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乎沒有不看重成績的父母。
期末成績出來了,那麼接下來的分數和排名一定會再次牽動每一個家長的神經。
孩子考得好,全家和孩子都會美滋滋的過個好年;孩子考得不好,孩子和家長都會心裡鬱悶,仿佛新年也沒心情過了。
但是,靜下心來,每個家長也要捫心自問一下,孩子的成績單上,是否也有你家長的成績呢?
第一:教育的道路上,你是否寄希望孩子孩子能自覺主動地學習?
很多家長總是說,我家孩子太不自覺了,我一離開就偷完,不好好學習。
我也經常對家長說:沒有一個孩子天生愛學習,愛寫作業。在教育孩子時,千萬別相信孩子會自覺主動的學習。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的自覺性很差。每個孩子就像一個小動物似的 ,是一個感性的情緒化的存在,是沒有理性和意志力的。
所謂的自覺學習,都是建立在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強的基礎上的,但自我約束能力從來就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的。
換句話講就是:所有自覺的孩子都是家長管出來的,所有的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
愛孩子,就要努力培養他,逼他練就一身的本領,什麼風風雨雨都可以輕鬆面對。
所以,在教育的道路上,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家長必須多點耐心,對孩子多點管束。
第二:要做一個絕情的父母。
有遠見的父母,多半有點絕情。
很多家長都是,看見孩子成績差差了,開始責備孩子。但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長卻一再偷懶。
不狠抓孩子的學習習慣,卻奢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不狠抓孩子的閱讀習慣,卻指望孩子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
不想陪伴孩子寫作業,卻指望孩子自覺主動高質量的完成作業。
面對成績單,家長不反思,卻一味地指責孩子。真的有意義嗎?
想讓孩子更優秀,就多點時間陪伴孩子,多引導,多狠抓。
董卿曾透露父母的魔鬼教育。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督促她背古詩抄寫古詩;
朗朗的父母要求郎朗每天練琴至少十個小時以上。
家長的教育可能是嚴厲的,但卻能幫助孩子堅持到底。換句話說,每一個天才學霸的背後,都有一個近乎魔鬼的父母。
想讓孩子飛得更高,看的更遠,家長必須多點絕情!
第三:面對成績單,家長該怎麼做?
1、與其抓著成績不放,不如狠抓孩子的學習習慣。
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面對成績,家長不要總盯著成績不放,而是要看成績的背後,孩子是否也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只有行為習慣的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
所以,培養孩子好的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2、陪伴就是最長情的愛,一定要多陪伴孩子。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就是一生最好的財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父母決定孩子的一生。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3、面對分數,少點責罵,多想辦法。
面對成績單,特別是孩子考得很差時,家長首要先做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做焦慮的家長。
作為家長首先要冷靜下來,感受孩子的心情,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認真反省,找出最佳策略。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們不是任由孩子自由發展,所以面對分數,家長也不可將責任全部推給孩子。
總之,面對孩子的成績單,家長也要冷靜想一想,這一學期下來,作為家長,你能得多少分?真的為孩子盡心盡力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0QUrG8BbDmBVZuPxKX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