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黑河發現「不明猛獸」,體壯尾巴短,網友一看:它能咬死狼

2023-02-21   動物速遞

原標題:男子在黑河發現「不明猛獸」,體壯尾巴短,網友一看:它能咬死狼

在生態環境逐漸改善之後,人們在野外遇見野生動物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尤其是在一些生態環境比較優越,野生動物頻繁出沒的地區,目擊到一些「奇珍異獸」也是常有的事。

一名男子近日在黑河市愛輝區臥牛湖風景區附近的樹林間就偶遇了一隻「不明猛獸」。男子行車在山路中,突然從路旁竄出一隻體型適中的動物,從外形上看,有些像貓,應該是一種野生貓科動物。

起初人們以為是流浪貓,但仔細一看發現它的體型比貓大得多,而且外形跟貓也有一些差異。

畫面中的這隻野生動物身體粗壯,四肢粗長,一條短短的尾巴與身體極不成比例,有趣的是耳朵尖上還長有黑色的簇毛。

這隻動物的警惕性很高,但是卻並不是十分害怕人,它與車裡男子對視了一會兒之後,便轉身走進樹林,最終消失在視線中。

其實男子在黑河發現的這隻野生動物,是一隻猞猁,民間也稱「山貓」,屬於中型貓科動物。這是一種十分兇猛的野獸,許多網友看過之後也表示它能咬死狼。

歐亞猞猁:尾巴短,耳朵有簇毛

「短尾巴、耳朵尖上有簇毛」是猞猁最明顯的特徵。廣義上的猞猁一共有4種,全都位於猞猁屬下,它們分別是:歐亞猞猁、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不過多數時候人們都不會將短尾貓稱作猞猁。

狹義上的猞猁僅指歐亞猞猁,它是4種猞猁里體型最大的一種,成年之後體重為18-30公斤,跟一隻中小型的犬差不多,比一般家貓要大得多。與貓亞科里一眾小體型的捕食者相比,歐亞猞猁算大的了,其戰鬥力也是屬於中小型貓科動物的天花板。

歐亞猞猁身上的毛髮色調跟所處的環境有關,多為淺棕色、土黃棕、淺灰褐以及灰白色,春夏季顏色偏棕,秋冬季節顏色偏灰白。它們的身上有斑點,所以在過去也經常被人們誤以為是小豹子。

歐亞猞猁的四肢很粗壯,而且比例較長,這樣的身體構造賦予了猞猁很強的行動能力,在追捕野兔等靈活迅捷的獵物時,能發揮較大的作用。

因它們所生活的地方為北方,冬季會覆上一層厚厚的積雪,為此猞猁的大爪子上還會長出長而密的毛髮,以便在積雪中活動。

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北方

猞猁是一種喜寒動物,它主要棲息於北方,歐亞猞猁顧名思義是一種生活在歐亞大陸的猞猁。

分布範圍很廣,其棲息生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到高寒灌叢草原,甚至是半荒漠地帶都有生存。一般多在森林灌叢地帶,或者密林山岩里比較常見

猞猁是獨居型的獵手,具有夜行性。白天一般躲在岩石洞、石頭縫裡面休息,曬曬太陽。到了傍晚時分出來覓食,有時候甚至通宵活動,一直凌晨才收工。其活動範圍受獵物豐富程度影響很大,獵物較為豐富,活動範圍則較小,反之同理。

歐亞猞猁的獵物比較廣,從各類小型齧齒動物到小野豬、狍子等均有。它們多採取伏擊的方式捕獲獵物,環境中的草叢、石頭、大樹就是天然的遮蔽物,當獵物進入它的伏擊圈之後,猞猁就會一下子衝出去,將獵物死死咬住。

它的耐飢性和耐寒性都極強,有時候能在一處靜臥幾日,身上濃密的毛髮保暖性能極佳,反倒是溫暖濕潤的南方地區,不適合猞猁長期生存。

在虎豹普遍缺乏的森林裡面,形成了「南金貓北猞猁」的局面。猞猁儼然成了北方多數森林裡的新晉獸王。

性格兇悍,號稱「屠狼小能手」

猞猁能屠狼並不是誇張的形容詞,事實上它們的確有如此實力。白俄羅斯中西部的納利波基森林是一片生態環境比較優越的森林,裡面生活著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其中就包括了歐亞猞猁和歐洲森林狼這一對冤家。

白俄羅斯科學院的動物學家們經過長期的生態研究,發現這裡的猞猁與狼存在極強的種間競爭關係,雙方經常是斗得你死我活。

從結果來看,似乎猞猁是贏家,歐洲森林狼一度被殺得斷子絕孫,某些年份裡面,其繁殖力甚是為零。

狼是群居動物,可能很多人並不理解,體型並不占優勢的猞猁,是如何殺死狼的?首先歐洲森林狼體型並不大,有些甚至都不如雄性猞猁大。其次這裡的狼並不是一直群居的。

每年的4-9月份,是納利波基森林的溫暖季,此時林中小型哺乳動物數量豐富,獨狼的覓食效率遠高於群狼。所以這個時候的狼更傾向於單獨行動,獨狼的數量甚至超過群居狼的數量,這就給了猞猁伏擊並殺死它們的機會。

事實上即便是成年的雄性大猞猁,也不會去招惹狼群,它的下手目標多為獨狼、懷孕母狼、幼狼

受猞猁壓迫,動物學家們發現狼幼崽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一度為40%-60%,而在猞猁密度比較高的森林斑塊里,狼幼崽的死亡率甚至高達90%。反觀猞猁方面,雖然狼也會殺死猞猁幼崽,但森林是猞猁的主場,其幼崽的存活率能維持在80%左右。

我國13種貓科動物裡面,猞猁算是非常特別的存在,它的顏值很高,實力很強,數量也不算少,大概是7萬隻,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