,救助的這隻「松鼠」,學名叫紅白鼯鼠,民間一般稱其為「飛狐」。經過悉心照料之後,這隻紅白鼯鼠身體康復之後就被放歸野外了。
紅白鼯鼠是一種體型中等的嚙齒類動物,松鼠科成員,在所有松鼠裡面,它算是比較大的一種,成年之後體長有35-50厘米,體重為2公斤左右。
從名字上看,就知道這種動物的主要特徵,它身軀背面的毛髮主要為紅色,腹面和腦袋上的毛髮為白色,上臀也有白色的斑塊。
從外形上看,紅白鼯鼠跟一般的松鼠很像,所以見到它的人會認為是一種長相比較奇特的松鼠。不過與狹義上的松鼠不同,實際上它是一種鼯鼠,是會飛的那種。
在松鼠科乃至整個齧齒目裡面,紅白鼯鼠的外表都是比較奇葩的,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非主流」。
一般來說,比較弱小的動物,在外形上一般都長得比較低調,如老鼠、松鼠等等,毛色多為黑灰色,不容易引起注意。但是這貨卻採用了大膽的配色,紅白相搭,讓人想不注意它們都難。
不過好在紅白鼯鼠一般在夜裡出來活動,白天會躲在樹洞或者岩石洞、地洞裡面休息。可儘管這樣,白色的腦袋在夜裡依然相對更顯眼。
紅白鼯鼠是林棲型物種,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核桃林、小楊林、樺樹林等具有較多大型喬木的森林裡出沒。
它們像松鼠一樣具有極強的爬樹本領,而且它的另一項技能也需要用到高大的樹木,那就是滑翔。眾所周知,飛鼠雖然會飛,但是它們不會像鳥一樣原地起飛,只能先爬到高處,然後利用羽翼進行滑翔。
紅白鼯鼠有「隱形」的翅膀,平日裡用不到的時候你根本看不出它有翅膀,只有在滑翔中的時候,它們才會展開。我們人類的翼裝飛行,就是模仿這類動物的。
紅白鼯鼠在滑翔之前,有一套準備動作。它們先是找一棵大樹,爬到高處的樹枝上,然後左右搖晃它那長長的尾巴。一段時間之後,它蓄力縱身一躍,瞬間展開隱藏在身後的翅膀,藉助空氣動力,完成在林中自由滑翔。
滑翔這項技能對於它們來說十分重要,不僅在覓食的時候起到作用,而且遇到一些天敵時,也能憑這技能保命。
在滑翔的過程中,紅白鼯鼠有時候會發出多種不同的聲音,是同伴間在相互傳遞信息,不同的叫聲代表著不同的內容。比如遭遇到敵害時,會發出「吱、吱、吱」的叫聲,提醒同伴要注意了。
紅白鼯鼠對洞穴的依賴程度很大,白天它們需要躲在洞穴休息,會蜷縮著身體,用長長的尾巴當做枕頭。
到了冬季,它們則會在洞中冬眠,不再外出覓食。直到氣候轉暖,它們才會從冬眠中甦醒過來,恢復活動。紅白鼯鼠主要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芽、嫩葉以及一些昆蟲為食。
紅白鼯鼠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習慣,那就是不管到多遠的地方覓食,或者活動,它總是要返回自己的洞穴之後才開始排便。在外面寧願憋著也不拉,不知道該表揚它講衛生、不隨地大小便好,還是說它膽小謹慎好。
紅白鼯鼠主要營獨居生活,在夜間單獨出來活動,每次外出到最遠的地方,也就離巢穴一公里左右。
在嚙齒類動物中紅白鼯鼠算是比較高壽的一種,能活7-10年,相當於人類120歲左右的樣子。
它們在我國的分布還算比較廣,四川、重慶、貴州、湖北、雲南、陝西等地區都有。加上它們的種群數量趨勢穩定,所以生存狀態比較樂觀,不屬於瀕危物種,因此而被列為「三有」保護動物。
不過儘管保護級別不如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但私自捕捉它們,也是違法的。
紅白鼯鼠有著奇特的外表,眼睛大大的,看起來相當可愛,加上會飛這一特徵,很多人會產生把它們當成寵物養的想法。
但我勸你最好不要那麼做,因為首先它們是保護動物,其次飼養這類的「奇寵」,可不像養貓養狗那麼簡單,也容易感染一些野生動物身上的病菌。自然界裡的生物,就讓它們待在自然界裡就好了。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