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除了催淚,我們還看到了什麼?

2022-03-02     鄭捕頭

原標題:《人世間》:除了催淚,我們還看到了什麼?

電視劇《人世間》58集全部播完,我也全部看完了。儘管很多人說它爛尾,說它前面優秀後面狗血,但我還是看完了。這也是我十多年來,第一次在央視一套完整看完的電視劇。

它當然是有缺點的,有很多觀眾看不習慣的地方,但相比這些方面,它的優點更多。而且恰恰是由於保留那些不夠優秀的部分,帶有宣傳意味的情節和台詞,才使得它能夠獲得平衡,這樣一部出色的長劇才得以呈現出來。

|

我最早聽說關於《人世間》的消息,還是在2021年8月。那天和宋方金老師吃了個飯,快言快語的他說起很多事兒,其中之一就是這部劇。他說這是一部大製作的重點劇,據他分析播出的時候肯定會受到關注和歡迎。他也提到,原著作者是作家梁曉聲。

當時,我對他說的這部劇沒產生濃厚興趣。首先梁曉聲在我看來,已經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作家。他當年寫《年輪》,在那個時代作品受到歡迎,但他也幾乎停在了那個時代,這些年還能寫出什麼更有影響力的作品嗎?另外《人世間》這個名字,讓我和《人間世》弄混了,心想它可能又是反映患病人群和家庭的作品。再加上喝了幾杯酒,《人世間》這個劇其後就沒再想起來。

春節前,《人世間》作為虎年開年大戲在央視一套播出。年前年後事情多,我大部分時間忙著和家人團聚,加上一次旅行,除了春晚其餘作品都沒太關注。但從網上看到的劇中片段和演員陣容判斷,這應該是一部跨時代的家庭劇,我看不看先不打緊,我跟爸媽說了,讓他們注意一下。

隨後幾天問起來,兩人說他們已經在追了,都是過去的老事兒,挺好看的。他們讓我也看看。我當時沒有下決心。

除了看《鄉村愛情》是出於長期習慣,這些年我已經不追國產長劇了,《人世間》五六十集,追起來太累。另外還有一個固有想法,那就是中央一的劇過於主旋律,已經多年不看,抽冷子這麼一看,會不會完全不適應?還是放一放吧。

不過朋友圈裡開始有人提起《人世間》,有的還給予高度評價。其中誇讚最多的,就是播客《文化有限》的主播超哥。因為要寫一篇小文,我給超哥發消息,請她簡單給我說幾句,這部劇的亮點。結果她一個電話打過來,聊了半個小時。

她曆數了這部劇的各種好看之處,隨時看隨時哭,還說自己是《人世間》的民間推廣大使。我還問了另一個朋友,她有理有據地進行了分析,瑕不掩瑜,她也說這部劇是良心好劇。

小文寫完,我開始琢磨,要不我也試試?

|

大概在《人世間》播到40集左右,我從第一集開始看,很快就明白,吸引我爸媽和那兩位朋友的地方,到底在哪裡。

《人世間》是年代劇,是帶有宣傳意義的主旋律題材劇作,但它歸根結底還是帶著溫暖的情感劇。這種情感是多方面的,老一輩對女兒的情感,新一輩對父母和兒女的情感,兄弟姐妹的情感,戀人之間的情感,夫妻之間的情感,童年夥伴之間的情感,街坊鄰居的情感,還有年輕人和單位老領導的情感。

這些情感,在前四十集是表現得最為濃烈的,這也是很多觀眾最看重這部劇的所在。那個階段,三個兄弟姐妹的父母都健在,儘管全家人由於各自情況聚少離多,這難得的相聚反而使得他們的親情更加濃厚,同時也更深沉。

這些部分,也是我落淚最多的部分。老母親和長大後的孩子們見到面,晚上在炕上枕頭挨著枕頭說話聊天,這也是多年來在我老家經常做的事。母親和孩子永遠有說不完的話,燈亮著的時候聊,關上燈之後繼續聊,有時候能聊到後半夜。說一些聊過很多次的老事兒,也說最近發生的新事兒。即使不說話,母親也願意那麼端詳孩子,總也看不夠。

很多集《人世間》,我都是在夜裡連著看的,只有我一個人看,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我不能想像如果我是在地鐵或者公交車上看,怕別人見到我的反應而拘束自己,那該有多麼不方便,我該有多麼不痛快。

按劇中所示,周秉昆的年紀和我爸只差一歲,按理說全劇講的是我上輩人的故事,但很多情節和台詞我都能代入,至少能體會到。比如給遠方的親戚寫信,來信後給不認識字的家人讀信,我小時候也經歷過。

