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台灣藝人高以翔在錄製綜藝節目中猝死,震驚全網,因為觸及到生死的命題,琪琪突然對「向死而生」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生命的存在本身是走向「死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積極追求生活的多彩。
今天蘭可琪繪本教育品牌總部給大家帶來10本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繪本,讓孩子理解生命的輪迴。
1
《爺爺變成了幽靈》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溫馨的鬼故事。爺爺捨不得離開心愛的小艾斯本,他沒有變成天使,沒有變成泥土,他突然出現在奧斯本的房間,坐在他的衣柜上。
艾斯本不想讓爺爺一直這樣到處遊蕩、嘆氣。書上說,人如果在世上還有事情沒有完成,就會變成幽靈。
艾斯本想爺爺可能是忘記了什麼,於是艾斯本幫爺爺找,一面找,爺爺一面回憶起他的一生……最後你就會知道爺爺忘記的東西是什麼了。
推薦寄語:
繪本讀到最後忍不住流淚,還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爺爺的死亡,是如此的平靜,平靜得猶如一次遠行。
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理解了人生的必經過程和人生的真諦:要正確面對親人死亡,懂得珍惜每天擁有的快樂時光,而這書不光適合小孩子,同樣大人也能在其中得到自己的感悟。
2
《祝你生日快樂》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憂傷但又溫暖的故事,患癌症的小姐姐因為常吃藥、打針,頭髮都掉光了,所以戴著一頂帽子。
一次風把帽子吹走了,一個叫小丁子的小男孩兒為她追回了帽子,給她帶來了友情。有一天,小姐姐帶來一個「開心鎖」,約定在她生日那天一起許願,並且打開鎖。可是,小姐姐因為住院沒有如約與小丁子一起過生日。
但是小丁子還是用手指頭做了一個心意「蛋糕」,並為她許了一個願…… 癌症的折磨是痛苦的,但是,友情使得被病魔籠罩的日子變得溫暖而多彩。
推薦寄語:
生命教育是一個大的教育範疇,它是以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為主旨,培養受教育者對自己生命的認識,以及對社會、對他人生命的關愛。
死亡教育只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即使是死亡教育,也可以用活潑多元的教學活動來呈現,而不必教得過於沉重。
就《祝你生日快樂》這本書而言,如果被父母用在家庭親子上,我們期望不要把課堂搞得淒悽慘慘戚戚的,這也有違作家的初衷。
琪琪曾看過台灣的何綺華老師給幼兒園小朋友閱讀這本圖畫書,其中穿插了玩數花瓣兒和做生日蛋糕的遊戲,莊重而不失活潑,很好地把握了課堂氛圍。
3
《象背》
內容簡介:
一個大象父親在知道自己死期將近時與自己最親的人共同度過了最後的寶貴時間,然後去往天堂,留下了自己想對兒女們說的話。
讓每一個看過的人都深深地感動,感受在死亡來臨之時的大愛,看過之後,它會讓我們更加珍惜身邊那最重要的人,直擊內心最柔軟、最溫暖的部分。
推薦寄語:
這是一本感動全日本的第一眼淚書,這是一個讓人回味的感人至深的愛的小故事。
通過秋元康的文字和城井文的那帶著些許悲傷的畫面而被描繪出來,讓每一個看過的人都深深地感動,感受在死亡來臨之時的大愛。
看過之後,它會讓我們更加珍惜身邊那最重要的人,直擊內心那最柔弱、最溫暖的部分……
4
《當鴨子遇見死神》
內容簡介:
一隻無憂無慮的鴨子遇見了大名鼎鼎的死神!死神的出現預示著什麼?離開這個世界又是怎樣的感覺?
如果死神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又會作何反應?一個生與死對話的故事,一段溫馨感人的生命歷程。
推薦寄語:
一個生與死對話的故事,一段溫馨感人的生命歷程。作者將人們生活中盡力迴避、難以面對的死亡話題。
通過詼諧幽默的故事表現出來,讓孩子通過鴨子直面死神的經歷,去學會接納、思考和勇敢面對「死亡」這個字眼,同時引導孩子學會感恩、享受生活、珍惜生命。
5
《外公》
內容簡介:
《外公》是由英國著名兒童插畫家約翰·伯寧罕所創作的繪本。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它是一個關於最小的人與最老的人之間關係的故事,靈感來源於自己的女兒艾米麗和住在隔壁的岳父。
整個故事通過外公與小孫女無厘頭的對話,將生活中的點點細節呈現在讀者面前。
從見面時的張手擁抱而開展,到在花房中一起工作,一起高歌、玩過家家、去海邊、去釣魚、去玩雪,他們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直到有一天,外公再也不能陪小女孩兒玩了……
推薦寄語:
這本繪本以小女孩兒的視角和語言,來代表兒童對「生、死」之事進行發問。
外公也是由小長大的,人的生老病死的則可引導兒童了解生命的成長變化和規律。人的生命就像是大自然中的樹葉一樣,春天會發芽,秋冬會落葉。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適時引導孩子,因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會一天天老去,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
