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冬奧會加拿大選了lululemon?

2022-02-05     每日人物

原標題:為什麼冬奧會加拿大選了lululemon?

這也意味著,很多人買下一條lululemon瑜伽褲時,是迫切地要讓自己從屬於某一個階層。而這,也是lululemon的成功故事裡最本質的部分。

文 | 徐晴 周鑫雨

編輯 | 金匝

運營 | 橞楹

秀場黑馬

昨晚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可以說是最大的一場羽絨服秀。

身著灰色ICEPEAK羽絨襖的芬蘭代表團,被大家戲稱為「人形小企鵝」;米字旗配色的Ben Sherman,在英國代表團身上玩了一把英倫學院風;哈薩克的運動員將印有國名縮寫的條幅高舉頭頂,湖水綠的羽絨服被全方位展示,成了網友心中的「最佳冷色系」。以至於有人邊看邊調侃:「在開幕式直播右下角掛個小黃車,我就能買爆同款。」

哈薩克運動員的湖水綠羽絨服。圖 / 微博@新浪體育

這場「奧運展銷會」的種草是成功的。話題#開幕式羽絨服#衝上了微博熱搜第4位。一份份整理好的冬奧羽絨服品牌清單在網上傳播。有網友在某個品牌的官方微博下留言:「同款上架的壓力請給到這邊。」代購也很忙,打著「運動員同款」的九宮格羽絨服廣告,迅速出現在朋友圈。

其實這份種草清單里,大部分品牌已經在之前的冬奧會上刷足了存在感。比如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Ralph Lauren一直是美國奧委會的官方合作服裝品牌,而加拿大滑雪品牌Karbon,也是從2006年簽約開始,就和澳大利亞冬奧代表團締結了長久之約。

在一眾老面孔中,安踏無疑是昨晚最大的贏家。作為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體育服裝合作夥伴,安踏的奧運贊助版圖並不止於國內:2009年收購的FILA,是里約奧運會韓國奧委會的主贊助商;而今年與日本冬奧代表隊達成合作的DESCENTE,也在2016年將中國大陸獨家經營權授予了安踏;2018年加入安踏品牌矩陣的始祖鳥,也出現在了冬奧會——不到半小時,同款羽絨服的6個尺寸均顯示售罄。

當然,也有新面孔出現在奧運中。2018年,優衣庫進軍瑞典,次年就攜手瑞典奧委會在各大賽事中捲土重來,玩的一手北歐莫蘭迪冷淡風。到了今年冬奧會開幕式,優衣庫依然「硬核」:藍色拼色的羽絨服,採用的是可回收材料和環保技術。

在這場羽絨服「大秀」中,缺乏奧運基因的lululemon,因為一抹紅色,成了當晚最大的一匹「黑馬」。

開幕式上亮眼的加拿大代表團。圖 / 微博@加拿大大使館官方微博

作為奧運贊助的新秀,lululemon擊敗了哈德遜灣(Hudson’s Bay),並一舉拿下了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的亮相機會。要知道,在前16年里,哈德遜灣一直是加拿大奧委會的服裝贊助。在路透社的訪談中,加拿大奧委會執行長David Shoemaker將lululemon視作「加拿大成功故事」。

開幕式會場外,lululemon的成功故事確實足夠勵志。2013年,這個靠瑜伽褲起家的加拿大運動品牌落戶中國,並以平均每年開9家新店的速度擴張——今年,lululemon的大陸門店總數已達到了71家,占全球門店總數的近13%。

只不過,作為奧運贊助商,一些觀眾對lululemon依然陌生。「加拿大代表團穿的竟然是一個瑜伽內衣品牌?」「為什麼是lululemon而不是加拿大鵝?」加拿大本土僅有9家門店,中國門店卻有20家的加拿大鵝,之前多少在國人面前刷足了臉,即便深陷「拒絕退換貨」和虛假宣傳的醜聞,加拿大鵝的生命力依然不減——降溫的1月,上海國金中心和環貿門店都排起了長隊。至今江湖上都流傳著加拿大鵝的在華盛況:在宇宙時尚中心三里屯,10個穿羽絨服的人中,6件是「鵝」,剩下3件The North Face和1件北京電影學院校服。

但加拿大代表團出場時的「一抹紅」,讓lululemon打了個翻身仗——亮相後,#加拿大羽絨服#上了微博熱搜。當晚,海外官網中代表團同款系列已顯示斷貨,官方微博的評論中有人擔憂:lululemon不會要漲價吧?

