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時通勤的北京上班族,被塞爾達拯救

2023-06-28     TimeOut北京

原標題:5小時通勤的北京上班族,被塞爾達拯救

5小時通勤的北京上班族,被塞爾達拯救

根據《2022北京通勤特徵年度報告》(下文簡稱報告)顯示,去年全年北京中心城 平均通勤時耗50分鐘,這個數據在2005年是38分鐘。有趣的是,2005年北京地鐵只有3條線路,到今天已經增至27條運營線路(截至2023年3月)。

*中心城通勤指居住、工作至少一端在中心城範圍。

Beijing

Commuter

北漂一族越搬越遠甚至往返5、6個小時,城市副中心遷移改變了很多體制內員工的通勤軌跡,騎行現象風靡……漫漫通勤路,今天TO君跟各位聊聊北京上班族通勤現狀。

PART 01

消失的時間

早上5:30,住在大興的小劉已經出門了。她要在6:00坐上公交車抵達8號線的始發站瀛海站,再坐21站在北土城換10號線,到達知春路後騎共享單車2公里,最終抵達位於西北四環的單位。 「知春路在早尖峰時段經常搶不到共享單車,那就只能走路2公里。」

往返5小時的通勤生活小劉已經堅持了一年半。有時候單位工作太忙要加班,一旦超過20:00小劉就不回去了,因為公交車末班車已經趕不上了。

通勤範圍跨越了大興-豐臺-東城-朝陽-海淀

小劉選擇如此長距離通勤是為了能和對象每天見面,加上沒有房租的負擔。路上有座位的時候,要麼閉目養神,能睡一會兒是一會兒;要麼看書、背單詞、打王者榮耀……

今年小劉買了一輛山地車,從家騎到地鐵站,既能鍛鍊身體,又能多睡半小時。

在瀛海站旁邊,有一個特別大的公園--南海子公園。小劉每天都能路過,但從來沒有時間進去轉轉。有限的周末休息時間,她只想在家裡做做飯,刷刷劇,好好休息,「裡面有荷花池,還有一片麥田。但是我只想宅在家裡」。

(圖片來源:南海子公園公眾號)

有人給小劉這樣的通勤方式命名為「BMW」。

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看, 超過一小時以上的通勤被稱為極端通勤。根據前文提到的《報告》選取了44個中國主要城市為樣本數據顯示,600萬青年群體正在忍受單程超過1小時的極端通勤,占比超過40%。

這樣的通勤,耗費的不只是時間,還有精力。小劉已經用攢下來的錢在老家買了房和車。等另一半調到北邊工作之後,他們就能回到自己的房子裡居住,跨城自駕通勤,不堵車的話1小時出頭就能開到單位。 她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電動車、滑板車、小輪自行車、公路車、山地車、共享單車……越來越多的中青年選擇騎行通勤。同樣在海淀工作的小林,住在潘家園,買了電動車代步。小林選擇騎車是因為有一次坐地鐵遇到地鐵突發故障,在隧道里被睏了整整1個小時。

電動車專用神器「擋風被」,冬天再冷也不怕。

「那天整個北京接近交通癱瘓,車廂停止運行的時候,外面是漆黑黑的隧道,真的很恐怖。很多人幾乎是衝出地鐵站,我記得打車軟體已經顯示200+等位,最後騎了將近40分鐘才到單位,快中午了。」

小林說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騎單車的一起在路上

從五道口到望京通勤的大溪,是一名創意內容工作者,喜歡研究摩托,工作內容也和這個領域相關,除了冬天特別冷的那幾天,大溪都會騎摩托上下班。

道路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

大溪說,北京雖然不是限摩城市,但是政策限制還是挺多的。比如京A牌照不能在環路主路和長安街行駛;京B牌照不能進四環,還有上牌的限制……騎摩托不適合大多數通勤者。

所以地鐵依然是北京通勤者的重要交通工具。普通工作日,北京地鐵客流基本在1000萬人次上下。

PART 02

精神支柱塞爾達

在《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澳洲宣傳短片里有這樣一段畫面,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士乘公交下班回家,車窗外的景色都是灰濛濛,回到家以後,看到了桌上的塞爾達,於是玩了起來。第二天上班,窗外的景色重回色彩。

(畫面截取自任天堂官網視頻)

不玩遊戲的小夥伴可能體會不到,塞爾達在通勤路上發揮的重要作用。家住東四環的北京女孩Ada(化名),是工作在西三旗的大廠人。Ada上班會選擇公交+地鐵,而下班通常在晚上9:00以後,公司有交通補助,可以打車回家。上班耗時90分鐘左右,下班30分鐘,作為資深塞爾達玩家,Ada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要玩一會兒Switch。

出差坐高鐵更是玩塞爾達的最佳時間

《塞爾達傳說》中的主角是林克,音譯自link,意為「連接」。玩家通過支配林克,在海拉魯世界裡自由自在地探索。「它連接的是玩家和遊戲人物,其實也是連結了我們自己和這個世界」,這是Ada喜歡它的原因。

「林克就是我們每一個人,TA在遊戲里成為勇士,我們何嘗不是一步一步在成長呢,自我實現的價值在這個遊戲里能深刻的體會到。」Ada的世界裡,塞爾達就是她通勤路上的精神支柱。

