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卑躬屈膝求招安,坑死了六十九位梁山好漢(戰死五十九,病逝十),如果頭把交椅上坐的是晁蓋,眾好漢既不會與朝廷官軍發生大規模戰鬥,也不可能跟昏君奸臣勾兌招安。即使是小富即安、不求發展的白衣秀士王倫坐寨主,梁山好漢的結局也不會那麼悲慘。
官迷心竅的宋江害了梁山兄弟,也害了他自己,如果他在江州被押赴刑場而晁蓋不帶人營救,大家的結局都會好很多,如果李逵單人雙斧劫法場也掛掉,扈家莊就不會被屠滅了。
宋江人品低劣本事低微,幾乎所有的梁山好漢都有本事將其擊殺,但是有擊殺宋江膽量的,還真沒有幾個,也就是李逵那混不吝和魯智深、武松等少數幾人——魯智深曾錯過了一次「誤殺」宋江的大好機會,如果那次魯智深動手,至少會有十五位好漢幫他,倒是他的好兄弟行者武松,可能袖手旁觀不拔刀。
宋江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如果他活到今天,也管理不好一個公司:宋江用人如積薪後來居上,尤其是對投降的朝廷軍官,更是磕頭作揖假「讓位」——晁蓋還活著的時候,宋江就「情願讓位」給雙鞭呼延灼,也不知他要讓出的是哪一把交椅。
宋江先後表示要讓位給呼延灼、關勝,後來盧俊義生擒史文恭本該坐上頭把交椅,宋江吳用卻想出「攻城搶椅子」的把戲,盧俊義一眼看穿,在東昌府城外象徵性地打了一架就按兵不動了。
盧俊義知道,即使自己先拿下東昌府,宋江吳用也會找到新的藉口,甚至從晁蓋臉上拔下的毒箭,也可能落到自己咽喉。
宋江「讓位」是該讓的不讓,而且「讓位」的對象基本都是不敢接茬的官軍降將,面對有資歷的豹子頭林沖、有人脈的花和尚魯智深、有野心的混世魔王樊瑞,宋江是絕不會流露讓位之意的——如果這三位順水推舟借坡下驢,宋江可就哭都找不到墳頭了。
宋江架空了晁蓋,為的就是自己上位後帶著梁山兵將投降,這就叫想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只有自己坐在頭把交椅上才可以做主招安,所以宋江真心主動讓位是不可能的,頭把交椅易主,就只能等宋江「意外死亡」,這樣的機會出現過不止一次,魯智深那次機會,出現在「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一回中:「只見水軍頭領早把張清解來。眾多兄弟都被他打傷,咬牙切齒,盡要來殺張清。階下魯智深,使手帕包著頭,拿著鐵禪杖,徑奔來要打張清。宋江隔住,連聲喝退。」
東昌府一戰,「張清神手撥天關,暗裡能將石子攀。一十五人都打壞,腳瘸手跛奔梁山。」連魯智深也著了道:「一石子正飛在魯智深頭上,打得鮮血迸流,望後便倒。張清軍馬一齊吶喊,都搶將來。武松急挺兩口戒刀,死去救回魯智深,撇了糧車便走。」
那十五個挨打的梁山好漢在憤怒中等待時機,只有魯智深敢於出手,如果他一個收手不住,六尺高的宋江就會被六十二斤的水磨渾鐵禪杖拍成直徑六尺的大號披薩。
刀杖無眼,宋江賭的是魯智深不敢對自己下手,這才敢橫在禪杖和張清腦袋之間,如果魯智深還暈頭轉向沒清醒,那一傢伙下去,梁山好漢的命運就會改寫,至於魯智深「誤殺」宋江後誰敢出頭「報仇」,頭把交椅應該歸誰,就需要讀者諸君慧眼明鑑了。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那十五位被張清打傷的好漢,都是不介意魯智深一禪杖將宋江張清全都拍扁的,如果李逵花榮想跟魯智深拚命,他們也不會袖手旁觀,倒是武松可能一時間反應不過來,不知道自己應該站在哪一頭——他畢竟是宋江真正的結拜兄弟。
武松一時間不知道該幫誰,但是他肯定不會向魯智深出手,而真正肯為宋江報仇的,起碼要有黑旋風李逵和小李廣花榮:沒有宋江的庇護,朱仝、扈三娘、王英都可能在明里暗裡對李逵下手,而小李廣花榮跟宋江的關係,則是說不清道不明。
花榮和宋江究竟是什麼關係,施耐庵寫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引人遐想,讓人難以相信他們是純粹的兄弟,於是就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難題:在您看來,魯智深「誤殺」宋江,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有多少好漢會幫他?宋江被噶掉,誰可以成為梁山第四任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