在過去23年里,作為「加拿大成功故事」的lululemon如何走上冬奧會值得玩味——至少,絕不是一條瑜伽褲那麼簡單。

造夢和成癮

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對自己受眾的定位能這麼精準:「一位32歲、年收入10萬美元的單身女性,有自己的公寓,熱衷時尚也熱愛運動,每天在忙碌之餘會花上一個半小時鍛鍊,願意花100美元購買一條瑜伽褲」,這個確切到年齡、收入、時間的用戶畫像,屬於lululemon。

畫像是lululemon創始人Chip Wilson給出的。他自己就是一個狂熱的運動愛好者,著迷於衝浪、滑雪,以及游泳。那是90年代末,瑜伽課剛在北美興起,還沒有大範圍流行,Chip Wilson注意到這個新運動,也捕捉到瑜伽兼具社交和商務屬性,於是報名參加了一個瑜伽班。他注意到,只是一個月的時間,這個瑜伽班就從6人變成了大概30人。

Chip Wilson相信自己的嗅覺,1999年,在溫哥華,他開出了第一家lululemon,主打的就是瑜伽褲。他還擅長發現痛點,那時市場上的多數瑜伽褲都存在隱私部位遮蔽性問題, lululemon開發了一款核心面料「Luon」,由86%尼龍和14%萊卡組成,有高彈力、高透氣性,還有襠部無縫剪裁和菱形內襯設計,解決了瑜伽褲的視覺尷尬。

lululemon創始人Dennis J. Wilson,但是媒體一般稱其為Chip Wilson。圖 / 網絡

在之後的二十幾年裡,lululemon擁有9種不同特質的面料,「科技感」的標籤貼在了這個瑜伽褲品牌上,相應的,它的價格也更貴,一條瑜伽褲的標價在90-95美元左右,比其他品牌高出50%。

有了用戶定位、科技標籤,造夢的元素初步集齊。

lululemon的全體員工打造了夢的基底。lululemon選擇店長時,喜歡有新聞行業、咖啡行業經歷的文藝工作者,他們擅長接受、傳播品牌文化,而每一位門店的導購都有一個特別的title,叫做「產品教育家」,正是他們孜孜不倦向顧客推薦褲子,兜售美夢。

「推薦人」機制讓夢有看得見的形狀。lululemon不請明星代言人,而是鼓勵員工走出門店,走向瑜伽館、舞蹈室、游泳館、健身房,跟教練們打好關係。這麼做的終極目的是邀請4-5位教練成為門店大使,大使為lululemon拍攝宣傳照片、制定匹配的課程,而lululemon提供一年2萬元的產品使用額度,購物享受6折優惠,雙方互惠互利。

2016年底,lululemon剛進入中國市場時也遵循著這套法則。就像每一個向你推銷安利產品人的大多是家庭主婦、下崗職員一樣,lululemon的推薦人多是瑜伽教練、舞蹈老師、健身教練——穿著lululemon展示自己修長的雙腿、飽滿的臀部、流暢的肌肉線條的人,既是產品的主要消費人群,又是精美的展示櫥窗,誘惑著其他人踏入商店。

