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五虎大將團戰打不贏曹操十猛將,對陣孫權十二虎臣,結果也會是全軍覆沒?

2024-01-19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劉備五虎大將團戰打不贏曹操十猛將,對陣孫權十二虎臣,結果也會是全軍覆沒?

蜀漢有五虎大將,曹魏有五子良將外加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許褚等十員猛將,東吳也有江表十二虎臣。

五虎大將和五子良將、江表十二虎臣之說都有歷史依據:《三國志》卷十七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為一傳,卷三十六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為一傳,卷五十五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為一傳,比較之下,顯然是曹魏名將更多。

曹魏除了五子良將還有諸夏侯曹、李典、李通、文聘、臧霸、許褚、龐德,東吳除了十二虎臣,還有太史慈、周瑜、呂蒙、陸遜,而劉備麾下,除了五虎大將,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魏延和後期的姜維而已,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我們能想像到諸葛亮當時有多無奈。

曹操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並非吹牛,我們即使僅拿曹魏前期十位猛將來與劉備五虎大將團戰,勝算也應該有七成多,這還是在不算典韋曹彰曹休曹真的情況下,江表十二虎臣也非浪得虛名,他們一擁齊上,估計蜀漢五虎大將也只能突圍而走了——根本就不用太史慈等人出手。

說五虎大將打不過江表十二虎臣,這結論很多人都難以接受,但史料記載就是如此,比如甘寧一個人,就能對付代理荊州牧關羽:「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里淺瀨(瀨,水流沙上也,一般是指從沙石上底、淺且急的水面 ),雲欲夜涉渡。肅與諸將議。寧時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擒)。』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砦,寨)營,今遂名此處為關羽瀨。」

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關羽是劉備集團荊州方面軍司令,手下有三萬人馬,相當於三個師的兵力,其中可能有一個師步兵,一個師騎兵,一個師水軍,而甘寧本部人馬只有三百人,頂多算個營長,而且是乙種營,每個連只有一百來人。

魯肅給甘寧增加了一千人馬,甘寧總算升任加強團團長,但總兵力也只有關羽的二十分之一而已。

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關羽手握二十倍兵力而不能徒涉渡江,看起來百騎劫營的甘寧也是很有威懾力的。

三國史料中除了關羽、呂布之外,幾乎沒有斗將記載,所以我們要比較五虎大將、五子良將、江表十二虎臣的武功,就不能以《三國志》、《華陽國志》、《魏略》、《江表傳》為依據,而是只能到《三國演義》中去尋找答案。

即使是以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為依據,我們也會發現曹營十猛將和江表十二虎臣並不好對付,而且十個或十二個猛將團戰五人,也不算不公平,畢竟以多欺少十劉關張三兄弟開的先河,曹操有樣學樣,這就是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和濮陽城曹營六將打溫侯。

三國名將群毆呂布都不覺得不好意思,後來徐晃和張郃圍困黃忠,也不能說他們欺負老漢,畢竟是黃忠先去燒人家的糧草。砸人家飯碗,還不許人家關門捉賊?

除了對付呂布,三國打仗(僅限於小說、評書)基本都是一對一單挑,比如在汜水關被華雄斬殺的鮑忠、俞涉、潘鳳,在虎牢關被呂布打死打傷打跑的河內名將方悅、上黨大將穆順、北海勇將武安國、北平太守公孫瓚,雖然技不如人,但都是單打獨鬥,雖敗不辱,劉備關羽張飛打跑呂布是不是勝之不武不好說,濮陽城下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面圍攻,那就是典型的不講武德了。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是三國梟雄的共識,而且能以多打少,也是實力的體現,即使有羅貫中妙筆生花為蜀漢五虎大將進行戰力加持,曹操派出十人、孫權派出十二人,也是可以擊敗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的——《三國志》蜀漢五將的排序是關張馬黃趙,《三國演義》五虎大將的排序是關張趙馬黃,既然咱們是以《三國演義》為依據,所以當先出場找對手的就是關羽,第三個出場的就是趙雲而不是馬超。

在《三國演義》中,巔峰狀態的關羽可以擊敗徐晃許褚聯手,但是卻拿夏侯惇沒有辦法,這讓我們不得不懷疑:曹魏的頂級戰力,是許褚和五子良將,還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

夏侯惇的特點是耐力強抗擊打,急眼了敢跟呂布單挑而一敗一平,追趕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居然還有信心將其抓回去交給曹操發落,按理說夏侯惇也是一位百戰將軍,應該不是邢道榮和劉三刀那樣吹出來的高手,他敢追關羽,肯定是有不死的把握。