也要學會,像書中的小女孩兒一樣,關心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開心,這樣,以後才不會後悔,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懂得死,才能更好地生」。
6
《一片葉子落下來》
內容簡介:
《一片葉子落下來》是一本關於生命的繪本,由美國作家利奧·巴斯卡利亞創作。
講述了一片葉子從發芽到凋落的過程,葉子從春天發芽到冬天凋零,壽命很短,人的生命也不過百年,對於那些面臨著生死離別的孩子們,大人該如何講解這個自己也無法解釋的話題呢。
《一片葉子落下來》這個繪本很好地講述了這個話題,讓我們覺得死也不是那麼沉重的話題,它只是自然變化的一個過程。
推薦寄語:
如果你的孩子也會有類似的疑問,這本書將會很好地解答孩子的問題。作者用一片葉子隨著四季更迭而發生的變化,來講述生與死之間的微妙平衡。
它讓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歷盡美好的事物,在於給別人帶來快樂與幫助;明白了死亡並不是代表一切毀滅,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
7
《奶奶的皺紋》
內容簡介:
奶奶的生日到了,小孫女對奶奶臉上的皺紋好奇起來。奶奶會不會介意這些皺紋呢?花棚里灑滿了陽光,祖孫倆的問答遊戲開始了,關於時間和生命的「原野之聲」娓娓道來。
額頭上密密的皺紋里,珍藏著奶奶與爺爺初識的記憶,好像一切都發生在昨天;臉頰上彎彎的皺紋里,容納了姐妹之間深厚綿長的情意,生命中好的饋贈莫過於手足親情……
推薦寄語:
畫者在處理圖文關係的時候更是非常巧妙,每當女孩問過奶奶每一道皺紋代表什麼含義的時候,並沒有讓奶奶具體說出答案,但是在回答的下一頁卻用全畫幅告訴了讀者答案。這不但留給與了我們想像的空間,更是引發孩子閱讀興趣,願意參與閱讀。
8
《大象的算術》
內容簡介:
故事講述了一隻象從小到大的生命歷程:一隻小象一天到晚吃個不停,夢想著自己快快長大。
當他第一次過生日的時候,他發現,能拉出2個糞球了,大象繞著2個糞球跑呀跳呀,特別高興……一年又一年,每天早上小象都要數清自己拉出的糞球……當他一天能拉50個糞球時,他幸福極了,他感覺自己已經長成大象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象又該過生日了。
可是,這一天卻發生一件奇怪的事:46、47、48、49……數到49個,就沒有了......
推薦寄語:
生命,是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話題。尤其是孩子,我們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上?來這裡幹什麼?又會去向哪裡?這些看似複雜和深奧的哲學問題在赫姆·海恩的筆下被巧妙而流暢地解答了。
孩子在和憨態可掬的大象一起數糞球的過程中,了解了大象從小到大的生命過程。
或許,孩子還無法把這些與自己聯繫起來,但這個故事必定會在孩子心中打下烙印,逐步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9
《我永遠愛你》
內容簡介:
故事圍繞著一個男孩和一隻狗展開。他們一起享受恬靜時光,但狗的生命是短暫的,男孩看著他的狗——阿雅一天天地老去,卻無法幫忙。
他能做的只是忠實地陪伴在阿雅身旁,所幸的是,男孩每晚入睡前,總記得跟阿雅說一句「我永遠愛你」。這句「我永遠愛你」,不知道阿雅懂不懂,可是在阿雅走到生命盡頭時,這一句話卻是男孩在傷心之餘心中最大的安慰。
阿雅帶著男孩的愛靜靜地去了,男孩也因為自己及時付出了愛,才能接受阿雅的老與死,才能勇敢地療傷。
推薦寄語:
當孩子還小,屬幼童階段時,最常碰到的是寵物死亡。對孩子來說,寵物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失去它們的傷痛,常讓孩子揪心難過,不知所措。
因此,陪他們閱讀有關寵物死亡的圖書,了解其他小朋友的處理方式,學習依循相同的方式,宣洩自己的傷痛。
這本《我永遠愛你》在啟發幼兒的「死亡教育」上是有很大特殊意義的,而且它讓小朋友們懂得要及時向所愛的人表達自己的愛意,這樣當永別來臨時就不會有悔意了。
10
《蘇菲的傑作》
內容簡介:
繪本故事描寫一隻小小的蜘蛛,用細細的絲線,織出了堅韌的生命故事。蜘蛛的世界其實很奇妙,但一般人對它們不大了解,見到了就嫌棄喊打或驚恐不已,就像這個故事裡的房東太太、船長和廚師。
蘇菲一直不停地織,織出不同功能的作品,一次次的挫折磨練出更棒的技巧,蘇菲最後真的完成了兒時同伴預言的——「了不起的傑作」;就在那一刻「蘇非把自己的心也織進去了」。
蘇菲不只織完給新生命溫暖的毯子,還用生命最後的餘力織出「像為王子準備的」傑作,真是令人充滿敬意與驚喜!
推薦寄語:
本書的作者以沒有成見的新奇眼光,觀看一般人不以為意的角落,創造出新奇好聽的故事,觸發讀者心中對美與善的渴求和感動。
當我們對蜘蛛的生物特性有些許認識後,更能體會作者擬人化的文學手法多麼靈活巧妙,將故事主角的生物性自然地糅合進人類社會的情感與價值觀,以及小孩成長中面臨的認同、挫折等成長問題。
書中圖畫的表現可謂完美的演出,角色的造型、表情、姿態與場景的布置、氛圍,使故事更逼真動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jcTyG4BMH2_cNUgsp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