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既可愛又調皮,既懂事又氣人,而這種特殊氣質不僅體現在家庭中,同樣也體現在學校里,哪怕是嚴肅的考試也阻止不了他們「放飛自我」。
其實,這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屬於網絡「原住民」,從小到大接觸的都是電子產品,所以不用等父母老師去教,就可以自行通過網絡了解到許多信息。當然了,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成長背景,才導致他們越來越難以「管理」。
如果你身邊有小學老師,那麼在聽「當事人」吐槽時就會明顯感覺到,現在的老師似乎拿這群「惹不起」的小學生完全沒辦法。
不過,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厲害,而是因為他們的腦洞太大,一場考試下來就能讓判卷老師「服氣」。
小學生的腦洞有多大?判卷老師看完「騰化」試卷一臉懵
如今小學老師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現在的小朋友實在是太難教了。
比如低年級數學考試中常見的倒寫數字題,有些小學生就直接將捲紙倒過來,按照正序又寫了一遍數字。而這樣貌似審題正確地回答,卻直接就給老師都整不會了,甚至開始懷疑人生:我上課是這麼教的?
還有同學將語文題做成了數學題,比如成語填空——五()四()。這位小學生順手就寫成了「五八四十」,語文老師看後無語,真想直接把捲紙拿給數學老師去判。
英語考試中,題目是「對劃線部分提問」,結果學生用中文作答:「畫線部分為什麼要畫那裡?」判卷老師看後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只想回復「你是認真的嗎?」
如果說填空題有標準答案,學生們答不出想辦法糊弄一下,老師最多是一邊判試卷,一邊憋笑。但作文總能寫些正經的吧?如果你覺得「是」,那一定是大家自己想多了。
在常見的作文題目《媽媽》中,小學生們也不忘「騰化」,比如描寫媽媽睡覺時,小學生形容為「睡夢之中的媽媽好醜」,而同樣描述的還有:「媽媽急的像沒吃過飯的豬一樣」。也不知道當小學生試卷逐漸「騰化」以後,到底還能不能拿給媽媽簽字?
腦洞清奇的背後,離不開網際網路的幫助
在閱讀理解中,更見小學生們的清奇腦迴路,比如東漢時期黃香的故事中,提問也是圍繞「需要向黃香學習什麼」,結果小學生回答,簡直是離了個大譜,相信老師看後也是一臉懵。
當題目中詢問問小明為什麼沒上學,這位小學生直接答出了自己的心聲「不想考試」,再問「燕子為什麼往南飛」,答:「因為南方不考試」。老師不僅判了零分,還得叫到辦公室好好談一談。
其實,孩子們的腦洞大開離不開網際網路的幫助。因為他們的所謂答題中的段子,都有網絡搞笑段子的影子,甚至有網友看後表示,「難道他們是參加德雲社的招生考試嗎?」
在自制力較差的學生面前,家長與老師要打好配合工作
雖然小學生們的答題有些隨心情、看天意,甚至不乏「惹怒你」的表現,但對於這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也不能全用調皮搗蛋或是不想好好學習來評價。
相信有智慧的老師或家長會在學生們平時的生活學習中,見招拆招,以激勵、鼓勵代替批評和指責。
因為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些看似調皮搗蛋的行為,可能也是他們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畢竟枯燥的學習和標準的答案對於小學生來說太過無趣。所以小學生們也希望通過一種方式來表達訴求,甚至是提出抗議,只是這種方式不太恰當而已。
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和家長也不必太過焦慮,更沒必要過度指責。告訴學生為什麼丟分,怎樣作答即可。但如果還是故意答錯,不妨以罰寫等方式,讓其「加深印象」。
結語
筆者認為,如果身邊有這樣的孩子,不妨好好培養,比如陪同孩子做一些有創意或是有創造性的活動,類似於手工、設計、寫作、口才表演等。
因為他們擁有別人沒有的想像力、觀察力,甚至是創造力,這些看似與獲得更高的分數不搭,但這些又是普通的學生不具備的能力。
試想我們這些成年人,在經歷了從義務教育到大學學習的過程,雖然學歷更高了,但許多人卻在一步步的應試中逐漸缺少了「靈光」,所以還是希望家長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呵護好孩子的這份創意與天賦。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些小學生的「騰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