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職場劇,是時候走上「去偽存真」之路了

2023-01-18     深度文娛

原標題:國產職場劇,是時候走上「去偽存真」之路了

聚焦呈現某一行業的運維生態,生動具體地描述現實職場,書寫職場人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感,職場劇已然成為當前螢屏上高頻亮相的影視作品類型。現實生活當中豐富的行業類型和熱點話題為職場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也是當代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現有的部分職場劇盲目追逐戲劇衝突,或是一味尋求高話題度,或是創作團隊缺少必要的行業認知等等,導致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嚴重脫離現實,成為了以職場為噱頭的「偽職場劇」,有的細節難以經得起推敲,甚至有的索性將職場化作劇作的外殼,內核又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套路,這些不僅註定會被觀眾一眼識破,也失去了職場劇創作的意義所在。

有信服力的職場故事

須反映真實職場生態

職場,始終是影視劇集中不可繞開的重要元素。其中的行業機遇與挑戰、複雜多面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等等,幾乎每個環節都足以激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國產職場劇近年來的創作風向之一,在於不斷豐富對各行各業的展現,比如《安家》(房產中介)、《理想之城》(建築造價師)、《精英律師》等,行業本身即是亮點。但是,想要書寫有信服力的職場故事,選擇一個精彩的行業只是開始,主創團隊不僅要深入了解行業的具體情況,還要將職場境遇與角色的心態、成長密切關聯,只有這樣,方能增強故事的信服力。

近期收視與口碑俱佳的職場劇,當屬《向風而行》。該片以中國民航行業為故事背景,題材鮮見,以鷺洲航空發生的一系列故事為線索,遴選了民航過往近50個真實事件,串聯起航空人工作、生活及家庭的方方面面。由此,觀眾得以了解到航空人最真實的工作、生活狀態,也會跟隨故事情節的推進,與主人公們共同見證中國民航事業現代化的進程與發展。

上下機時的貼心問候、飛機出現顛簸時的暖心安慰、航程當中機長及時通報情況等等……《向風而行》瑣碎又真實的種種細節設置,令觀眾瞬間回想起身為乘客的每段飛行旅程。而安全舒適的背後,是民航人高度的專業素養。《向風而行》團隊在籌備、拍攝和製作全域進行了深入鑽研,也積極尋求專業人士的指導,對劇中的專業性細節和劇情邏輯反覆打磨。比如說,當突發事件來臨,乘客情緒異常激烈的時候,工作人員應當如何安撫?劇中的機長顧南亭嚴謹認真的應對措施和及時有效的溝通,都展現出了應有的專業風範。

講述一線城市金融職場中白領人群奮鬥故事的《平凡的榮耀》,亦是深挖職場話題的一部佳作,相關話題「實習生轉正」「如何應對職場派系鬥爭」「中年職場困境」等都是現實生活中人們熱議的話題,腔調頗為嚴肅,精準聚焦「職場」二字。

該劇導演呂行曾經公開表示,這部作品刻意摒棄愛情線,純粹地呈現一個職場故事,「會跟觀眾的心理預期,或者跟一些電視劇所標榜的『職場劇』有所差距」。

告別「瑪麗蘇」爽劇套路

角色人設塑造力求接地氣

從聚焦商業談判領域的職場劇《談判官》到展現公關行業的電視劇《完美關係》,再到《你好檢察官》《我的砍價女王》《親愛的翻譯官》等,原本靠著主人公自強不息、在職場摸爬滾打的精彩內容在開播初期引發觀眾熱烈期待,但是隨著大量愛情線的加入,職場這條故事線的緊張感隨之沖淡,主角在「升級」的過程中又往往好運加持,所向披靡,最終陷入「瑪麗蘇」的俗套,這離大眾真正所在的職場實在相差甚遠,口碑回跌在所難免。

