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華,女,漢族,1977年4月生,家住泰興市古溪鎮周莊村,江蘇黎明發電設備有限公司文員。
她的二姐先天痴呆,為二級殘疾,周紅華從小就一邊上學,一邊料理家務、照顧痴呆姐姐。父母離世後,更是帶著姐姐出嫁,每天幫姐姐穿衣穿鞋、刷牙洗臉,從日常飲食到個人衛生,從身體健康到心靈慰藉,都做得無微不至。29年來,周紅華用全部的愛去呵護這個家庭,不僅用雙手為不幸的姐姐撐起一片愛的天空,還當好一雙兒女的「啟蒙老師」。
她堅毅而善良,是位家喻戶曉的「好妹妹」
周紅華的二姐周小霞經市殘聯認定為二級殘疾。父母在世時,為了保障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妹妹紅華從小就懂事,只能一邊上學,一邊料理家務、照顧痴呆姐姐。1994年她的母親去世了,原本痴呆的二姐脾氣越發暴躁;父親體弱多病,照顧小霞也不太方便,因此,照顧二姐的重擔全部落在了這位妹妹身上。即使出嫁,這份擔當也絲毫不動搖。村裡人建議將二姐送到政府養老院,紅華堅決不同意。她說:「這是自己家裡的事,不能給政府增加麻煩。」這些年,每天早晨起床,紅華總是不厭其煩像照顧小孩似的,幫姐姐穿衣穿鞋、刷牙洗臉。每到冬天,早早地就給姐姐床上鋪上厚厚的被褥,因為二姐不會按開關,為預防不測,所以她一直沒有鋪電熱毯,天天準時把熱水袋塞到姐姐的被窩裡,避免姐姐晚上受凍著涼。常人難以理解她的苦心,連丈夫也無法忍受,夫妻間引發的矛盾積累越來越深。就這樣,她的第一段婚姻「和平」結束了。
她忠厚又勤奮,是位老實本分的「好妻子」
好心的鄰居勸她再找一個伴侶,家裡唯一的親人大姐也非常支持。她考慮了好久,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帶著二姐出嫁或對方倒插門,對方要真心同意一起伺候二姐,至於經濟等方面的其他條件都不重要。鄰村的一個男子因老婆生病去世,留下一幼女,孩子又特別渴望得到媽媽的呵護。男子了解到紅華家庭的全部情況後,深深被她的這份執著和真情所打動。就這樣,男子願意「上門」一起來承擔這份責任,延續這份人間大愛;兩個不幸的人彼此多了份依靠,相互間的溫情給這個新家帶來滿滿的愛。再婚後,她常常提醒打工在外的丈夫要吃得好一點,而自己幾乎頓頓吃的是殘湯剩菜。鄰居們心疼她,紅華總是說:「自己在家吃點苦受點累不算啥,只要把孩子帶好累也是樂著的;家裡一切正常,丈夫就能在外安心掙錢養家餬口,孩子他爸放心我也就過得踏實。」
她堅韌又偉大,是位人人誇讚的「好母親」
周紅華說:「我希望我的一雙兒女像對我一樣對待他們的二姨媽媽,我想這就是家的含義。」因為她的言傳身教,兩個孩子都為人善良、學習用功。目前,女兒以優異成績考進黃橋中學,進入即將高考的關鍵時刻。周紅華知道這關係著孩子的未來,每天堅持風雨無阻兩頭跑,晚上忙好了二姐,趕在九點孩子下晚自習前到黃橋,起早打發好孩子去學校,又匆匆騎電動車趕回家照顧二姐。她每天早上總用兩個鬧鐘,生怕疲勞睡過了頭,誤了兩頭的事。鄉親們嘖嘖稱讚她是天下難找的「好人」,以她為榜樣教育孩子要樂於助人、懂得感恩,遇到困難要有克服的信心和決心。
周紅華沒有忘記初心擔當,始終無怨無悔踐行著自己的承諾,用全部的愛,呵護著兩個孩子的成長,關愛著二姐的一生。她常說,只要看到孩子們健康成長,看到二姐衣著清清爽爽、身體無恙,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罪,苦中作樂也甘之如飴。這個二姐「久病床前有孝妹」的故事在當地已經傳為美談。(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