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桃園結義不是歷史記載,那麼又是如何產生的?

2023-12-21     掌柜講歷史

原標題:既然桃園結義不是歷史記載,那麼又是如何產生的?

桃園三結義這一故事,經過明代小說《三國演義》的傳播,已經家喻戶曉。但這一故事還要上溯一段到宋元時期,現存較早的三國故事有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和《三分事略》等。

宋末元初的郝經在《重建廟記》就寫到關羽與劉張「約為兄弟」的說法。此時還沒有詳細的過程。到了元代,這個故事開始豐富,如上文提到的兩本書中就記敘了其中就有劉關張相遇後痛飲一番,後於桃園宰殺牛宰馬祭祀天地並結義的情節:

《三國志平話》寫劉關張三人相遇後,劉備和關羽「隨飛到宅中,後有一桃園,園內有一小亭。飛遂邀二公亭上置酒,三人歡飲。飲間,三人各序年甲,德公最長、關公為次,飛最小,以此大者為兄,小者為弟。宰白馬祭天,殺烏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為兄弟」。

——《三分事略》的記敘與《平話》基本相同,只不過是個別文字的差異。

同時,在元明之際的雜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第四折中也有這一橋段,故事梗概大約是講劉關張三人情投意合,結為兄弟。但結拜的細節卻由皇甫嵩口中道出:……聖人再令小官,將空頭宣詔、珍寶財物,招安英雄好漢。小官前至涿郡也,多聞此處有三個英雄壯士:一個姓劉名備字玄德,一個姓關名羽字雲長,一個姓張名飛字翼德。此三人結為昆仲,聽知的今日在此桃園,宰白馬祭天,殺烏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一在三在,一亡三亡。此乃人中傑士也。小官不避驅馳,直至桃園中,招安此三人,走一遭去,有何不可。

在之後,各種版本《三國演義》基本也沿襲了桃園三結義這一故事框架,無非是字句的差異。

明代成化年間成書的《花關索傳》甚至還有三人結義,互相殺死對方妻室斷絕牽掛的橋段。而據現有的資料可見,桃園三結義這一故事,最早應當發端於宋代。

但從歷史上講,劉關張三人並未有過結義。只提到劉備在涿郡鄉里徵兵時投歸了劉備,成為了劉備的部曲。

《關羽傳》: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之所以劉關張三人在後世的小說中成為了兄弟,很大程度是由於三人在史書中的親密記載,故而為民間百姓所津津樂道,:

《關羽傳》: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張飛傳》: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020ba604f965ffbf5d8125a8f7ed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