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茉家育兒 | 孩子3-12歲,用這個方法來教育,效果超好

2019-12-19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熊孩子吵鬧不聽話,好言好語安慰沒有用,親媽秒變後媽:道理我都懂,脾氣控不住,對孩子大吼一頓或是動手然後就是一陣雞飛狗跳,小孩嚎啕大哭,當媽的悔不當初。

這種時候不妨試一試北美父母比較推崇的一種管教孩子的方法:計時隔離。

「計時隔離」(也叫Time Out,在中國叫「面壁思過」)是歐美父母間非常流行的懲罰孩子的方法,因為沒有暴力,並且實用有效而備受推崇。

如果正確使用的話,「計時隔離」可以幫助父母教育2歲半到12歲的孩子,減少孩子不良行為,促使其養成良好習慣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

01

為什麼計時隔離能起到教育作用?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都有從眾心理和群體意識,年幼的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性很大,一旦受到冷落或被孤立,就會感覺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他們對大人的區別對待也變得敏感。

當他們在獨立無聊、沒有任何娛樂的地方面壁,他們能將關注點放在剛才的錯誤上,重溫自己的言行,並且發現哪個行為導致自己受到懲罰。


需要注意的是,讓孩子「計時隔離」期間,大人不要責罵毆打或帶任何的負面情緒,更不能大吼不叫,否則孩子會感覺到被嫌棄或拋棄,而是冷靜地對孩子說:「3分鐘,想想你剛才犯的錯誤,然後再告訴媽媽!」


小茉家提醒的是:這種方法不適用於3歲前的寶寶和12歲後的孩子,3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未夠成熟、並且記憶短暫,過早使用「計時隔離」會給小寶寶造成誤導,以為大人不愛自己了,給幼兒的心靈造成負面的影響。

12歲後的孩子進入叛逆期,有很強的自主意識,「計時隔離」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引致孩子的反感和強烈的牴觸。


02

計時隔離的時間和年齡成正比

比如:2-5歲的兒童應接受2至5分鐘的「計時隔離」時間,如果是6歲的孩子,那麼「計時隔離」就是6分鐘。而10歲的孩子會得到一個10分鐘的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一進入「計時隔離」區域,父母就開始計算時間,而不是指父母必須等孩子完全安靜下來的那段時間。

「計時隔離」儘量不要使用很長時間,因為時間過長,這種行為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傷害。

大多數孩子在一開始站的時候,往往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但過長的時間會讓孩子由後悔演變為怨恨,過猶不及的面壁說白了是大人在宣洩情緒。

一般來說,「計時隔離」的時間標準應該是每大一歲增加一分鐘,上限是10分鐘。


03

計時隔離地點非常重要


「計時隔離」的地方最好選擇父母能夠看到,便於監控的地方,如果孩子和家人大多數活動發生在客廳,那麼「計時隔離」的地方可以在客廳。


在客廳的角落,放一把椅子,讓孩子坐在椅子上,年紀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讓他們在自己的房間。關小黑屋、關壁櫥里這叫「虐待「」不叫「管教!

任何懲罰都必須在保證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才叫教育,否則恐懼占據了孩子的心靈,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過錯,還會導致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但是父母必須告知孩子在「計時隔離」時,不能看有電視,玩玩具,閱讀等娛樂活動。


當然,無論父母選擇怎樣的「計時隔離」,首先要確保這些地方的安全性。


04

計時隔離爸媽需要記住的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給孩子設定家規,並不時地向孩子解釋這些規則。



然後用平靜但比較堅定的語調告訴孩子「計時隔離」是用來幫助他們記住這些規則的一種方法,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實施「計時隔離」之前,先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警告,讓他們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錯誤的。

比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如果我數到三,你還不把你的玩具撿起來,放進盒子的話,我會給你們「計時隔離」 ,此後,父母還應避免和孩子繼續爭論。

如果孩子聽到警告後停止了不良行為,那麼父母一定要好好表揚孩子,鼓勵他們的正確行為。

反之,如果孩子拒絕接受父母的警告,那麼父母應該在給出警告以後的1分鐘內,冷靜地把孩子帶到設定的「計時隔離」的地方。

記住:父母一旦給孩子「計時隔離」警告,就一定要執行,否則孩子會認為,父母的警告只是嚇唬他們,他們不用改正他們的錯誤行為。

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儘量不要生氣,在「計時隔離」期間,避免和跟孩子說話,也不要給孩子所想得到的關注。

如果孩子試著在「計時隔離」所結束之前,走出「計時隔離」的地方,父母可以的把他們送回去,有時父母需要重複不停的把孩子送回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MTaJG8BMH2_cNUgPa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