公司高層們則肩負著詮釋夢、塑造夢的重任。他們會去參加一門叫做「Landmark」的心智開啟課程——就像國內的「靈修課」,課程參與者被稱為「L教徒」,教徒們像參加多人研討會一樣,激發自己「真正的潛能」。一名lululemon經理說,「Landmark」是公司賜予員工的禮物。創始人Chip Wilson也曾參加課程,他在自傳中稱,自己在Landmark論壇上經歷了一次「覺醒」。

lululemon早期的發展踩中了時代的鼓點:第一批獨立的中產女性成長起來,消費入侵她們的生活。很快,它又趕上了另一個熱潮:在之後的十幾年裡,瑜伽褲不只是瑜伽褲,它成為一個女性意識覺醒的新符號。

這些年,圍繞著瑜伽褲的爭議層出不窮,包裹著身體的瑜伽褲,是對身體線條的一種直接展示,以至於那些「反瑜伽褲者」,成立了抵制瑜伽褲的宣傳網站,國外有人甚至希望政府立法,禁止將瑜伽褲穿出街。在國內,相似的情景也在網絡上存在著,一個平台上,有網友對穿瑜伽褲上班、出差的看法是「奇葩」「日常穿有點羞人」「想出軌吧」。

但禁令、抵制、偏見從來沒有讓瑜伽褲消亡。在美國,瑜伽褲的銷量可以與牛仔褲持平。它們也占領了時尚雜誌和社交網絡,卡戴珊家族和模特Kendall Jenner是尤其知名的瑜伽褲愛好者。

根據零售研究公司Edited的統計,截止2021年底,全球共有超過11000種緊身褲可供消費者選擇。而lululemon站上了瑜伽褲的最頂端。走過23年,它的含義越發豐富,它包含著女性意識的覺醒、獨立女性的消費力。憑藉強大的造夢力量,它也成功創造了中產階層對品牌的成癮性。

一位在自媒體上曬出過100雙鞋、100個包的時尚編輯將lululemon摺疊在最小號的愛馬仕包里隨身攜帶。她甚至專門撰寫了一篇文章:《我就要背著愛馬仕穿著lululemon過一生》。痴迷於lululemon的人,會在旅行中搜索每一家lululemon門店的位置、去瑜伽館必須背著lululemon的大紅色編織購物袋、渴望擁有同品牌的頭箍、水壺甚至啤酒。如果有人發問,一條瑜伽褲賣1000塊值得嗎?得到的回覆可能是一個輕蔑的微笑。

成癮者們為lululemon帶來了巨大的收益。2019年,lululemon市值超過Under Armour,成為運動鞋服界僅次於 Nike、Adidas 的第三名。從1999年創立到2007年登陸紐交所,再到2022年突破500億美元市值,這個夢,阿迪達斯用了70年,而lululemon只用了23年。

lululemon店門口處擺放了多種瑜伽造型模特。圖 / 視覺中國

踩中時代

在lululemon的故事裡,創始人Chip Wilson最被人讚嘆的,是他對細節和消費心理的感知。

1979年,Chip Wilson曾經創立運動品牌Westbeach,這是一家由衝浪服裝起家的公司,也做滑雪相關產品。剛跨入行業,他發現,市面上的男士衝浪短褲的褲管又短又緊,很難蹲下,於是他把褲管加長、加寬,從老牌運動品牌的口中奪來了自己的消費者。

上世紀90年代,滑雪的配套服裝大多沒有彈性,不夠透氣,他又開發了一款寬鬆產品,既滿足了透氣性,又不至於過分松垮。新產品同樣獲得了市場的正反饋,一位合伙人形容這款產品,讓「公司在單板滑雪業務上一飛沖天」。

那種感知在lululemon的產品上體現得更為極致:相比Nike、阿迪的瑜伽褲,lululemon的logo相當低調,印在褲子背後,褲子背面的線條可以讓臀部顯得更翹,衣服上的歐米茄線條能把贅肉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最重要的是,它不會讓你在用左手夠右腿時腹部的肉擠在一起。

