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賢明:誤解「全面發展」是學業負擔問題的思想根源

2024-06-22   校長傳媒

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育必須是自由、自主的,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而非強迫學生記住某些知識,才是這種教育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唯有成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並維持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其學習活動才有可能是自由、自主的。在自由、自主的學習中,知識也就不再會異化為學業負擔。對一名酷愛數學的學生來說,數學學習只會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而絕不可能成為所謂「學業負擔」。

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育必須是自由、自主的,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而非強迫學生記住某些知識,才是這種教育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唯有成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並維持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其學習活動才有可能是自由、自主的。在自由、自主的學習中,知識也就不再會異化為學業負擔。對一名酷愛數學的學生來說,數學學習只會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而絕不可能成為所謂「學業負擔」。

項賢明,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

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面性是人的生產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特性。人的全面發展與人的自由和解放是同一歷史進程的不同方面。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的精神實質所在。馬克思所說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意味著人不受限制、不被強迫、在其想獲得發展的方面都能自主、自由地實現自我創造。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對我國教育方針政策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這條基本原理,不僅對我國教育理念的科學性有著重大影響,而且也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育實踐。很多實際教育問題,包括學業負擔過重問題,都與我們對這條基本原理的誤讀有關。唯有正確領會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基本原理,特別是正確把握其精神實質,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作學校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我們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有效解決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

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對我國教育方針政策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們教育工作中一些長期未能解決的實際問題,如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等,其認識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基本原理的誤讀。面對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新任務,以及馬克思主義經典漢譯工作取得的新進展,重新審視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既有認識,聯繫教育實際,立足新時代,對這一基本原理進行更加全面準確的新闡釋,其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都是不言自明的。

||一、什麼是「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其理論出發點是對人的本質的科學認識,其理論歸宿則是共產主義社會歷史條件下人的自由與解放。遵循這一學說內在的理論邏輯,從整體上全面把握其精神實質,對我們正確理解這一科學原理至關重要。

馬克思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深刻地論述了人對自身本質占有的全面性,並以此揭示了私有制必然導致人的異化。在馬克思看來,「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89頁)。這是人的存在方式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本質特徵,「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62頁)。對人來說,「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生活的對象化」(《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63頁),通過勞動,人「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63頁)。這種直觀不僅是理性的,同時也是感性的,世界同時作為人感性和理性的對象而為人所全面把握。人通過實踐活動,在改造世界的同時不斷發展自身,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生產。因此,人的存在和發展在其本質上應當是全面的,人的任何片面發展都是人的異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