夏侯惇的弟弟夏侯淵也不好對付,老將黃忠要不是居高臨下突然襲擊,而夏侯淵毫無防備連盔甲都沒穿,兩人單挑一百回合也未必能分出勝負。

夏侯惇纏住關羽,夏侯淵從旁偷襲,如果關羽在三十回合之內不能將其中一人斬於馬下,這場仗基本就沒有勝算了:關羽力大刀沉馬快,任何對手在他刀下堅持三十回合,就已經是必保不輸的局面,讓關羽在三十回合之內斬殺夏侯惇,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夏侯惇太脆,關羽就能從土山突圍而出,也就不用約三事降曹了。

在劉關張重逢後的穰山之戰和汝南之戰中,劉備聽到的就全是壞消息:「不一日,飛馬來報夏侯惇已打破汝南,劉辟棄城而走,雲長現今被圍。玄德大驚。又報張飛去救龔都,也被圍住了。」

最後關羽張飛突出重圍,卻也沒有斬殺一個敵將,張飛娶了夏侯淵的侄女,兩人可能是假打,但是關羽和夏侯惇積怨甚深,應該是舉手不留情,應該沒有放水的意思。

其實夏侯惇和夏侯淵才是對付張飛的最佳組合,這兄弟二人聯袂出擊,張飛只能戰平而不能戰勝,讓曹仁與曹仁搭檔,也未必會輸給關羽——曹仁曾在南郡大顯神威,殺得東吳兵膽戰心寒,堅守即將被大水淹沒的樊城,關羽也拿他沒有辦法。

《三國演義》中五虎大將排名第三的趙雲,武功遠勝張郃,但是跟許褚兩次在穰山單挑,趙雲都沒有取勝。如果許褚和張郃聯手,趙雲還真未必能打贏。

許褚張郃雙戰趙雲不是最佳選擇,他倆最好的對手應該是馬超馬孟起:張郃雖然在二十回合就被馬超擊敗,但是許褚卻能跟馬超單挑二百三十回合且撅斷馬超槍桿,手持沒尖斷槍的馬超,肯定傷不了打醬油的張郃。

五虎大將排名最末的黃忠雖然能跟關羽大戰一百回合,但是面對徐晃和張遼,應該是沒有太大勝算的——漢中之戰,劫糧的黃忠被徐晃張郃圍困而衝突不出,要不是趙雲緊急馳援,那一戰就會成為黃忠的最後一戰。

這樣算來算去,曹營十猛將倆打一個,蜀漢五虎大將至少得輸三場,人數更多的江表十二虎臣,倆打一個,還能騰出兩個「游擊手」,看哪一夥有危險就跑上去幫忙,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還是難以取勝。

即使是在《三國演義》中,江表十二虎臣也不全是菜鳥,起碼關羽知道,自己是死在潘璋部將馬忠手裡的,黃忠也是被馬忠射得重傷不治——正史中黃忠在劉備稱帝前就已辭世,根本就不可能參加發吳之戰,但是咱們是以《三國演義》為依據,就只好讓他隕落在馬忠箭下了。

《三國演義》的全名叫《三國志演義》,基本史實都來自《三國志》,羅貫中也不能編得太玄乎,於是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一點:魏蜀吳三國,曹魏實力最強,孫吳次之,劉漢(劉備劉禪都是季漢天子,永遠不會打出)最弱。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俊傑如過江之鯽、趨之若鶩,孫權有老爹孫堅和大哥留下的老班底,只有劉備白手起家,精英人才流失嚴重:結拜兄弟牽招、湖海之士陳登,都被曹操笑納,在北海並肩戰鬥過的太史慈也不幫劉備而幫孫權。

劉備的本家、曹操的主要謀士劉曄也對劉備的人才匱乏表示遺憾,「名將唯羽」,再加上一個萬人敵張飛,能當方面軍司令的也就是兩個半:關羽張飛各算一個,魏延算半個,趙雲需要留守牙門,黃忠老邁年高,馬超腦有反骨,給他一支軍隊一塊地盤,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會自立為王。

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關鍵因素還是人,如果劉備在曹孫合肥之戰時就起兵伐吳,還未被害的關羽從荊州策應,張飛從閬中突進,陸遜大機率會被擊潰,孫權也只能割地求和,那時候劉備和諸葛亮興復漢室的理想就有可能變成現實了。

歷史不能更改,但卻可以假設:如果讓季漢五虎大將與曹營十名將、江表十二虎臣帶領等量人馬,拉開架勢公平對決,您認為戰爭的結果,是五虎大將先滅曹營十將後殺江東十二鼠,還是五虎大將出師未捷身先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51b1432d6464724ddf424bfcb6fdd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