圖 / 視覺中國

同時,lululemon自帶的網紅屬性,也省下了一大筆廣告費。直到現在,lululemon仍然依靠門店大使和普通用戶來種草、帶貨,這與新消費的大環境不謀而合。把自己打造成話題和社交貨幣,顯然比燒錢投放明智得多。千瓜數據顯示,lululemon近一年在小紅書上的商業筆記只有134篇,但自發種草的筆記數共計4.45萬,要划過好幾個螢幕,才能看到點贊數低於1000的筆記。

沒有哪個人或是哪個品牌,能在持續不斷變化的時代中接連踩中鼓點,但lululemon或許可以。

創立之初,Chip Wilson就決定了lululemon以直營為主的銷售模式——也就是說,只有兩種主要銷售渠道,直營門店和DTC(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後者包括lululemon官網和在各大電商平台的官方店鋪。這和其他品牌包括代理、經銷商等更龐雜的銷售模式不太一樣,到了疫情時代,這一點反倒成了優勢。

新冠爆發後,不少人「宅家運動」,瑜伽不需要器械,不需要太大的場地,拉動了瑜伽產品的銷售。2019年3月,lululemon重新上線中國官網,改善了視覺效果和活動設計。疫情期間,它還搭建了一個專門的在線運動內容平台,平台內的「運動大使」可以分享自己的視頻課程,穿著lululemon運動的場景,又直接帶動了消費。

根據lululemon發布的2020財年Q4和全年財報,lululemon的 DTC營收從2019年占比的29%,躍升為2020年的52%,線下自營門店則由63%降至38%,全年營收44億美元,同比增長11%。而到了2021年,增長還在繼續,第一季度總收入同比增長88.12%,第二、第三季度略有下降,分別為60.65%和 29.8%。

但也是直到疫情出現,lululemon的劣勢才被凸顯出來。它過於依賴供應商,大部分生產製造商位於東南亞地區,雖然人工成本較低,遇到突發事件或特殊時期,容易出現產能問題。

在阿迪、耐克以及更多運動品牌進入瑜伽賽道後,產品下沉的當下,lululemon也急於開拓第二增長曲線。除了推出lululemon男裝產品線,致力於盡可能占領用戶的衣櫃,它的野心也被拓展到衣櫃之外,2020年,lululemon收購了健身鏡Mirror,在2021年實現了1.7億美元的營收。

lululemon來到中國後,用戶畫像已經發生變化。根據增長黑盒的統計,中國購買lululemon的用戶,是年齡多在26歲~35歲之間的職場精英。但從收入角度來看,他們的月收入大多在5000元~10000元之間,其中逾八成用戶覺得lululemon定價合理。這代表著,他們願意拿出自己薪水的1/5-1/10來購買一條瑜伽褲。

不過,這似乎也在掌握細節的Chip Wilson的預料之內。經營Westbeach時,他想要生產滑雪服售賣,曾去日本調研。一個令他驚訝的事實是,儘管日本的滑雪市場很大,但除了真的會參與滑雪運動的人,更多的是那些「想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滑雪運動者」的消費者。很多人購買了裝備,但從來不使用,他們更多地在為品牌、符號,以及產品帶來的附加價值買單。

這也意味著,很多人買下一條lululemon瑜伽褲時,是迫切地要讓自己從屬於某一個階層。而這,也是lululemon的成功故事裡最本質的部分。

lululemon朝陽大悅城店。圖 / 視覺中國

參考資料:

1. lululemon運動褲的成癮者們 來源:每日人物

2. lululemon:一條瑜伽褲的底層增長邏輯 來源:元氣資本

3. 12000字解讀lululemon:「巫師」與「刺蝟」的組合遊戲 來源:增長黑盒

4.看了最新財報才知道,lululemon為啥能突圍阿迪耐克了 來源:資本偵探

5. lululemon瑜伽帝國:高溢價文化品牌的成長之路 來源:雨果觀察

6.冬奧會開幕式上,各國都穿什麼牌子?來源:SOOZY塑最

每人互動

你怎麼看lululemon這個品牌?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e59e9a07baf76d688034364ae76e9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