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人們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就是身邊的野生動物似乎都變得多了起來,比如以前即便是在農村地區的山林裡面,也很難見到的野豬,這幾年已經頻繁走上了各大城市的街頭,甚至出現在一些商場裡面,不少的省市因為野豬的泛濫對當地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甚至發出了「野豬追殺令」。
除了野豬這一繁殖能力強的動物數量迅速增多之外,不少的瀕危野生動物也變得越來越常見。山西長治市平順縣通天峽風景區林秀潭幽,靈秀壯美,除了環境優越之外,當地的野生動物資源也比較豐富。
風景區的工作人員近日在整理安放在景區內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驚喜地發現了一隻華北豹的活動身影。
只見一隻膀大腰圓、四肢粗壯的豹子從山上走進鏡頭裡,從它的體態分析,應該是一隻成年的華北豹。或許是林子裡有蹄類動物資源豐富,這隻豹子才能吃出如此身材吧!
畫面中這隻華北豹慢悠悠地在林子裡閒逛,這是它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那就是在領地里巡視。有兩個比較明確的目的:進行領地標記和尋找獵物。
每每提到華北豹的時候,人們總是用「珍貴」來形容它們,那麼這種動物究竟有多珍貴呢?全世界的花豹一共可以分為9個亞種,生活在我國境內的就有4種,它們分別是:遠東豹(東北豹)、華北豹、印度豹、印支豹。
這4種豹子裡面,只有華北豹是僅生活在我國境內的,所以華北豹很多時候也就被稱為「中國豹」。
調查數據顯示,全國的野生華北豹數量大概在1500隻,比野生大熊貓還要稀少,屬於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可想而知華北豹有多珍貴。
從名字上看,華北豹像是整個華北地區的特產,但實際上它們的分布很有限,棲息地破碎化嚴重,呈孤島狀分布,棲息地與棲息地之間的生態廊道並不完善。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9年的評估報告顯示,我國確認有華北豹生存的片區只有8個,主要在寧夏、陝西、山西、河北等一些省份里。
其中山西省境內的華北豹數量要多一些,比如在龐泉溝、五鹿山、太行山中部、太行山南端都有發現它們的蹤跡。
華北豹很漂亮,身上毛髮的基色為黃色,上面布滿黑色的斑點,形似銅錢,所以花豹在我國又被稱為「金錢豹」。
在所有豹子亞種裡面,華北豹的體型算中等,成年之後多數能達到40-75公斤。它們的腦袋比較圓,比例相對於老虎來說要小一些,但一些較大個體的華北豹,看上去依舊會有虎頭虎腦的感覺。
華北豹是典型的獨居型貓科動物,其活動規律具有夜行性,白天一般是休息,晚上出來覓食,清晨和黃昏是它們活動的高峰期,主要以森林裡中大型的有蹄類動物為食。
豹子是全能型的捕食者,上山下水無所不能。它們十分擅長爬樹,其爬樹的本領甚至不會比靈長類動物差。
在非洲稀樹草原裡面,由於生存壓力大,種間競爭激烈,所以每當豹子捕獲了獵物之後,都會將其拖到樹上再進食,目的就是防止被地上的一些野獸搶奪。它們的力氣很大,甚至能將比自身重一半的獵物拖上樹。
豹子的游泳本領也很強,能下水捕捉一些較大型的魚類。不過在其飲食構成裡面,主要還是生活在陸地上的有蹄類動物居多,比如野豬、斑羚、山羊、鹿、麝、麂等。
很多人都知道,我國曾是「虎豹」大國,生活著數量較多的虎豹。比如華南虎,雖然名字看上去像是華南地區的特產,但實際上它們分布範圍很廣,華中、華北、華東、西南、晉南等均有大量的華南虎,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一種老虎。
可惜的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過後,由於「人虎」衝突,導致華南虎被大量獵殺,直接從野外消失了,其他的東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在之後包括當下,我國的大多數森林裡面,是沒有老虎的。
豹子作為一種大型的捕食者,其在上個世紀的命運大抵是跟老虎相似的,不過它們的情況相對於華南虎來說又要好一些。因為豹子從未在我國森林裡真正的消失過,即便在種群數量最低谷的時候,在西南腹地、秦嶺、太行山等一帶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裡面,依舊有健康的種群存在。
後來隨著國家的大力保護,生態環境逐漸好轉,全國的豹子種群也呈現了上升的趨勢,不少豹子通過生態廊道漸漸向外擴散。
「森林之王」此前是形容老虎的,然而在我國多數森林根本沒有老虎存在的前提下,豹子儼然成了新晉的獸王,一定程度上替代的老虎的生態位。
華北豹作為我國最珍稀的那一類野生動物之一,這些年來隨著種群數量漸漸恢復,相關的目擊事件或活動蹤影也越來越多。
比如除了本次在通天峽風景區被拍到之外,此前在河北駝梁自然保護區、寧夏六盤山自然保護區、河南濟源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等多數地區,均有被拍到。相信未來隨著棲息地進一步改善,華北豹的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