故事的主體是人,劇情內容的精彩程度和人物塑造的成功與否密不可分。而一味追求完美的「瑪麗蘇」爽劇人設,並非是戲劇效果的王牌保障,反而會造成敘事的懸浮。在以建築造價師這一職業為切口的電視劇《理想之城》當中,主角蘇筱設定為初入職場的女性,來自三四線城市普通職工家庭,憑藉自己的專業能力進入某國企。她就像在現實中默默前行的我們,沒有過硬的家庭背景,也沒有「霸道總裁」的青睞有加,靠的只是一直拼搏的自己。

雖然職場不會一帆風順,但是憑藉著不服輸的韌勁和過硬的專業技能,蘇筱一路打拚,同時堅守職業理想,堅決拒絕向行業「潛規則」低頭。劇中涉及的行業分包商評估體系、全面預算管理、全員控股等企業管理模式都極度接近現實,對具體競標案例專業且細緻的詮釋迅速削弱了觀眾與建築造價師這個行業的距離感。一個個商務飯局、一次次深夜加班,都展現得較為真實,鮮有刻意設置的戲劇衝突。

作為職業信仰的捍衛者,蘇筱始終秉持著勤奮、樂觀、堅守等積極的從業態度,歷經生活的重重考驗,最終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成為業界中的佼佼者。

真切地觀照社會現實

注入深刻的價值探討

雖然「隔行如隔山」,但是各行各業都有相對應的社會現象和問題,其承載的價值和意義是互通的。因此,如何避免浮於表層的「無病呻吟」、加強職場劇內容深度,勢必要加強對思想性的挖掘,比如對行業生態予以深度揭示和批判,或是把職場化作透視社會的窗口。

以時尚雜誌社為背景的職場劇《盛裝》便對行業價值有所思考:它的故事背景,立足於產業大環境的變革之上,清晰展現了移動網際網路對傳統媒體的衝擊,並探討了理想主義者對時尚媒體價值的堅守——不是為品牌和資本做擴音器,而是肩負關於美的價值觀引領,就連劇名的英文版《pride and price》都承擔著「尊嚴與價格」的點題。

《盛裝》的編劇雷志龍有著八年的時尚雜誌從業經歷,基於切身感悟一定程度上揭開了行業的精彩「內幕」,設置了精準的行業議題:傳統媒體如何逆勢破局?從業者如何在名利場中堅守理想?《盛裝》給出了源自一線從業者的觀察和思考。

但遺憾的是,或許是為了豐富內容看點,或許是為了融入更加多元的社會話題,《盛裝》在開場精準勾勒了時尚雜誌社的行業生態之後,沒能進一步深入挖掘行業的獨到之處,而是開始講起了觀眾看了又看的菜鳥進階、職場暗戀、大佬博弈、女性互助、酒桌文化、渣男出軌等俗套橋段,面面俱到、話題連連,主題過於雜糅,最終潦草收場。

究其根源,或是在於創作團隊對劇集定位出現偏差,又或是考慮到影視化呈現效果、創作難度和觀眾的接受度,有意弱化專業度,導致一味堆砌諸多戲劇元素,因失衡而失控。

當職場成為點綴,職場劇的行業亮點便被大大削弱。在以投資人行業為故事背景的《請叫我總監》中,雖然投資案例始終貫穿劇集,卻也存在明顯的懸浮感。乍一看,劇中以多個案例多角度呈現了行業特色,但仔細一品,卻都服務於主人公的情感敘事,有效推動了戀愛進程,卻弱化了職場劇應具備的專業度,較少涉足深層的投資理念。

值得肯定的是,近些年來,國產職場劇的創作數量和規模都有顯著提升,揭秘了諸多行業的奧秘,也出現了如「懸疑+職場」的《女心理師》等類型雜糅的新穎嘗試,由行業出發觀照社會,承載現實主義精神,對真實人性有所挖掘。新的一年,我們期待有更多精彩的職場好劇亮相螢屏,帶給觀眾事業和生活方面的啟發,讓觀眾在觀劇議劇的過程當中,產生更多思考,也有更多收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2e1cec63e4ad88feb61296906ff3e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