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對小妾說:娶你只為生子,我愛夫人。他轉身卻和原配鬧分居

2024-09-15     掌柜講歷史

1914年,31歲的閻錫山娶了14歲的徐蘭森為妾,卻在新婚夜對她明言:「你只是來傳宗接代的,我和你姐姐徐竹青才是真愛。」誰料沒多久,閻錫山竟和原配鬧分居。

原配徐竹青,出身山西當地的名門望族,原本閻錫山只是山西小販的出身,與徐竹青的姻緣堪稱高攀。

徐竹青作為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卻毫不嬌氣,贏得了閻錫山與公婆的喜愛。

儘管當時,徐竹青21歲,閻錫山才15歲,兩人存在很大的年齡差距,但這並未成為兩人感情的障礙。

婚後,徐竹青勤勉賢良,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成為人人稱道的好媳婦。

閻錫山對徐竹青讚美有加,他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對她敬重有加,還在文辭中對她進行深情讚美。他曾寫道:「竹青四時真味在,鶯芳一室古香存。」

但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閻錫山與徐竹青的幸福生活,因為閻錫山父親生意失敗而戛然而止。

父子二人身臨困境,不得已背井離鄉去躲債。被留下的徐竹青,卻沒有怨言,她與婆婆辛勤勞作,默默維持家用。

直到1911年,閻錫山在山西當上都督,生活好轉,徐竹青得以被接回,夫妻再續恩愛時光。

但幸福時光似乎只是短暫的停留,一場命運的輪迴即將展開。

1913年,閻錫山的爺爺患病,生命垂危。見到閻錫山夫婦,爺爺急切地問及:「你們準備什麼時候生孩子?我年紀大了,活不了多久了,你們現在連個孩子都沒有,讓我怎麼安心走啊!」

這突如其來的提問,讓徐竹青瞬間淚如雨下,因為這個簡單的問題,涵蓋了生命的延續和家族的責任。

於是回到山西後,徐竹青暗中請來了眾多名醫,嘗試各種偏方,但肚子始終沒什麼動靜。

閻錫山眼見愛妻憔悴,心生不安,決定帶她尋求更好的醫治。

在省會醫院的確診後,徐竹青得知自己患有無法治癒的婦科疾病,無法生育。

這突如其來的結果,讓她備受打擊,但閻錫山深知生育,並非人生唯一價值,於是向徐竹青承諾「不離不棄,相伴一生」,表示他自己並不在乎這個問題。

閻錫山的承諾與堅持,慢慢的化解了徐竹青懸念已久的心結。

1914年,閻錫山的爺爺離世,而最後的心愿,是囑咐兒媳婦徐竹青傳宗接代。

徐竹青因無法生育而感到愧疚,但她難以啟齒向閻家公婆坦白。於是,她回娘家,向自己的父母坦白了一切。

徐竹青的父親徐一敬聽後,提出納妾的建議,認為這是對女婿家的補償。

不過,閻錫山並沒有接受這個提議,他表示自己和徐竹青的生活已經很好。

結果他拗不過徐父的堅持,因為家族的傳統觀念給女兒徐竹青帶來了很多壓力。

於是閻錫山為了消解妻子的愧疚之心,勉強答應納妾,並作出承諾:無論娶誰進門,家裡都由徐竹青做主,而且如果有孩子,也只能稱她為「媽」,稱納妾的女人為「姨」。

徐父原以為納妾能保女兒長媳的地位,卻不料這舉動給女兒後世,帶來了莫大的傷害。

很快,徐家為閻家找了一個名叫徐蘭森的小女孩,她的俊秀容顏與大方得體,讓閻錫山的父母連聲稱讚。

沒多久,31歲的閻錫山娶了14歲的徐蘭森為妾。新婚之夜,他告訴徐蘭森:「你只是來傳宗接代的,我和你姐姐徐竹青才是真愛。你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必須叫徐竹青娘,只能叫你姨娘。」

那時的徐蘭森,還只是一個懵懂的小女孩,面對閻錫山的提議,她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或許,在她心中,只要能給她的母親治病,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徐竹青雖不希望丈夫納妾,但為了閻家的香火,她選擇了隱忍。

從那天之後,每當夜幕降臨,徐竹青便催促丈夫去妾室房中,從不爭風吃醋。

或許在那個年代,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庭的聯姻。真愛在傳宗接代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不久之後,徐蘭森的肚子鼓了起來,很快,第一個男嬰呱呱墜地。

自此,閻錫山總是不辭辛勞,時常前往探望徐蘭森和孩子,手中總是握著各種貴重的禮物。

家庭似乎因為這個新生命,而變得熱鬧起來,徐蘭森也在閻家的地位逐漸上升。

後來,徐蘭森接連為閻錫山生下了4個兒子和1個女兒,讓閻家的香火更加旺盛。

徐蘭森的性格溫柔賢淑,待人親切有禮,對公婆孝順有加,對下人友善體貼,對閻錫山更是百般關愛,這一切讓閻錫山對她產生了感情。

此時,徐竹青的內心卻是波濤洶湧,她雖然表面上對徐蘭森彬彬有禮,內心卻難掩不滿。

但面對生育的無奈,她只能默默承受,看著閻錫山與徐蘭森的感情日漸加深。

沒多久,戰火紛飛,閻家命途多舛。閻錫山,曾是山西一方的雄主,卻在戰事中失利淪為逃亡者。

他帶著小妾徐蘭森和孩子,匆匆逃到大連,留下徐竹青孤零零地照顧老公婆。

徐竹青,始終是一個孝順的好媳婦,但內心難免滋生積怨。

次年戰事平息,閻錫山才帶著徐蘭森和一幫孩子回到山西,可到家後,徐竹青聽到孩子們稱呼小妾為「媽」,頓時心頭火焰升騰。

她義憤填膺質問閻錫山這個稱呼問題,卻得到冰冷的回應:「她本是孩子的母親,這樣叫再自然不過。」

這一剎那,徐竹青心寒至極,她做出離開的決定,獨自居住在太原的一處私宅。

隨著時局的動盪,閻錫山為了子女的安危,將他們送往美國。或許出於愧疚,他帶著徐竹青遠赴寶島,卻無情地將徐蘭森留在山西老家。

徐蘭森,年過不惑,卻在孤獨中凋零,生命在48歲時,黯然謝幕。

@驚鴻歷史苑

?

閻家的命運,在這場戰爭的風暴中翻滾顛簸,親情糾葛在離散與團聚中交織。

閻錫山的選擇,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家族的悲歡離合,成為那個時代的滄桑註腳。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我是

@驚鴻歷史苑

?喜歡的話,就請多多關照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2f27e49f1f7f03b8dea810c8b0ccee1.html