既然是情感戲,就涉及到煽情的問題。能讓人看劇掉下淚來,很容易被指煽情過度。我認為在這方面,《人世間》還是克制的,儘管它配合抒情音樂的慢鏡頭不少,但在台詞上並沒有特別用力,很多時候都點到為止,沒有讓角色們繼續說出更為催淚撓人的話。

這就要說到全劇的另一個優點,那就是劇情推進節奏比較快,沒有出現很多國產劇拚命兌水的痼疾,否則四五十年的故事拍58集絕對是打不住的。

|

應該像很多人一樣,劇中我最想看的,還是周秉昆和妻子鄭娟的故事。尤其在前十集左右,辛柏青和宋佳看上去,都是比當時的角色年齡偏大的,外形上彆扭,他們倆的戲份也就不夠吸引人。直到後來他們的戲開始增多,年齡也逐漸和人物吻合,才開始散發更多魅力。

而周秉昆和鄭娟的魅力,幾乎是從頭到尾都在的,尤其是周秉昆。雷佳音的作品我看得不多,連他主演的幾部很紅的劇我也沒看過,但《人世間》找他當第一主演也是找對了。他本身就是東北人,小人物的心酸,還有處於逆境仍舊樂觀的狀態,都表現了出來。

周秉昆的情感戲很多,不管是對鄭娟還是父母兄長,到觀眾受到感動的瞬間,他往往見好就收,一句隨意的玩笑把話題岔開,既顯得隨意,又顯得真實。那種舉重若輕的樣子,被雷佳音拿捏得非常準。

對於鄭娟的評價,就沒有周秉昆那麼一致了。周秉昆這個人物顯得真實,鄭娟則顯得有點兒虛假。善良是她最大的優點,這讓她得到劇中人的一致認可,卻也被觀眾指摘為過於聖母。

鄭娟的表現,時不時讓我想起劉慧芳——尤其凱麗還在劇中扮演了角色。慧芳在當年曾被全國觀眾認定為最好的女人,放到今天就不盡然。《人世間》創作者應該也預料到這樣的問題,所以到後面幾集還是給鄭娟安排了幾段爆發的戲,讓人們看到她不只是善良,更不是軟弱,她也是有自身主張敢於對一些人說不的活生生的人。

|

全劇還有兩個明顯讓人不舒服的人物設置,就是駱士賓和喬春燕。駱士賓的戲,我幾乎都是快進著看的,多看幾眼就膽固醇偏高。喬春燕是慢慢變化的人,最開始她的果然活絡讓人喜歡,到後來掉進了錢眼兒里。

有人評價說,後面的劇情過於狗血,大概也是指著駱士賓和喬春燕的戲份所說。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有意的設計,全劇不能只有好人沒有壞人,如果必須有,那就讓駱士賓和喬春燕來當。

兒時夥伴的故事,也是《人世間》貫穿始終的重點所在。看周秉昆和他們的交往,我一方面是羨慕,因為我小時候一起長大的同學朋友,到目前並沒有和我保持那樣的親密關係,但另一方面我也在琢磨,對於那些人,真的需要幫忙幫到這個程度嗎?尤其「我弱我有理」的情節頻繁出現,讓我多少有點兒含糊。

不過大體來說,能擁有那麼一幫從小到大無話不談的朋友,如今確實是一件越來越奢侈的事情——尤其有了朋友圈。周秉昆是幸福的。有人說在這方面,《人世間》有點兒像《請回答1988》。不是沒有道理。

《請回答1988》里表現的完美友情,一方面人家是確實拍得好,另一方面我看也是濾鏡所致。況且,《請回答1988》的時間跨度很短,即使後來這些人發生或好或不好的變化,我們都看不到。《人世間》則展現了這群人的四五十年,出現一些讓人失望的人和事,可以理解。

進一步說,《人世間》的故事才是我們自己的故事,它的人物和情感再讓人遺憾也是我們的,是我們多年來都能切身感受到的。《請回答1988》再完美無瑕,那也是別人的故事。

|

再說《人世間》的宣傳意味,這也是它被吐槽比較多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周秉義身上。在後面幾集,周秉義開會時說的話,面對光字片街坊們說的話,有一些很像是對著報紙社論念出來的,對於一般觀眾來說,這不太容易接受。

我也不願意看這些情節,如果它們出現在其他劇集裡,我應該因此就直接放棄全劇。但正是因為此前已經看到前四十集裡他們的故事,被他們和父母及兄弟姐妹的來往細節打動,才願意試著去理解這些人物,接受這些人。

你可以說這是導演和編劇的技巧,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這些情節的存在,前面那些我們更願意貼近的故事和情感,可能也無從體會到。能平衡成這樣,不容易了。

我喜歡看優秀的家庭劇,此前也不止一次列舉過。如果今後再有人讓我列舉一部家庭劇新劇,我就說——《人世間》前40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12a6b08958b05323810b0536bbbcb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