據說,在地鐵上遇到塞爾達玩家的機率很高。他們的特點就是根本沒空看手機,總覺得路上的時間過的太快……

把遊戲作為精神支柱之外,還有像黑橄欖這樣的樂觀通勤者。

黑橄欖居住在四惠,工作在金融街,八通線與1號線貫通後,坐地鐵上班變得更加方便。早些年,黑橄欖會自駕上班,但長安街偶爾的管制會讓路上時間無法固定,於是選擇綠色出行,還省下了一筆巨額停車費。

身高190的獨特視角

(圖片來源:@黑橄欖BlackOlive)

上下班路上,黑橄欖都會在平台上記錄分享地鐵通勤的點點滴滴和心情,獨特的視角+顏值,吸引了不少網友關注,最多的一條有1000+條評論互動。有人說他是 「通勤路上獨自開朗」;也有人說自己通勤要從門頭溝到通州,很羨慕他。

還有人邀請他

「坐坐15號線,

就笑不出來了」。

(圖片來源:@黑橄欖BlackOlive)

熱愛跑步的黑橄欖會在午休時間到戶外跑個5km,他在描述里介紹自己是:熱愛生活的正能量源。

小藍小黃小綠

掃到一輛好騎的單車,當天的快樂可以加倍

(圖片來源:@黑橄欖BlackOlive)

這幾天北京接連40度的高溫天氣,地鐵里也都給足了冷氣。【北京地鐵】運營線路,會區分 強冷/弱冷車廂,十分友好。即使中暑也不用擔心,地鐵工作人員MOMO說:「當乘客在車站發生身體不適(中暑或低血糖等)可以主動找車站工作人員尋求幫助。此外,車站工作人員發現有身體不適的乘客,也會第一時間提供幫助,提供飲用水等措施。」

TO君坐地鐵也遇到過早高峰出現低血糖症狀的乘客,希望大家都愛惜身體,按時吃早飯。

除了打遊戲,刷手機,看書也是不錯的選擇。TO君推薦過通勤路上的口袋書單, 可以戳這裡回顧

PART 03

環京:不降反升的幸福感

北京職場還有一股生力軍:來自環京地區的通勤者。

環京地區進京通勤方向比較集中,呈現點對點通勤特徵,北三縣通勤者目的地主要為CBD和望京,廊坊城區通勤者目的地主要為亦莊,固安通勤者目的地主要是豐臺科技園。環京地區進京的平均通勤距離約43.0km,通勤時耗在1.5-2小時,其中北三縣平均通勤距離約36.3km。

環京地區進京通勤走廊

(圖片來源: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

在CBD上班的婷婷住在燕郊,兩居室的房租才1700,寬敞明亮。婷婷早上會乘坐家附近的跨省班車,車票15-20元;下班坐815,票價3元。得益於公交專用車道,婷婷的路上時間基本在八九十分鐘左右,往返都有座位。美中不足就是不能加班到太晚,否則也會趕不上末班車。

18:15的815始發站

乘客會分成兩列,一列是等座位的,一列是站著的,很多人為了早點回家會選擇站著。

住在廊坊的Luis是一名西餐廚師。因為外地車牌進京次數的限制,他選擇用打車小程序拼車上班。雖然會堵車,但是有專座,有空調,路況好的時候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到餐廳。

「噠GO」是一款環京通勤者拼車的小程序

相比於城內的堵車和地鐵站限流,環京通勤反而更加暢通便利。各式各樣的班車小程序、APP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在通州居住的子辰用「北京定製公交」App,裡面有很多通勤線路可以選,如果沒有合適的還可以發起線路定製。

類似的軟體還有「嘀一巴士」「趕趟巴士」。便利程度完全不輸北京城裡的公共運輸,最最重要的是——能保證「有座兒」。

焦先生是京津通勤者,單程2個小時,從家出發坐地鐵至天津站,經城際鐵路抵達北京南站,再坐14號線到達單位。焦先生以前在北京租單間,周末回天津、自從京津高鐵提速到30分鐘以內,就選擇每天往返了。

北京的工作收入高,通勤又能每天見到家人,對於焦先生來說現在的通勤狀態很OK。

12306售賣的京津城際計次票/定期票

優惠價格相當於單張車票的7折

定居固安的李先生是HR高管,因為很早就搖到了北京車牌,自駕50分鐘就能抵達位於朝陽區的辦公室。節假日前的最後一天返程是最考驗人的一天,路上時間幾乎翻倍,「但是並不是每天都會如此,因此整體來說現在的通勤成本還好」。

李先生現在的通勤成本包含往返過路費30元、油費40元左右,停車費300元包月。工作日22天來計算的話交通成本不到2000元。開車路上李先生最喜歡聽音樂廣播。

圖片來源:pexels

太陽依舊會升起,

星辰銀河仍然準時閃亮,

形形色色的人們,

為了理想,為了生存,為了愛情,

奔赴在通勤之路上。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請好好愛自己,

保持精力充沛和身體健康。

作者:琳大

圖:見標註,受訪者提供及網絡

玩樂指南 | 《雷雨》經典回歸、泥漿撒野季、光影藝術季、開心麻花、冰上舞劇《踏冰逐夢》、玩具展覽會......

在不近洋流的北京,過上「地中海式」生活

多少「人仰馬翻」的年輕人,在寺院「療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65b66d164d235079d640f239731bd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