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業革命之後,世界上野生動物的消失速度就加快了,對於絕大多數的野獸來說,人類的城市就是「禁地」,是無法生存的地帶。
但是在漫長地與人類相處過程中,一部分動物逐漸適應了人類城市的生活,甚至在城市紮下根來。由於城市有著大量的食物垃圾,以及缺乏競爭對手、天敵等等,所以相對而言,它們在城市更能獲得巨大的生存機會。
比如北美的郊狼,在過去一個多世紀裡面,因為適應了城市生活,將棲息地擴大了40%。
我國13種「野貓」裡面,豹貓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也是少數能夠適應城市生活的代表之一。
它們廣泛分布於我國南北眾多地區,適應性很強,多種類型的環境下它們都能夠很好地生存下去。
城市對於豹貓來說,並不是禁地,而是生存之所,即便是深圳這樣的一線大城市裡面,也能找到它們的蹤跡。豹貓就生活在城市公園、濕地等城市中生態比較好的地區。
深圳作為我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從一個小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讓我們見證了什麼叫「深圳速度」。
按照常理來說,人口稠密,到處是高樓大廈的城市,野生動物資源會相對匱乏一些,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深圳眾多的濕地公園、城市公園、山林等,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生存之所。
加上這些年人們不斷致力於環境建設和動物保護,使得深圳的物種多樣性漸漸提高。就拿豹貓來說,人們已經不止一次在塘朗山、楊梅坑、華僑城濕地等地方看見它們的身影了。
自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啟動第二輪新區典型生境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以來,就不斷有好消息傳出來,人們陸陸續續發現了蒼鷺、赤麂、果子狸、華南水鼠耳蝠等珍稀的野生動物。
近日,工作人員在查看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發現多處紅外相機均拍到了豹貓的身影,其中一處十分清晰。
只見一隻身材高挑、體態矯健的豹貓出現在了鏡頭前,它似乎被鏡頭所吸引了,停了下來,仔細打量一番。豹貓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小型捕食者,它兇狠地注視鏡頭,霸氣外露。
豹貓是亞洲分布最廣的食肉動物之一,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它們的身影,因此不同地區也都有著不同地區的俗稱。在南方,豹貓也被人們稱為「石虎」,人們認為它跟老虎一樣兇猛。
豹貓的外形跟一隻貓很像,成年之後體重多為0.55-3.8公斤,但身形比家貓更纖細,四肢也更修長,頭部比例也更小,這樣的身體結構註定了豹貓的行動能力要比家貓強。
不同地區的豹貓在外形上有一些差異,總體來說南方種群毛色主要為淺黃色或者淡褐色,而北方種群毛色則更偏灰白一些。無論是南方種群還是北方種群,它們的身上都遍布黑色的斑點。
豹貓是全能型的捕食者,它們既會游泳,也擅長爬樹,能下水捕魚,也能上樹捉小鳥。豹貓經常在小溪邊、水塘邊、稻田邊、濕地等近水的地方活動,因為在這些區域裡面,往往小型哺乳動物數量比較豐富,有利於它們覓食。
豹貓主要以各種小動物為食,比如蛙類、蜥蜴、鼠類、蛇類、昆蟲等等,尤其是各種鼠類,是豹貓最主要的獵物,由此它們也被稱為「鼠輩剋星」。
生活在林緣村寨附近的豹貓,也會趁著夜色偷偷潛入村莊盜食雞鴨,因此在民間,豹貓也有「抓雞虎」之稱。
由於過去人們曾對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大量狩獵野生動物等等,導致南方許多地區的野生動物資源急劇下降,尤其是各種捕食者,種類和數量都十分稀少。
在南方絕大多數的森林裡面,普遍缺乏虎豹豺等猛獸,即便是小型的捕食者種類也不多,在這個背景下,豹貓分布廣,數量多,儼然成了南方森林裡的主流猛獸,甚至還成了不少城市的生態名片。
它們的作用不言而喻,對控制小型哺乳動物種群發展、維持生態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
就當下而言,偷獵盜獵等已經不是威脅豹貓生存的主要因素的。在城市裡,由於縱橫交錯的道路分割導致種群之間難以交流,以及車禍路殺等因素,成了它們的新威脅。
深圳為了更好地保護豹貓,使得公路兩側不同棲息地里的豹貓種群能夠實現自由交流,以及減少它們橫穿馬路的死亡現象,人們在連接深圳大鵬新區和南澳的坪西公路上,建造了一座高架橋。
這座高架橋上植被覆蓋,是供野生動物行走的生態廊道,它北接排牙山-筆架山-田心山,南接七娘山,連通了大鵬半島南北向。
在深圳豹貓的重要棲息地里,使得原本被道路分割成兩個獨立的區域,重新有了連接,大大增加了種群之間的交流機會,也減少了路殺對它們的威脅。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